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货币政策?

如题所述

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货币政策不是中央银行的金融行业管理政策,它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的要素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内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者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所希望达到的最终结果。在不同的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不同的。有的国家的货币政策为多目标,它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四大目标;有的则为单一目标,根据国情不同,在具体选择上又有区别,有的以稳定物价或稳定币值为目标,而有的则以稳定汇率为目标。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包括货币对内币值(物价)和对外币值(汇率)稳定两个方面。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长期的任务。在发展中稳定币值与促进经济增长是统一的,稳定币值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是币值稳定的基础和必然结果。币值不稳定的重要表现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历史经验表明,不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会造成严重危害。通货膨胀造成价格信号失真,带来经济运行中供求关系剧变,扭曲资源配置,而且还容易诱发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贫富不均问题,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通货紧缩容易造成企业和居民的悲观预期,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社会潜在经济增长能力不能实现,造成资源的浪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择作为调节对象的目标。同时,它也是中央银行用于监测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相关性,即其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稳定、密切相关的关系;二是可控性,即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各种政策工具对其进行调控;三是可测性,即中央银行能够定期对其进行核算。我国中央银行现阶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目前,以新西兰、英国等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先后放弃了中介目标,改为以直接监控通货膨胀为目标。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存量。其变化代表社会购买力的变化。人们用现金可以购买商品和劳务;人们用在银行的存款开具支票(信用卡)同样可以购买商品和劳务。这些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都是货币供应量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实践中,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加以监测、分析和调控。我国现阶段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用符号M0表示;(2)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用符号M1表示;(3)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用符号M2表示。在这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中,M0与消费物价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施货币政策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手段和方法。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贴现、中央银行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和指导性信贷计划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的。从我国的实践看,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是形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起始点,其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对基础货币、利率和信贷政策导向等方面。面对中央银行的政策调整,商业银行按照“四自”(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三性”(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原则,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总量、投向及其利率浮动幅度作出调整,以期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生产、投资和消费行为,最终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网格研辅导提供金融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指导,各高校招生简章、网上报名、网上答疑、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收费标准、各专业目录查询。金融研究生条件、高校最新金融研究生政策法规、帮助学员正确报考理想的高校在职研究生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金融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热门高校。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