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板块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

如题所述

古生代中国及邻区的演化受两个地球动力学系统控制:南为冈瓦纳的离散,北为西伯利亚古陆的增生。位于西伯利亚古陆和华北微大陆之间的古亚洲洋,是一个十分开阔的陆间洋并构成两大古生物省的分界[101]。新疆北部及中亚的洋盆,在石炭纪晚期或二叠纪初期关闭[102],西伯利亚古陆与华北微大陆发生“软碰撞”[103]。冈瓦纳大陆的裂离经历了两大阶段:早古生代时的裂离形成的洋盆称为原特提斯,晚古生代裂离产生的洋盆称为古特提斯[61]

华北板块中新元古代表现为,巨厚沉积集中于板块内或边缘裂陷沉降带内,为非全域的沉积盖层。至早古生代,进入了全域同步沉降期。沉积相以浅海相为主体,滨海相多出现于早寒武世,沉积-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地理总趋势是东深西浅。进入晚古生代沉积-构造古地理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构造活动趋于活化,开始为缓慢沉降,很快便转为缓慢隆升,从海陆交互相沉积转为陆相沉积。下—中奥陶统与上石炭统之间虽然在区域上呈小角度不整合。但从下—中奥陶统纯碳酸盐岩广布的海相沉积,转变为上石炭统以紫红色—灰黄色砂泥质夹海相灰质沉积及二叠纪以河流、湖沼及湖相的全陆相沉积为主,表明陆源物质有大量来源,陆源区与沉积区交织,盆-岭结构有重大变化。

目前已有较充分的证据表明,华北板块在中元古代—古生代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基本上飘移于赤道两侧低纬度气候带内,即在热带—亚热带气候带、飓风活跃区内漂移,其主要依据如下[104]

1)在中、新元古代出现并有巨厚的碳酸盐沉积,叠层石种类多、数量大,有不少风暴沉积,且铁锰质沉积发育。

2)在早古生代发育有膏盐沉积,红色砂泥质岩石、碳酸盐岩发育,具大量灰质鲕粒沉积和暖水海相动物群。

3)在晚古生代出现风化壳型铁、铝沉积,并具有热带、亚热带植物群和暖水海相动物群及紫红色、红色砂泥沉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