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裔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郑兴裔》译文:

郑兴裔幼年丧父,叔父郑藻把他当作儿子抚养,把多余的财产分给他,郑兴裔不接受,请求设立义庄来赡养宗族内的贫户。等到郑藻去世,他就辞去官职表达追念和报恩之义。乾道初年,建康留司请求修建行宫以备皇帝巡游驾临,郑兴裔上奏说这样做劳民伤财,请求免除这项徭役。

郑兴裔迁任福建路兵马钤辖,经过宫阙,进入拜见皇上,皇上拿地方官员的好坏来询问他,郑兴裔分条剖析来回答。皇上说:“你很识时务,熟悉政事,正应重用你。”恰逢朝廷重新设武臣提刑,就任命他去担任。

郡县积事日久玩忽懈怠,监察法度都废弛了,郑兴裔创设条目,分发给下属各县,官吏都无法为非作歹,于是将这些条目制成法令。建、剑、汀、邵等地盐务政策屡次变吏,管漕运的官吏请求将成批运送大宗货物变为凭钞交易,郑兴裔极力奏陈此事不可行。

皇帝赞赏他屡次上书议论政事,下诏加封为成州团练使。当时传闻金国想要毁弃盟约,召命郑兴裔担任贺生辰副使(出使金国来)探查此事,出使回来,说并没有别的事,最终如他所料。郑兴裔屡次被派往浙东、浙西、江东担任提刑,请求回来担任散官。

不久下诏让他担任知阁门事,兼任干办皇城司,又兼任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氏杀了邻居的儿子,取走了他的镯子,扔掉了他的尸体,定案之后,刑部因为没有证据佐助,因此放了她。又让郑兴裔复査,最终查得实情,皇帝很高兴,赐给他房屋。

为母服丧离职,丧期过后,官复原职,授任均州防御使。第二次出使金国,回来后,升任潭州观察使。请求告老担任散官,又被起用为庐州知州,迁任扬州知州。扬州与庐州相邻。

一开始,郑兴裔在庐州曾拒绝相邻地方互相送礼,等到迁任此处,查阅郡中文籍,看到之前拒绝的礼物只有送出的记录,没有收回的记求,于是上奏严明这项禁令。扬州有很多屯兵,粮食匮乏,按照惯例要从其他地区买进,郑兴裔搜求财政耗蚀来填补,粮食于是充足了。

百姓以前都住茅草屋,容易被火焚,郑兴裔把官府的钱借贷给人民,命令建瓦房来取代茅草屋,从此火灾隐患就平息了。他又上奏朝廷免除他们的债务,百姓非常感激他。他又修建学校,设立公墓,制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中因此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楚州上奏议改动筑城,有人说韩世忠的遗迹不能改动,让郑兴裔去看看,到了之后,挖地一丈多增筑了城池。皇帝读了奏章,高兴地说:“郑兴裔没骗我。”

《郑兴裔》原文:
郑兴裔字光锡。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徒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

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

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累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请祠以归。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

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

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帝阅奏,喜曰:兴裔不吾欺也。

《郑兴裔》作者为元代诗人脱脱。

扩展资料:

郑兴裔的贡献

郑兴裔的忠于职守为四代皇帝所赞许。乾道(1165—1174)初,当时国家尚在恢复元气之中,有人起课头,要大兴土木,“治行宫备巡幸”,郑兴裔坚决反对。后来,他做福建路兵马钤辖,稳妥平息了建、剑、汀、邵一带海寇之扰。

当时朝廷上下还日夜担心金兵入侵,又是郑兴裔前往金国,将事情处理停当,没造成社会动荡。郑兴裔先任庐州知州,后任扬州知州,扬州与庐州是邻近的两个州。

在庐州时,郑兴裔曾下令退还包括扬州府在内的所有相邻府郡送给庐州官府的礼物。到任扬州后,他认真检查相关记录,发现当时所令退还扬州的礼物,并没有真正退还到位,被两地经办的相关官员私下侵吞了;

于是就上奏朝廷,细陈弊端,要求下令严禁州郡官府之间相互送礼,得到了孝宗皇帝的首肯,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这种不正之风。皇帝曾叹曰:“兴裔不吾欺也。”可见对他的信任。

乾道年间朝廷恢复提点刑狱司(相当于今天的司法、监察等事务性机构),郑兴裔担当“提刑官,加遥领高州刺史”。在此之前,就像现在的文革动乱,“郡县积玩,检验法废”, 一切都处于无序状态。

郑兴裔恢复法制,改革旧的一套,创行“检验格目”等影响深远的司法检验制度。同时把“提刑”升级成为路级(相当于省级机构)监司之一,掌管监察、财政、治安等权力。提点刑狱司的设立,代表了宋代法制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是一项成功的政治制度,它促进了宋代地方司法公正、权力分化、吏治清明等。

这一制度对元、明、清诸代乃至今天,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写的《检验格目》等书被誉为具有权威的法医学著作,是世界上较早的法医学专著。

据史载,郑兴裔判案极具权威。当时一个姓杨的军妇谋杀邻舍孩子,“取其臂钏而弃其尸”,把她抓起来后,经一再提审, 刑部最终认为证据不足,不得不把她给放了。这样的结果自然不能令人满意,大家议论纷纷,弄得朝廷上下都很没面子,怎么办?

皇上想到了郑兴裔,于是命他复审。郑兴裔凭多年的经验,把这个案子给破了,郑兴裔被大家视若神探,皇上很高兴,就“赐居第”。

郑兴裔关心民间疾苦。在出守扬州前,当地大多数百姓住房的屋顶为茅草搭建,经常引发火灾,百姓们提心吊胆,苦不堪言。郑兴裔到任后,主动向朝廷请求贷款给老百姓,让他们用贷款买瓦片,将屋顶茅草换掉。从此以后,扬州城消除不少火灾之患。

但后来郑兴裔又发现,自己下令实施买瓦换草的做法,虽然减少了扬州城的火灾,却加重了扬州百姓的经济负担,便又设法免除扬州百姓的贷款。

郑兴裔注重修地方志。他在所任之地主修《合肥志》、《广陵志》等,这两本志书,至今仍是研究宋朝地方史的重要资料。

他最早提出地方志“资政、教化、存史”三大功能的见解,今天依然被沿用,郑兴裔的修志论可谓功在千秋。他著有《退庵集》30 卷、《郑忠肃奏议遗集》2 卷等,是研究当时历史的宝贵资料。

郑兴裔平时清心寡欲,不置姬侍,为一标准的正人君子。他死后,宋宁宗赠予其谥号“忠肃”,赠太尉,以资褒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1
原文
郑兴裔,字光锡,初名兴宗,显肃皇后外家三世孙也。曾祖绅,封乐平郡王。祖翼之,陆海军节度使。父蕃,和州防御使。兴裔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初以后恩授成忠郎,充干办祗候库。圣献后葬,充攒宫内外巡检,累至江东路钤辖。
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且言都统及马军帅皆非其人。徒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加遥领高州刺史。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海寇倏去忽来,调兵常无及,兴裔请置澳长,寇至径率民兵御之。又言禁兵事艺不精,多充私役,乞行禁止,尉以捕盗改秩,多伪,当加审实。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
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累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请祠以归。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
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帝阅奏,喜曰:"兴裔不吾欺也。"
绍熙元年,迁保静军承宣使,召领内祠,充明堂大礼都大主管大内公事。宁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卒,年七十四,赠太尉,谥忠肃。
兴裔历事四朝,以材名结主知,中兴外族之贤,未有其比。子三人:挺,以横行团练使历淮、襄两道帅。损,登进士甲科,与抗皆有位于朝。
译文
郑兴裔,字光锡,原名郑兴宗,显肃皇后娘家的第三代重孙。曾祖父郑绅,封为乐平郡王。祖父郑翼之,任陆海军节度使。父亲郑蕃,任和州防御使。郑兴裔幼年丧父,叔父郑藻把他当作亲生儿子抚养,把多余的财产分给他,郑兴裔不接受,请求设立公益田庄来赡养族人。等到郑藻去世,他就离职丁忧表达追思和报恩之义。开始他因皇后的恩荫被授予成忠郎,充任祗候库的干事。圣献皇后安葬之后,充任攒宫内外巡检,屡次升迁到江东路钤辖。
乾道初年,建康留司请求修建行宫以备皇帝驾临,郑兴裔上奏说劳民伤财,请求免除这项徭役,并且说都统及马军帅都不是合适的人选。迁任福建路兵马钤辖,经过皇宫,入宫拜见皇帝,皇帝问他地方太守县令的好坏,郑兴裔条分缕析来一一对答。皇帝说:“你很知时务,熟悉行政职事,正该重用你。”恰逢朝廷重设武臣提刑,当即任命他去担任,加封他遥领高州刺史的官职。郡县积事日久玩忽懈怠,监察法度都废弛了,郑兴裔创设规定条目,分发下属各县,官吏都无法为非作歹,因而将这些条目著成法令。
建、剑、汀、邵等地盐务政策屡次变更,管漕运的官吏请求将大宗运货变为凭钞交易,郑兴裔极力奏陈此事不可行。海盗来去飘忽不定,调兵抵御时常来不及,郑兴裔请求设置澳长,海盗一来就直接率领民兵防御。又上奏说禁军武艺训练不精,有很多人被充作私家劳役,请求下令禁绝此事,太尉认为捕捉海盗改变了官秩,有很多不实之处,应当详加查实。皇帝赞赏他屡次上书议论政事,下诏加封为成州团练使。
当时传闻金国想要毁弃盟约,召命郑兴裔担任贺生辰副使,出使金国来探查此事,出使回来,说并没有别的事,最终如他所料。郑兴裔屡次被派往浙东、浙西、江东担任提刑,请求回来担任散官。不久下诏让他担任知阁门事,兼任干办皇城司,又兼任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氏杀了邻居的儿子,取走了他的镯子,扔掉了他的尸体,定案之后,刑部因为没有证据佐助,因此放了她。又让郑兴裔复查,最终查得实情,皇帝很高兴,赐给他房屋。为母服丧离职,丧期过后,官复原职,授任均州防御使。
第二次出使金国,回来后,升任潭州观察使。请求告老担任散官,又被起用为庐州知州,迁任扬州知州。扬州与庐州相邻。一开始,郑兴裔在庐州曾拒绝相邻地方互相送礼,等到迁任此处,查阅郡中文籍,看到之前拒绝的礼物只有送出的记录,没有收回的记录,于是上奏严明这项禁令。扬州有很多屯兵,粮食匮乏,照例从其他地区买进,郑兴裔搜求财政缺口来填补,粮食于是充足了。人民以前都住茅草屋,容易着火,郑兴裔借给他们钱,命令他们换成瓦宅,从此火灾隐患就平息了。又上奏免除他们偿还债务,人民非常感激他。修建学校,设立公墓,制定部辖民兵升差的法度,郡中因此大治。楚州上奏议改动筑城,有说韩世忠的遗迹不能改动的,让郑兴裔去看看,到了之后,挖地一丈多增筑了城池。皇帝读了奏章,高兴地说:“郑兴裔没骗我。”
绍熙元年,升任保静军承宣使,召他兼任内祠职务,充任明堂大礼都大主管大内公事。宁宗即位,任命为明州知州,兼人沿海制置使。告老辞官,又授任武泰军节度使。去世时七十四岁,追赠太尉,谥号忠肃。
兴裔历任四朝,用才能和名望得到君主的知遇,中兴以来外戚中的贤才,没有能比得上他的。三个儿子:郑挺,以横行团练使之职历任淮、襄两道帅。郑损,考取了进士甲科,与郑抗都在朝有官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