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第 2 轮感染高峰或在 3 到 5 月,应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同济大学邢铭友教授给出预测,第二轮感染高峰可能会在3-5月到来。

今年的春节并没有出现之前专家预测的大面积新冠感染,相反新冠病毒似乎销声匿迹,从人间消失了。但实际上新冠病毒从未离我们远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邢铭友预测第二轮感染高峰将在3到5月来临。

邢铭友分析,“从病毒学的角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阳康”后体内抗体水平会维持3到6个月比较高的峰值,短时间内再感染的人只有2%的概率。但是我们国人口基数非常大,从去年12月开始,再过3到6个月,我们的抗体水平慢慢下降以后,这时候如果有新的病毒变异株,我们再次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非常大,仍有可能出现高峰。”

同时邢铭友教授预测,“第二轮感染高峰可能会在3-5月到来,但这次高峰民众可能感觉不那么明显。由于大家感染的时间先后有差异,再加上我们第二次感染以后,由于有一个基础抗体水平的存在,第二轮感染的人数、感染症状的轻重,以及时间集中的幅度都会比第一次要弱得多。”

不管邢铭友教授预测的是否准确,我都认为提前做好准备很有必要(毕竟目前已经出现了BQ.1、XBB、CH.1.1等新毒株)。同时,我建议大家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准备:

一、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在第一波疫情中,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身体素质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同样是感染,身体素质好的人可能一天下来基本就没啥大的症状了,但是有的人都几天了还不见好。

就比如说我,我和同事都是被同一个人感染的,但是同事感染后就只是发烧咳嗽,依旧能吃能喝,并且在第二天就像“没事人”一样正常上班了,可我却身体疼得难受,三天基本都没吃进去饭(喝了点粥),最后去挂了吊水才好点。

所以说,在日常中我们还是要加强锻炼。可以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跑跑步、打打篮球。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对抗新冠真的很顶用!(温馨提示,新冠刚康复,切忌剧烈运动)

二、作息规律,合理搭配饮食

千万不要再去熬夜了,熬夜真的会把一个人的身体整垮。不要求早睡早起,但是建议晚上在11点前要休息,早上8点前要起床了。如果一个人缺乏精力,精神萎靡,那么病毒很可能一次性就把你打倒了。另外,油腻、辛辣的也要少吃,这对身体都是有很大危害的,疫情当下身体健康就是对抗病毒的最大“杀器”。

三、适当储备口罩、酒精、药品等物资

一部分朋友肯定体验过第一波疫情时缺药少口罩的无奈,所以面对第二波疫情我们要长记性了,适当储备一些口罩、酒精、消毒液、洗手液等医疗用品。还要去备一些退烧类、止咳类的药品,比如连花清瘟胶囊、小柴胡颗粒、西瓜霜润喉片等。(切记要遵医嘱)

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管第二波疫情来不来,何时来,只要做好了准备,我们就能有胆气坦然面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4

今年的二次感染虽然不如往日来得那么猛烈和明显,却也有了些微的苗头,国内传入新的变异毒株,不少人出现感染症状后被确诊为阳性。

根据张文宏之前的预测,第二波疫情会在今年的5-6月份,而同济专家邢铭友教授预测第二轮新冠疫情感染高峰可能会在2023年3~5月份。

当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屏障被突破,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波感染?

1.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病毒引起的疼痛程度,一方面与毒株的毒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身体素质有关。感染后有的人照样生龙活虎,有的人却精神和身体都欠佳,许久不见好。平日大家还是要注意注意锻炼,做一下慢跑、游泳、打球、练瑜伽等运动。

2. 适当囤购防护物资

口罩、酒精湿巾、酒精喷雾、消毒液等作为防护的一线用品,实用性强,可预防新冠、甲流等多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可作为家中常备物资使用。

第2个回答  2023-06-10
近日,专家预测第二轮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将在3到5月到来,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疫情监测

在第二轮感染高峰到来之前,我们需要加强疫情监测。这包括加强对病毒传播途径的研究,加强对病毒变异的监测,以及加强对病例的追踪和排查。只有及时发现和控制病例,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

二、提高公众防护意识

公众防护意识的提高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宣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确保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

三、加强医疗资源准备

在第二轮感染高峰到来之前,我们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准备。这包括增加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储备,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协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在疫情爆发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治患者。

四、加强国际合


病毒没有国界,只有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我们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研究病毒的传播规律和防控措施,共同应对疫情的挑战。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国际旅行的管理和协调,防止病毒跨境传播。

综上所述,面对第二轮感染高峰的到来,我们需要加强疫情监测、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加强医疗资源准备和加强国际合作。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3个回答  2023-05-07
今年的春节并没有出现之前专家预测的大面积新冠感染,相反新冠病毒似乎销声匿迹,从人间消失了。但实际上新冠病毒从未离我们远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邢铭友预测第二轮感染高峰将在3到5月来临。

邢铭友分析,“从病毒学的角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阳康”后体内抗体水平会维持3到6个月比较高的峰值,短时间内再感染的人只有2%的概率。但是我们国人口基数非常大,从去年12月开始,再过3到6个月,我们的抗体水平慢慢下降以后,这时候如果有新的病毒变异株,我们再次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非常大,仍有可能出现高峰。”

同时邢铭友教授预测,“第二轮感染高峰可能会在3-5月到来,但这次高峰民众可能感觉不那么明显。由于大家感染的时间先后有差异,再加上我们第二次感染以后,由于有一个基础抗体水平的存在,第二轮感染的人数、感染症状的轻重,以及时间集中的幅度都会比第一次要弱得多。”

不管邢铭友教授预测的是否准确,我都认为提前做好准备很有必要(毕竟目前已经出现了BQ.1、XBB、CH.1.1等新毒株)。同时,我建议大家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准备:

一、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在第一波疫情中,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身体素质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同样是感染,身体素质好的人可能一天下来基本就没啥大的症状了,但是有的人都几天了还不见好。

就比如说我,我和同事都是被同一个人感染的,但是同事感染后就只是发烧咳嗽,依旧能吃能喝,并且在第二天就像“没事人”一样正常上班了,可我却身体疼得难受,三天基本都没吃进去饭(喝了点粥),最后去挂了吊水才好点。

所以说,在日常中我们还是要加强锻炼。可以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跑跑步、打打篮球。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对抗新冠真的很顶用!(温馨提示,新冠刚康复,切忌剧烈运动)

二、作息规律,合理搭配饮食

千万不要再去熬夜了,熬夜真的会把一个人的身体整垮。不要求早睡早起,但是建议晚上在11点前要休息,早上8点前要起床了。如果一个人缺乏精力,精神萎靡,那么病毒很可能一次性就把你打倒了。另外,油腻、辛辣的也要少吃,这对身体都是有很大危害的,疫情当下身体健康就是对抗病毒的最大“杀器”。

三、适当储备口罩、酒精、药品等物资

一部分朋友肯定体验过第一波疫情时缺药少口罩的无奈,所以面对第二波疫情我们要长记性了,适当储备一些口罩、酒精、消毒液、洗手液等医疗用品。还要去备一些退烧类、止咳类的药品,比如连花清瘟胶囊、小柴胡颗粒、西瓜霜润喉片等。(切记要遵医嘱)

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管第二波疫情来不来,何时来,只要做好了准备,我们就能有胆气坦然面对。
第4个回答  2023-02-27

家庭常备药:

比如:

呼吸道的药:感冒灵颗粒,板蓝根颗粒,风热、风寒感冒灵颗粒等

退烧药:布洛芬、退烧贴等等

咽喉肿痛的药:咽炎片,咳特灵等等

预防类:维生素C ,多吃水果蔬菜,多运动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