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水系渡 水

如题所述

渡水,作为仙阳河的一条支流,源于两处:一处是太平镇的八方冲,源头建有八方冲水库,另一处来自松山峪。两条溪流在二方坪汇合,随后向南流经百丈丘、袁家峪、竹儿岭等地,最后在罗家垱的渡水坪与温水交汇,流经贾家村,汇入仙阳河,穿越太平和维新两镇,全程约50多里。


这段河流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名称。从官庄坪至罗家垱的广福桥,因需涉水9次而被称为九渡河。此地山势狭长,溪流曲折,多以水田种植稻谷。而山峪两侧的坡地则盛产黄豆、玉米和红薯。九渡河上段的砂石山适合油桐生长,而下段的黄土则适宜松杉生长。从广福桥到上坪段被称为峡峪河,而上坪至两河口入仙阳河的那段称为渡水。


传说渡水得名于元末明初,盛姓人家为开发土地,常需乘木簰过河,因此得名“渡水”。此地四面环山,中央是肥沃的盆地,河流两岸水源充足,主要种植水稻,被誉为“银渡水”。沿河还有一株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老重阳树,现树高25米,围径7米,根部需8人才能合围,是重阳树村的标志,曾是原渡水乡政府所在地。1935年,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在此驻训,招募了近百人。


皂市水库建成后,渡水的河水向上坪村附近延伸,淹没了一部分海拔140米以下的河两岸平原,昔日的良田美景如今变成了水下的奇妙景观。


扩展资料

澧水水系在石门县境内有干支流196条,占全县溪河总条数的83%;流域面积3347.95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84.3%。境内一级支流有渫水、道水、澹水等21条,其中在境内汇入澧水的支流有10条。二级支流有61条,三级支流85条,四级支流28条。 九澧指澧水干流及其8大支流,合称九澧。 郦道元(公元466~527年)《水经注》上载:澧九水,曰温、曰渫、曰黄、曰茹、曰道、曰溇、曰澹、曰涔,总名曰澧。九水中除茹、溇两水外,其余7条皆发源或流经石门县境内,石门得澧在常德市中首屈一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