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位分析化学的学霸会做?

求高手!

20.
氮律是质谱分析中判断
分子离子峰质量数的规律
1、由C、H、O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一定是偶数。
2、由C、H、O、N组成的化合物
a)含奇数个N,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是奇数
b)含偶数个N,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是偶数
21.
吸附色谱中对固定相的要求
吸附色谱的固定相常称为吸附剂。目前最常用的吸附剂是硅胶和氧化铝,其次是聚酰胺、硅酸镁等,还有一些物质如氧化钙(镁)、氢氧化钙(镁)、硫酸钙(镁)、磷酸钙(镁)、淀粉、蔗糖等,但因碱性太大或吸附性太弱,致使用途有限;而活性炭的吸附性太强,本身又是黑色,故很少用于色谱分离。具体要求如下:
①具有大的表面积和足够的吸附能力;
②对不同的组分有不同的吸附性,因而能较好地分离不同的化学成分;
③在所用的溶剂和展开剂中不溶解;
④不破坏或分解供试品中各组分,不与供试品中溶剂和展开剂起化学反应;
⑤颗粒大小均匀,一般要求直径小于70u.m(小于250目)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碎裂;
⑥具有可逆的吸附性,既能吸附样品组分,又易于解吸附;
⑦为便于观察分离结果,最好是白色固体。
展开剂的选择条件:
① 对的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 ②可使成分间分开;
② 待测组分的Rf在0.2~0.8之间,定量测定在0.3~0.5之间;
③ 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 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
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 ⑦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22.根据被分离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固定液的选择一般根据所谓的“相似性原则”,即固定液的性质与被分 离组分之间的某些相似性,如官能团、化学键、极性、某些化学性质等,性质相似时,两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强,被分离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就大,分配系数 大,因而保留时间就长;反之溶解度小,分配系数小,因而能很快流出色谱柱。 下面就不同情况进行讨论: a、分离极性化合物,采用极性固定液。这时样品各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定向力和诱导力,各组分出峰次序按极性顺序,极性小的先出峰,极性越大, 出峰越慢; b、分离非极性化合物,应用非极性固定液,样品各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作用力是色散力,没有特殊选择性,这时各组分按沸点顺序出峰,沸点低的先出峰。对于沸 点相近的异构物的分离,效率很低; c、分离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时,可用极性固定液,这时非极性组分先馏出,固定液极性越强,非极性组分越易流出; d、对于能形成氢键的样品。如醇、酚、胺和水的分离,一般选择极性或氢键型的固定液,这时依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形成氢键能力大小进行分离。“相似相容性原 则”是选择固定液的一般原则,有时利用现有的固定液不能达到满意的分离结果时,往往采用“混合固定液”,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各不相同的,按适合比例混 合的固定液,使分离有比较满意的选择性,又不致使分析时间延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固定液往往是参考资料或文献介绍的实例来选用固定液的。
方法:(一)利用保留值定性  2. 相对保留值法  3. 保留指数法  
23.一套液相色谱系统大致分为五个部分:流动相前处理部分、输液部分、进样部分、分离部分和检测部分
流动相需要过滤、超声,过滤是除去固体杂质或异物,同时驱除溶解的气体,超声进一步驱除溶解的气体。样品需要过滤,防止不溶性物质堵塞系统的管路,样品不需要超声,超声过程往往伴随温度升高,样品一旦温度升高液体的体积会改变,浓度发生变化,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实在不好意思啊,我没有带笔纸,计算题不好算,抱歉啊追问

、试绘制三种不同电对类型永停滴定法的滴定曲线。并说明曲线各转折点所对应的体积。

这道题目能告诉怎么做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7
学渣表示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