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地理课堂教学

如题所述

一、创设融洽师生关系是构建有效地理课堂的前提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宽松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学习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这将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以前不良习惯的纠正。当然,这也需要学校、班主任、课任教师的共同配合,共同管理。那么怎样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古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教师应该理解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体会到信任、亲情与爱护,这样才能便于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交流,从而把学习氛围营造起来,”
二、课前准备是建构有效地理课堂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教师,精通本学科,精心备课。教材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的内容熟练掌握,而且要对教材的图表、案例等进行提炼,并梳理知识间的条理关系,使知识理性化,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另外,要依据课程标准,做到总体把握教材,注意学生知识学习的阶段性,总体把握章节之间的关系,知道所讲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融会贯通,既将现学知识原有的知识相联系,也能够为后继学习做准备。
专研教材的同时,我们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研究。教师就要用心研究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另外每位教师还应备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特色
三、高效的课堂设计是建构有效地理课堂的关键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地理有效课堂的最重要途径。下面我就从上课的几个主要环节来说一说我的做法。
1、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设计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更是这样,如果想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那么首先要让学生对你的课堂充满兴趣,所以说,上课前的情景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有效地理课堂的情景设计怎么做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呢?
教师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时,既要抱着务实的态度,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创设具有“地理韵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地理知识的建构,从而真正发挥情境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创设悬念情境,其能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所学内容反思,促进独立思考。例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可以引用2003年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被迫举国迁移的案例来导入。,讲新加坡时,可以设问:赤道附近的典型气候类型是什么?(学生答: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全年高温多雨)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其气候特点呢?学生答:(全年高温多雨)那么新加坡的水资源会紧缺吗?学生往往回答是“充足的”,答案刚好相反,在学生的一片“嘘……”声中,教师引出新加坡的“地狭人稠”。
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地理的心脏”。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探索去学习,就必须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要能够激起学生的想象,要有挑战性。只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原有认知结构无法解决,即过去的手段和方式已不够用的情景中才需要思维。
再有,教师可用优美的语言来和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教材中的不少章节,或描述了美妙的景色,或叙述了古老的景观。教师可以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为学生营造一个或优美或动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手段以其新颖的设计,赏心悦目的动画,奇妙的影响效果,能够制造一种与文章情境相应的氛围,先声夺人地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2、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课堂的精髓所在,一节好课,应该有好的学习过程。如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对话互动,气氛活跃。
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首先得有好的课堂提问。而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学生的思考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所提出的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思考能得到答案的问题。也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能力。提问可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一个主导作用,但不是一言堂。这样老师必得先明白这节课“该讲什么、怎样讲”。“该讲什么”就是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问题必讲;“怎样讲”学生能讲的学生讲,学生能想的学生想,学生能做的学生做。也就是说就是讲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过快,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课堂上“讲”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确、精炼和精彩。再次,课堂上的“讨论”。地理有效课堂是建立在课堂上的有效讨论学习基础上的,老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足够的谈论时间,而不是急于走形式,简单化、随意化。
3、查补缺漏提高能力的练习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地理教学法的重要原则之一。首先要精选练习的内容。精选的原则是:①从学生实际程度出发,面向多数兼顾两头;②以复习进度为依据,以认识规律为准绳,由浅入深,从易到难;③重点和难点部分要反复练,不选偏题怪题,否则要使学生迷失方向,丧失信心;④紧密结合教材。其次多练 "多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而且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再次,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最后要设置可拓展迁移性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要“宽”,要留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
4、课堂小结
凡是都要善始善终,地理课堂也不例外,也应该有课堂总结。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
四.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媒体资源,是建构有效地理课堂的手段
地理是一门趣味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的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让学生通过调动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的掌握好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进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趣,更丰富,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使本来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变得更“活”。所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尽量把最多最好最生动的知识传达给学生。 但是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节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是怎么用的问题。 地理教学地图、板画是一种图解式板书,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之间的特征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多媒体可以设计出更加精美的板书、板图和板画,但是,边讲边画的效果却无法替代。如如:在讲洋流的时候,可以让教师在黑板上划出各大洲的轮廓,然后让学生填写各个洋流;在讲锋面与天气的时候,可在黑板上绘制冷锋、暖锋的示意图等。运用多媒体动画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用板书板画更有利于学生识图、读图和画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学难点也将随之攻破。
总之,我们要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使之与教材完美的结合,这样我们才能建构更有效的地理课堂。
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建构有效的地理课堂的途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会他某个知识点更重要,因为他学会了方法,就能获取更多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习有用的知识。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或为学生作出学习方法的示范;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专门的学法讲授和学法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对图表的判读,提高对信息的提取、分析与运用能力及将地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中注意地理语言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醒学生易写错的字词,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平时上课做练习或讲试卷的时候加强解题方法的点拨和解题技巧的总结,并做成专题,在平时教学中渗透解题思路,让学生看到类似题目就会想起答题思路和套路。
六、注重教学评价是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桥梁
教学评价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评价,这样我们的教学质量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我们才能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生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我们也能客观地判定教学的效果,合理地调节、控制教学过程,使之向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也正是教学评价追求的基本目的。这样,我们的地理课堂才能更有效。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不仅是地理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问题,同时也牵涉到教育整体,还包括一些外部环境的研究等等,但只要我们在广泛地吸取传统的地理教育营养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我们的地理教学效率就一定会得到不断提高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08
如何加强地理课堂教学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严重教训,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给地理学科的改革提出的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使命。那么,地理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
首先,在教学进程中要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良好的开头,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时,先讲一段历史故事: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英、法资本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行动严重打击了英、法在中东的权益,英法决定进行武装干涉,并与以色列采取联合军事行动。同年11月,英法联军进驻苏伊士运河区。这时美、苏同时向英、法提出严厉警告,并扬言要对英、法实行制裁,英、法只好屈服,被迫撤离埃及领土。”故事讲完后提问:这段材料中涉及到了几个国家?他们共同关注的是那个地区?请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就打击了这些国家在中东的权益?这样一来,学生讨论热烈,既让学生自己解决了一些问题,又引出了“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中东是长期的热点地区”的课题,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因此,教师若能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就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奇、刺激、疑惑,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就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心境,会不知不觉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吸引他们的事物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在课堂作业及活动,设计一些学生能自己动手动脑完成而且又能开发智力的作业及活动。要有的放矢,力求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全体学生参加讨论、思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从而获得交际的乐趣。这样,既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的机会,又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情绪放松自然,在乐意的、心情愉快的情况下主动地进行学习,自由地探索知识,消化吸收知识,使学生不感到疲倦,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如读“巴西地形图”时,先让学生在图中找到赤道和南回归线,然后提问:巴西领土绝大部分处于什么带?这样的地理位置对气候、河流流量、植被有何影响?这样就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学生不仅从图中获取大量信息,而且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再如: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让学生比较南、北半球的气温曲线,哪个半球的气温的曲线比较平直?哪个半球的气温曲线比较曲折?这个问题学生看图后很容易解决,当学生解决问题后,自然会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其原因进行讲解。这不但极大地改善了地理课堂结构,避免了因“满堂灌”所带来的学生注意力涣散和转移等问题,而且使地理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有张有弛、有节奏的课堂结构美。将学生引入地理知识的“殿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直接兴趣。
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有弹性,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有些教师怕耽误时间,往往不愿找那些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回答问题。日积月累。这些学生失去了很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失去了自信心,也就逐渐养成了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只是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在与教师进行,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没能将全班学生调动起来,试想,这样能使学生对原本就有些枯燥的地理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吗?没有兴趣,怎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因此,教学目标与课堂活动、作业的设置要有弹性,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要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经过努力都能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有了学习动机,才谈得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效果怎样,常常同课堂气氛有着密切关联。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整堂课从头到尾都是教师在讲而学生在听,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整个教室鸦雀无声。试想,这样的教学怎能提高效率呢?因此,教师应当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师生观,要看到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允许学生就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好奇多思,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提出和保留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积极地引导为主,以消极的限制为辅;对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和其他一些偶发事件要善于处理。尽量避免当堂激化矛盾的做法,防止师生间的直接冲突;教学评价应体现鼓励性的原则,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地自我观念,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教师如能做到以上几点,就有助于形成一个交流充分,配合默契,讨论热烈,轻松愉快的理想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做起。
教师的教育魅力,首先源于他做人的楷模。教师的自身形象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性。良好的形象,规范的行为,才能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与形成。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上课时应力求教态美,教具美,以此表达地理学科特有的自然美、和谐统一的韵律美、节奏美。
首先,教师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不俗不腻。教师仪容打扮贵在清朗大方、严肃典雅,既不保守迂旧,也不要一味地赶时髦,追求海外奇装怪服。教师在仪容举止、穿着打扮上要给学生以美的正确熏陶,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庄重,不能轻浮粗俗,因为教师的仪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但是一种有形的教育。
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是教师传递知识,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科学的、准确的讲解,所费口舌不多,却可以收到“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之效。有的教师学术水平不低,教案写得很好,但讲课效果并不佳,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没有在语言上下功夫。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当清楚明白,准确生动,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要避免语法上的错误,逻辑上的混乱,表述上的啰嗦重复,缺乏连贯,口齿不清或其他的语病;教师的语言要求要浓烈的感情色彩,声调抑扬顿挫,疏密相间,声音甜美可亲。教师若做到上述几点,也就具备了良好的语言素养,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备条件。
再次,作为文化知识传授者的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这是教师的最佳知识结构。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老师的才气将直接决定你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度,影响力以及信仰仰度。因此,地理教师应具备较深的文学修养,具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多才多艺,文艺、体育、音乐、绘画样样都会点,或有所特长,就能参加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的教师会获得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热爱,从而喜欢你所交的学科,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
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借助于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以现代化科技手段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由于地理学科有许多内容必须进行直观现象的演示,诚然,多媒体已经在地理教学中展示了其优势:它不仅由“教科书——黑板与粉笔——地图”的教学手段格局、变为“教科书——电化视听工具——地图”的格局;而且由只能表现地理事物静态形体特征的图面与实体,变成了地理事物的动态发展,声、像结合的视听教具。如笔者在讲日本多火山地震时,播放了一段火山地震的光盘,这样一来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角、听觉,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又可以在瞬间展示大量的资料,丰富的内容,五彩的颜色,吸引学生的“眼球”,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地理知识学起来不再乏味,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形成无意记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对地理课产生期待。因此合理、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找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使多媒体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总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为培养有“地理头脑”的、懂生活、具备人文素质的、服务于社会的新型人才,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已迫在眉睫,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当然,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不可能有现成的,千篇一律的公式,但也不是高深莫测的,只要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并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综合素质各个层面完成调整和质的升华,重新构建面向未来教育的发展型角色,就能与时代对教育的期望共呼吸,就能与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相契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