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论语十二则

如题所述

1.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2.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他在著作方面的这种谦逊态度,当然并不意味着他本人的思想和文采不足表于后世。和他同时代的人们已认定他为圣者,他的弟子以听不到他对性与天道的谈论而深表遗憾。因此,在孔子以73岁的高龄去世之后,对孔子言行的收集整理便成为孔门弟子和孔门后学的一项重要使命。
5. 初一|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知识点(孔子论语十二则)。
6.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8. 国家政治黑暗,你取得富贵,说明你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所以是一种耻辱;国家政治清明,你却陷于贫贱,说明你无德无能,所以也是一种耻辱。由此可见,孔子的价值原则是十分理性而辩证的,因而也是十分坚定而自信的。正如他所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 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0.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深有体会,一本书读第一遍时可能不太理解作者的意图,但多读几遍后,往往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
11. 元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就有记载:^v^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2.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3.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4. (8)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15.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7.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们想问题而想不清、想表达而说不出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教给四角中的一角,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角,我就不再教他了。
1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0. 孔子在遣用此二字时,可谓是恰如其分,颇具匠心。
21.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22. 须知孔子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曾率领一批弟子周游齐、卫、宋、陈、蔡、楚等国,终不见用。
23.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4.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为政》)
26.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7.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朝代:先秦
28.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9.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0.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31. 文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不要不懂装懂的谦虚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3. 文中强调当别人误会或错解自己时,我们应有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5.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6.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7.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3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9. 12子曰:“君子不器。”
40.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2.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3. 大意: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44.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45. 试译:孔子说:“光读书,不琢磨,就糊涂;瞎琢磨,不读书,就没用。”
46. ”扩展资料:第一句^v^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v^这里他在告知弟子学习方法的同时很明确地表达了他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47.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48.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4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0.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51.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