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所有词

一共有几首?
太平常的就不用了,最出名的那些给我(7.8首--20首吧),再附上赏析。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
  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
  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
  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
  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
  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
  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
  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
  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
  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
  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
  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
  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
  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
  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
  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
  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
  之处。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身囚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其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多少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啊!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的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词中常借梧桐抒发内心的愁闷。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以上具是写景佳作。写雨中梧桐,能表现诗人内心的愁苦。写缺月梧桐,则又是一番境界。苏轼语“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

  那么,此情此景,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会有怎样一种心境呢?下片中,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还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而今是尝尽愁滋味,而这滋味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道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作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1)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名家点评:
  一般认为,这是李这是李煜的绝命词。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某一天,宋太宗问李煜的旧臣徐铉,"你风过李煜没有?"徐铉很紧张地回答:"臣下怎么敢私自去见他?"太宗说:"你这就去看看他,就说是朕叫你去见他的。于是徐铉来到李煜的住处,在门前下马,见一老卒守在门口。徐铉对老卒说:"我要见李煜。"老卒说:"圣上有旨,李煜不能与外人接触。你怎么能见他?"徐铉说:"我今天是奉圣上旨意来见他的。"于是老卒进去通报,徐铉跟着进去,徐铉在庭院内等候。过了一会儿,李煜戴着纱帽,穿着道服出来。两人客套了一番,李煜抱着徐铉大哭起来。坐下后,两人沉默不语。李煜忽然长叹一声,说道:"真后悔当日杀了忠臣潘佑、李平。"意思是早些听信潘佑、李平的劝谏,治理好朝政,也不致于今天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李煜说出这话的结果,自然会引起宋太宗的猜疑,而招致杀身之祸。一则李煜原本无心计,二则是当年李煜杀了潘、李二人后就有些后悔,这悔恨一直埋藏压抑在心头,所以这天一见旧臣徐铉,也就脱口而出了。由此可见李煜的诚实。这是词人、艺术家应有的禀性,但在生死存亡的政治斗争中,这种性格却是很难生存的。果不其然。徐铉离开后,太宗就宣召徐铉,询问李煜说了什么话。徐铉不敢隐瞒,只好照回复了李煜的话。宋太宗听后,便下决心除李煜。分析走来,这件事不能怪徐铉告密,太宗派徐铉去见李煜,其实就是有意去找他的碴儿,以借机除掉李煜。即使徐铉隐瞒不说,太宗也会找其他的借口。何况徐铉为保自家性命,也不敢隐瞒。负责监视李煜的老卒,在门外听见了,说不定也要向太宗汇报的。七月七日,李煜为庆祝自己的生日,让跟随来宋的南唐乐会演秦音乐,声闻于外。太宗听说后,龙颜大怒。同时,李煜《虞美人》词也传入禁中,太宗听了"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更起杀心。于是派人送上牵机药,毒死了李煜。就这样,一代词人李煜,在他降临"人间"的同一天魂归"天上"。

  春花秋月,原本是大自然赐于人类最美好的景观,人们只嫌看不够,赏不足。可此时李煜却希望春花不要再开放,秋月不要再圆满。这反常的心理正表现出李煜异常的生活境遇。因为一见到春花秋月,就想起了幸福的过去和欢乐的"往事"。回忆的往事越多,现实的悲哀就越沉重。见不到春花秋月,也许就少些对往事的回忆。然而春花秋月,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照样周而复绐地开放、升起,而东风又不期而至。自然的风月花草,无不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沉怀念"故国的江山依旧壮丽吧,宫殿的雕栏玉砌也还是那么辉煌气派吧?可曾经拥有他的主人已是朱前面丧尽,衰老不堪了啊!结句写愁,已是千古名句。这个比喻不仅写出愁像江水一样深沉,像江水一样长流不断,还写出愁苦像春天的江水一样不断上涨。真是把人生的愁苦写到了极致。

  另附:故乡版点评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2)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名家点评:
  这是李煜最负盛名的名作之一,读来令人心颤。身为臣虏,李煜的晚景实在是太暗淡太绝望了,整天在屈辱和悲伤中煎熬,生活没有丝毫的欢乐与快慰。只有在梦里才能忘掉自己囚"客"的身份,暂时放纵一下情绪。梦中贪欢,反衬出现实中的极端无奈和痛苦。晚清端木埰曾说李后主梦里贪欢,"正陈叔宝之全无心肝,亡国之君千古一辙也"(张惠言《词选》),实在是苛刻的"酷评",完全不体会古人的用心和处境。

  此词以倒叙的手法先写梦醒后的环境和感受,然后写梦境。不过我们可以把上片看作是同一时空中叠映的室内室外两组镜头。室外春雨淅沥,本来就短暂的春光即将在风雨的摧残之下丧失。昏暗的外景更衬托出" 春意将阑"时的悲凉冷清。室内五更时分,主人公一梦醒来,耳听帘外春雨,身觉寒意逼人。"不暖"而"寒",似嫌重复,其实各有侧重。"不暖",是写罗衾的单薄,反映生活处境的可怜。而"寒"字,是侧重表现心理的凄凉悲苦。在现实生活中,时时都处在高度的压抑、禁锢、恐惧、屈辱、悲伤的状态,只能在梦中一晌贪欢,他怎能不绝望,不心灰意冷!

  下片写天亮后情景。长夜难熬,白天是否好过一些?长年软禁孤室,想登楼远眺,散散心思。"独自莫凭栏",是先有凭栏远眺的愿望,后又自我还定。"独自"凭栏,没有了当年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喧哗热闹,也没有了"花月正春风"的良辰美景,更看不到无限美好的故国江山,只能更添孤独而已。"莫"字,用得坚决,用得伤心。"别时容易见时难"淡淡的语言中包含了无比丰富的人生感受,意蕴远比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要复杂得多。李诗是指男女恋人之间因受外力的掣肘而难以随时相见,有怨愤,但不失望。而李煜这里是指江山的丧失和故国的分离。江山一失,永难回归,其中包含着悔恨、无奈和绝望。

  词末以流水、落花、春去三个流逝不复返的意象,进一步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的绝望。"天上"与"人间",是天堂与地狱、欢乐与痛苦对立的两极世界,也是李煜过去与现在生活境况、心态情感的写照。

  全词以春雨开篇,以春雨中落花结束,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意境浑成。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曾在《李后主评传》中说此首"一片血肉模糊之词,惨淡已极。深更三夜的啼鹃,巫峡两岸的猿啸,怕没有这样哀罢"。"后来词人,或刻意音律,或卖弄典故,或堆垛色彩,像后主这样纯任性灵的作品,真是万中无一"。

  (3)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名家点评:
  首先对词牌《相见欢》和《乌夜啼》的关系作一点说明。据考其实《相见欢》就是《乌夜啼》《相见欢》为正名,南唐后主作此词时已在归宋之后。故宫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

  此词一说是后蜀昶作。但艺术风格更接近李后主,所以大多数选 本还是录作李后主词。

  此词的"离愁",沉重哀伤,不会是单纯的男女间的离愁别恨,而应该包含着深沉复杂的人生痛苦。宋黄升《唐宋诸贤妙词选》卷一说"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这音哀以思'",就是将此词理解为亡国之痛。后主被俘入宋后,有着随时被害的死亡威胁,有着故国难归的亡国恨痛,有着眼看着妻子被凌辱的耻辱,有着昔为君主今为囚徒的强烈反差,这些感受交织于胸,痛苦得近乎麻木,很难分辨此时此刻究竟是因为什么而悲哀而烦恼,除了"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真是无法形容。

  此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深院"锁"住的不止是深秋的寒意,更是内心深处无法倾诉的深哀巨痛。词中所透露出的心态与上一首基本相同。李后主的构形能力特别强,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种境界,就像高明的画家,几根线条就勾勒出一幅画面。"无言"而"独上"西楼,从内心到处境双重地写出异常沉重的孤独感。"月如钩"两句,从视线上看,是俯仰天地,有呼天问地之势;从意境上说,天上如钩的残月,地面深院的清秋梧桐,构成一立体的时空境界。"锁"字用法精警,含意深长,既见出环境封闭的严酷,又写出内心的高度压抑。无边的悲苦长期积郁封闭在心头,故接着说"剪不断,理还乱",就显得特别的真切自然。就像李清照《声声慢》词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样,直抒担陈之中觉得有无限的曲折。这是压抑太久、郁结太多的愁思的集中迸发,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20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后庭花破子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前。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或为冯延巳作)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柳枝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阮郎归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鞠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第2个回答  2019-01-30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
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诗】
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
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
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李煜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李煜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
李煜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第3个回答  2010-03-20
李煜最有名的是一首虞美人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作于亡国后,其场景之凄凉,读来让人潸然泪下。春花秋月,原世间美好之物,在此时却勾起那不愿提起的回忆,战火,降书.....让李煜
第4个回答  2019-04-06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