除了过年要贴对联,放鞭炮,除夕要守岁等传统文化还有哪些?

如题所述

春节的传统文化还包括:
1. 小年:腊月二十四日,民间有“祭灶”习俗。
2. 做豆腐:腊月二十五日,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3. 接玉皇:腊月二十五日,民间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
4. 赶乱岁: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
5. 照田蚕:腊月二十五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
6. 千灯节:腊月二十五日,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
7. 杀猪割肉:腊月二十六日,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8. 洗浴:腊月二十六日,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9. 贴年画:腊月二十八日,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
10. 祭祖:腊月二十九日,上坟请祖上大供。
11. 贴门神:除夕,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
12. 贴春联:除夕,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
13. 守岁:除夕,俗名“熬年”。
14. 早起:正月初一,早起,有的人认为,如果不早起,田坎就会塌。
15.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16. 拜年:春节期间,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
17. 给压岁钱:除夕,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18. 占岁: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
19. 贴画鸡: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
20. 团圆饭:除夕,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
21. 祭财神:正月初二,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
22. 烧门神纸:正月初三,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23. 小年朝:正月初三,即天庆节。
24. 羊日:正月初四,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
25. 吃折罗:正月初四,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26. 绑火神:正月初四,北方有些农村风俗是大年初四,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帮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
27. 重新围炉过大年:正月初四,福建的莆仙地区的人们的风俗是重新围炉过大年。
28. 抢路头:正月初五,南方人在正月初五迎财神。
29. 路头神:正月初五,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
30. 送穷:正月初五,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31. 开市:正月初五,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
32. 石头生日:正月初六,所有石制品都不可使用。
33. 人日: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34. 捞鱼生:正月初七,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
35. 踏青:正月初七,踏青郊游,源于宋代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的踏碛(qi)。
36. 登高:正月初七,人日节也是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
37. 谷日:正月初八,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38. 顺星:正月初八,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
39. 天日:正月初九,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
40. 石不动:正月初十,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
41. 贺老鼠嫁女:正月十一,旧时民间俗信。
42. 子婿日:正月十一,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
43. 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
44. 灯会: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
45. 吃元宵: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46. 演社火: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五还要几个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