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个案护理范文

如题所述

1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92例,均为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6~72岁,平均(41±)岁。6~14岁(21例),l8~40岁(27例),41~72岁(22例),>65岁(22例)。平均住院14d。
2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各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及护理:骨折早期。患肢因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从而多数患者精神紧张,有的常表现有抑郁少言、失眠、不思饮食。针对患者的这些表现,要以热情的态度了解病情,和患者交谈,做解释工作,说明骨折后,由于机体气血运行紊乱,气机凝滞或营血离经。阻塞络道,淤滞与肌肤理,古患肢或局部肿胀疼痛。随着活血愈药物的应用和时间的推移,这种肿胀疼痛是会逐步消除的。并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过多移动肢体,以防骨折断端活动而造成新的损伤或发生再移位。在生活上积极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给别人洗脸、倒水、喂饭、端送便盆等,使患者能过着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从心理上感到满足。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期间。骨折大多需手法复位,较长时间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治疗[1-2]。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治疗,所需时间较长,并且做了方法会带来一定痛苦。尤其需再次整复或手术时,患者心情大多十分紧张,焦虑不安,甚至拒绝治疗。这时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各种不同方法治疗骨折的意义,以及正确复位的重要性。并告之患者骨折并非难治之症,不要让其增加思想负担。把病情治疗措施和预后情况告诉患者,并向患者介绍治愈的病例,从而解除其思想顾虑。耐心向患者讲清骨折预后多能完全康复,有些患者对自己的经治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不相信,治疗不配合,非要某高年资医生看看才能放心。对于这类患者应采取耐心说服讲解,任何一名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是负责的,一切治疗都必须遵循科学。骨折后期恢复期。一般患者表现接近正常的心理反应,且多能主动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心情愉快的为痊愈出院作思想准备。部分患者,表现练功不耐烦,情绪激动、易怒。此期护理时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进行劝导和安慰患者,做好宣传工作,为患者重点要宣传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交待清楚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这样,患者往往能解除厌烦情绪,增强功能锻炼的信心和耐心。
骨折患者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生活依赖性强,加上患肢疼痛不愿意活动肢体,且长期卧床,血循差,易发生病发症褥疮和便秘。有的患者甚至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我们护理时要尽量理解和满足患者在治疗和生活护理方面的要求。对于暂时不可能满足的不合理的要求则要详细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把骨折“动静结合”的重要意义,活动方法向患者作认真的介绍,使患者从思想上认识到主动练功治疗骨折必不可缺的一个步骤。青年患者。思想活跃,情绪波动大,对疼痛的耐受力差,往往因个人问题或家庭及工作方面而影响病情变化,对这些患者,心理护理主要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经常与患者拉家常、谈工作、谈理想,这样才能随时发现其不顺心的事和不愉快的心情,及时协助患者处理解决,或为患者找些书刊、杂志阅读,既能提高思想觉悟,又能分散注意力。有些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控制进食及饮水量。应向患者说明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及对骨折愈合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并嘱他们多吃含维生素类食物,注意两便的通畅,防止便秘及泌尿系发症发生。少儿患者。多数好动,对疼痛敏感,表情痛苦,有畏惧心理,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易哭闹,护理时对患儿要象亲人一样关心爱护。针对不同患儿的个性特点,做到耐心开导,细心观察,多表扬,多鼓励,做到四勤眼勤、手勤、腿勤、嘴勤。抽出一定时间为患儿讲故事,设法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达到护患关系融洽,使患儿消除畏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3]。同时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无渣屑,避免尿液刺激皮肤发生褥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