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平弦戏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根据平弦艺人陈厚斋、王善青介绍,过去平弦的小点类在演唱时经常打八角鼓,至今还将小点前、后的岔曲称作“京岔”。它的主要曲目《醉打山门》中的唯一的一两句念白“我说卖酒的”,有的艺人在演唱时也用京白来念。

兰州鼓子清末曾与北京的八角鼓在艺术上进行交流,也受到一些影响。而平弦中沿用岔曲的形式,和清代北京的岔曲的兴盛和流传不无关联。

岔曲是清代曲艺八角鼓、单弦的主要曲调,用作曲牌联套体的曲头和曲尾;同时也是可以单独演唱的短小曲艺形式,岔曲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

青海平弦戏的角色行当虽有生、旦、净、丑之分,但在唱腔上并无明显的区别。表演上重文不重武,唱重于做,适于演出抒情题材的剧目,传统剧目表演程式多吸收京剧、秦腔程式,现代戏则在传统表演程式基础上,从生活中提炼出接近现实的表现动作。

青海平弦戏的舞台语言以西宁方言为基础,语调较为柔和,音乐旋律也较婉转、流畅、抒情。通常在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中,花旦、丑角、彩旦等的道白均用西宁方言,生行、青衣、花脸等的道白则在西宁方言的基础上,吸收京剧、秦腔韵白的特点,并正在尝试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韵白。

青海平弦戏的在音乐方面得到了充实和发展,创建了紧拉慢唱、垛板等板式,对其他板式的唱腔和杂腔也做了进一步吸收。

优秀的演员如徐帼强是闺门旦兼演青衣,扮相秀丽,表演真切,塑造了陈妙常、白娘子、杜丽娘等形象。演员张月芳擅长扮演花旦及现代戏角色,生活气息浓郁,一生致力传神。演员李义安工小生,表演潇洒,唱腔优美,成功地塑造了柳梦梅、潘必正、陈琳等角色。

青海平弦唱腔以平调定弦,平调就是小工调,以平调本嗓歌唱。发展成戏曲后,男女同台演出,因在唱腔上还无行当分腔,所以只能采用转调的方式。

又因男声唱小工感到吃力,有时降到尺字调,而女声则提高到六字调,或正宫调来演唱,一般假嗓和本嗓混合使用。

唱腔音乐中最有特点的是其伴唱,称为拉梢子。如莲花落、剪点花、太平年、凤阳歌、银钮丝、佛号、偈子、大字等均有伴唱,有些与高腔的伴唱类似。

地方戏的音乐唱腔是剧种与剧种之间区分的主要标志。平弦音乐虽有18杂腔曲调作为基础音乐,但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戏剧舞台上的表演程式和人物性格,创作出适合自己剧种的演唱、表演等一整套音乐唱腔体系。这并不是照搬照学老平弦,而是要使平弦坐唱曲艺舞台化。

按照戏剧舞台上的要求以及发展平弦戏音乐唱腔的需要,把18杂腔、24曲调发展成适合平弦戏表演、演唱的连曲体或板腔体及将二者相结合的几大类板头、唱腔。如倒板、凤尖头、滚白、慢板、原板、快板、紧打慢唱、散板、花音等。平弦戏在音乐唱腔上已经有了一套基本套路。

青海平弦戏是由联曲坐唱曲艺平弦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搬上舞台由叙述体转化为代言体,由单一的坐唱转化为表演艺术,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