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釉陶罐与普通陶罐的区别

如题所述

陶器上釉更美丽一些,不上釉没有那么好看。

首先,釉是一种玻璃质,可以施于陶器上,起到美化保洁的作用。

其次,不上釉的陶瓷,颜色呈现出泥胎原本的颜色,有瓷泥和陶泥以及一些混合特质泥料,一般瓷泥不施釉烧出来呈白色,陶泥呈现黄色到褐色不等,混合泥料如果瓷泥成分多就呈现浅色,陶泥成分多就呈现深色,不施釉的瓷器还伴有一些亚光的光泽,因为如果不施釉和施釉的在同一窑烧制,就会出现微弱的光泽。

最后,施釉的瓷器视觉呈现出一层光泽的玻璃质感,釉色要么是单色,要么就是多色系的窑变釉,总而言之,就是很强烈的玻璃质感。基本上紫砂是不施釉的,德化、潮州、淄博以及景德镇的瓷器都是施釉的。另外现代版的柴烧也不施釉,靠木材燃料烧结成草木灰釉在瓷器表面,瓷器表面呈现出多变的意境色等等。


简介

中国釉陶的着色剂,绿色是铜,酱黄色、褐色、黑色是铁,熔剂是铅。据化验,东汉绿釉陶器釉的成分,硅酸占29.91%,钙、钾、钠等碱金属的氧化物占0.94%。烧成温度在700~800℃之间。

陶器到了汉代以后,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改进,就是在陶器上施釉,也就是我们说的釉陶。釉在克服陶器的吸水率上有突出的贡献,陶器上了釉,会减弱它的吸水率,所以釉陶比陶器更容易使用。

汉代的陶器上釉这个技术,有一种说法是西域传过来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发明。凡是釉里含铜,烧出来就呈现绿色;凡是釉里含铁,烧出来就呈现黄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