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能吃吗?

如题所述

近期有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告指出,在200℃以上高温精炼过程中,棕榈油比其他植物油会产生更多的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随后,一些媒体关于食品中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毒性的报道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所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7年3月24日,专门发布2017年第2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组织有关专家解读。

那么,通过专家解读,我们来了解下棕榈油究竟还能不能吃呢?

通过风险解析,我们知道了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是全球关注的植物油污染物。

    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类化合物与脂肪酸的酯化产物,按照氯丙醇种类的不同分为3-氯丙醇酯(3-MCPD酯)、2-氯-1,3-丙二醇酯(2-MCPD酯)、1,3-二氯-2-丙醇酯(1,3-DCP酯)和2,3-二氯-2-丙醇酯(2,3-DCP酯),食品中检出量较高的是3-氯丙醇酯。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谷物、咖啡、鱼、肉制品、马铃薯、坚果和以植物油为原料的热加工油脂食品中都有3-氯丙醇酯检出。尤其精炼植物油等食品中检出3-氯丙醇酯的报道逐渐增加。缩水甘油酯是脂肪酸与缩水甘油的酯化产物,它与氯丙醇酯是一对孪生兄弟,形成机理相似。在油脂精炼过程中,缩水甘油酯通常会伴随3-氯丙醇酯一起形成,3-氯丙醇酯含量高,缩水甘油酯含量也高。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植物油新型污染物。

意思就是,热加工的油脂食品,如果你觉得3-氯丙醇酯不好,就少吃一点就可以了。


不过,虽然它们是植物油污染物,但是有一些研究认为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较低

  目前关于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毒理学研究尚不系统。香港食品安全中心依据饼干、植物油、糕点等食品中3-氯丙醇酯的含量对人群暴露量进行评估,结果认为通过上述食品摄入的3-氯丙醇酯对健康的风险不需要特别关注。德国风险评估研究所对欧洲人群经植物油摄入缩水甘油酯的风险进行了评估,认为一般人群经植物油摄入的缩水甘油酯对健康不存在安全风险。我国目前公开发表的研究资料也认为一般人群在通过植物油等食品摄入的缩水甘油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较低。


那么,平时我们平时在用棕榈油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消费者控制食用油的合理摄入量和选用健康的烹饪方式。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克。鉴于单一油种的脂肪酸构成不同,营养价值亦不相同,应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最好不要单纯食用一种食用油。对于家庭用油,正确的烹饪方式尤其重要,建议烹饪过程中低温用油,尽量少采用煎、烤、烘、炸等高温烹调方式,结合膳食习惯与烹饪方式,科学使用食用油。同时,需注意食用油的存放条件,避免光照、受热,开盖后应尽快食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7年第2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中指出,关于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毒理学研究尚不系统。香港食品安全中心评估认为3-氯丙醇酯对健康的风险不需要特别关注。

德国风险评估研究所对欧洲人群经植物油摄入缩水甘油酯的风险进行了评估,认为一般人群经植物油摄入的缩水甘油酯对健康不存在安全风险。

我国目前公开发表的研究资料也认为,一般人群在通过植物油等食品摄入的缩水甘油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较低。

而且无论你承认与否,棕榈油与豆油和菜子油同为世界三大主要食用油,用作油脂的历史已有五千年了。其中棕榈油又占全部食用油份额的30%以上,2004年以后,棕榈油超过了豆油的产量,成为了人类食用油的老大。每公倾的棕榈可产油平均在4吨左右,最高可达5吨,比花生高出5倍,比大豆高出9倍,是东南亚热带国家的主要食用油,其中马来西亚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印尼占世界产量的20%。

棕榈油按融点的不同,可分为58度的,52度的,44度的,33度的,24度的。市场上作为食用油的一般是24度的,其余的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生产肥皂,加工成代可可脂,起酥油,人造黄油等,以替代市场上最具危害性的油脂“反式脂肪酸”,由于棕榈油中已含有42%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因此可像动物油脂一样凝固而不易变质,不再需要氢化,因此棕榈油中不会含有反式脂肪酸,又因为它不含有蛋固醇,因此相对来说还不算最坏。

而它所含有约44%的油酸12%的亚油酸为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油中的类胡萝卜素与VE还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虽然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导致血脂过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但它不会损伤免疫系统。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另外由于脂肪酸过度不饱和,易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使免疫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伤害。因此对于身体抵抗力差易生小病的弱体质人来讲,把猪油棕榈油作为主要食用油是有益的,尤其是感冒生病的患者。

而对于三高病人,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曾有过心梗脑梗的病人来讲,最好还是选用豆油葵花子油玉米油橄榄油菜子油的为好。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讲,含过多饱和脂肪酸的,含ω-6脂肪酸过多的都不适宜。对于普通人来讲,最好的食用油是用豆油花生油对半掺兑起来的调和油,对于学生来讲,多食用一些富含ω-3的油脂,会让大脑更聪明,而棕榈油,最好不要使用。另一方面作为工业原料,我们吃的蛋糕与面包中,会不可避免地含有棕榈油,但这是一件好事情,起码让我们远离了“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因为那才是人类历史上最糟糕的脂肪。

专家建议:一是加强分析研究,为这两种物质是否需要制定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二是针对不同油脂原料特点,比如有些油适合冷榨,有些适合热加工,建立不同的加工方式。适度加工,减少有害物质的形成,避免各种风险因子的过量形成。三是消费者日常饮食注意营养搭配,食物多样化,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的指导摄入量食用植物油,避免过量摄入。

最后建议一下,多种植物油应该换着吃。

第2个回答  2017-11-10
不能,虽然,棕榈油是仅次于大豆油的世界第二大食用油,也是国际市场上价格最便宜的烹调油。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极少用来烹饪。主要是因为棕榈油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也就是棕榈酸和硬脂酸,总共可达50%以上,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的危害很多。因此,如果作为日常食用油来食用,对于身体的危害可想而知。
虽然棕榈油不作为日常食用油,但是很多食物中都可能含有这种油脂。比如油炸食品、方便面、薯片、饼干、点心、氢化油、调和油等等。之所以将棕榈油作为这些食物的重要用油,一方面是因为氢化植物油的危害较大,顾客不认可。为了提高销量,很多生产商会采用棕榈油;另一方面,棕榈油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耐高温,烟点高,适合高温煎炸食物,这是一般植物油所不具备的特性;再者就是,棕榈油在室温下也呈现半固态和固态,对于保持食物形状稳定以及酥脆的口感更为有利。所以,棕榈油被广泛应用于很多加工食品中。
鉴于棕榈油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且对于心血管疾病有潜在的风险,建议大家多吃新鲜卫生的食物,少吃深加工食品。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浅尝辄止,才是健康之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21

橄榄油 棕榈油 猪油 心血管疾病 不饱和脂肪酸 饮食健康 肥胖 高血脂 高血压

第4个回答  2017-11-10
你好 棕榈油所富含的是16碳的棕榈酸,而棕榈酸升高血脂的作用较强,大量摄入时是否会提高心脏病的风险,仍然还是令人忧虑的问题,建议不要经常使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