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

如题所述

典故如下:

春秋时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国力强大,齐国成了各诸侯国的盟主,齐桓公经常对不听指挥的诸侯国东征西讨。公元前656年(鲁僖公四年),齐桓公集合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组成了联军准备进攻楚国。

楚成王知道了消息,觉得齐国是毫无道理的侵略,一边整军备战,一边派使者去质问齐桓公楚成王派遣使者来到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哪怕是我们两国走失的牛马也不会到达对方的境内。没有想到君王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

管仲历数了楚国多条“罪状”,向楚国使者屈完大逞威风。屈完听后一一驳斥,把素以善辩著称的管仲也驳得无话可说。齐桓公看楚国军队如此强大,准备充足,便不敢轻举妄动,权衡利弊之后只好撤兵回国了。

成语解释

风马牛不相及

意思:马、牛奔驰,逃逸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形容地域广大距离遥远,也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用法:在句子中一般作宾语、定语、补语。

近义词:驴唇不对马嘴。

反义词: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拼音: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运用示例:郭沫若《百花齐放·杜鹃花》:“咱们彼此其实没有丝毫关联,望帝和杜鹃也风马牛不相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