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分别是《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三个节气的习俗。

1、《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春天的京城里,到处都是风吹花落的景象,寒食节的东风,吹得宫苑的杨柳低低倾斜。

傍晚时皇宫中传出蜡烛来,赐给谁呢,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2、《迢迢牵牛星》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路途遥远牵牛星织女星,星光闪耀牛郎与织女。

细长白皙的手指在摆动,札札之声是她操作机杼。

织了一天竟没有织成布,涕泗交流啊脸上泪如雨。

那银河清清河水也浅浅,两星间相距究竟是几许?

只隔着一条清浅的河流,含情而望啊却不能相语。

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怀人之作。前两句写出了庭中月色的空寂,意象层层相扣,地白映衬月色的皎洁,栖鸦映衬夜色的寂静,冷露映衬秋色的萧瑟,湿桂映衬中庭的寒意,让人浮想联翩。

后两句点明诗人意图,凉秋之意,感人之绪,都缠绕在望月的相思之情中,明明是自己的秋思,诗人用“不知”两字将秋思扩大化,深沉而委婉。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深意长,想象丰富,将离情别绪表现得真挚动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