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主要地方猪种

如题所述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
因此,劳动人民选育出了许多优良的、各具特点的猪种和类型。
根据猪种的起源、生产性能、外貌特点以及培育、饲养的环境条件,我国猪种大致可分为六大类型。
1.华南型
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如云、粤、桂、闽及台湾等地,猪体躯短、矮、宽、圆、肥,皮薄毛稀,被毛多为黑白花或黑色,头短小,面微凹,额部有横行皱纹,耳小、直立或向两侧平伸,背腰宽,腹多下垂甚至拖地,臀部丰圆,四肢开阔、短粗,生长迅速,繁殖力低,性成熟早,耐粗饲料能力较华北型稍差,屠宰率70-78%,皮薄,肉嫩。
典型品种有广西梅花猪、陆川猪,云南德宏猪,福建槐猪,台湾桃园猪。
2.华北型
以淮河、秦岭为界,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东部、甘肃、东北、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猪的体躯狭长呈扁平形,体躯高大,骨骼发达。
嘴长而直,耳大下垂,额部有纵行皱纹。
背腰狭窄,平直或微凹,大腿欠丰满。
被毛多黑色,毛粗密,鬃毛发达,冬季密生绒毛,皮厚,多皱褶。
繁殖性能强,产仔数多在12头以上,母性好,仔猪育成率高。
性成熟较晚,生长较慢,耐粗饲,抗严寒。
屠宰率65-70%,肉质坚实。
典型品种有东北民猪、河北深县猪等。
3.华中型
分布于长江和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
猪的体型基本与华南型相似,但较华南型大,背腰较宽,多下凹,腹大下垂,额部多有横行皱纹,耳中等大、下垂,被毛稀疏,毛色多为黑白花。
经济特性介于华北、华南型之间。
产仔数10-12头,乳头6-7对。
生长较快,成熟较早,肉质细嫩。
典型品种有浙江金华猪、湖南宁乡猪、贵州关岭猪等。
4.江海型
主要分布于汉水、长江中下游和沿海平原,以及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中盆地。
头中等大,额较宽,皱纹深且多呈菱形,耳长、大、下垂。
背腰较宽,平直或微凹,腹部较大。
皮肤多皱褶。
繁殖力强,每窝产仔12头以上。
性成熟早,经济成熟快,小型种6月龄体重达60公斤即可屠宰,屠宰率70%左右。
典型品种有太湖流域的太湖猪、浙江的虹桥猪、陕西的安康猪、台湾的桃园猪等。
5.西南型
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贵州的大部分地区。猪体被毛全黑色或黑白花或白色。头部大,额部多有旋毛或横行皱纹。背宽、微凹,腹部较大,四肢短粗。平均产仔IO头左右。较早熟,生长快,肉质细嫩。典型品种有四川的内江猪、荣昌猪,贵州的柯乐猪等。
6.高原型
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猪的体躯矮小,前低后高,头狭长而直,耳小而竖立,背窄微弓,腹小,蹄坚实,皮厚,被毛多为黑色,毛长而密,有绒毛。晚熟,生长慢,体格小(成年公猪不足30公斤),抗寒力强,适于放牧饲养,产仔数5-6头。屠宰率60%左右,肉质好。典型品种有甘肃合作猪,西藏的藏猪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