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了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我想过,想过很多次,也跟朋友讨论过
因为当有思想的时候就已经活着了,所以没办法去选择要不要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也很懵懂为什么会活着,为什么要活着,我们无从选择我到底要不要来着这个世界上,是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的,我们似乎就因为被活着,而活着,可是,这样好像很没有意义,而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的时候又为什么还要留在这个世界?
可能是因为害怕死亡吧,死亡似乎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死亡会很痛苦,有的人会在自杀时突然害怕后悔,因为害怕尝试死亡的痛苦,所以我们苟活着;因为有的人不愿苟延残喘,所以纵情燃烧发光发亮。
可能是因为舍不得吧,即使活像行尸走肉但还是能看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还是能看见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物,看看人间冷暖,感受感受这个世界的温度,而死了,什么都没有,什么都看不到感受不到了,因为留恋那一点美好,所以我们活着;
可能是因为不甘心吧,好不容易在几十亿精子中跑了个第一获得出生的机会,如果没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印记,怎么甘心不留痕迹就这样走一趟?所以,在没有刻骨铭心、没有光芒万丈之前,怎么舍得离去?
之前看了一本书,《嫌疑人x的献身》
石泓就算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可能会有很大的成就,那又怎么样?他还是觉得这个世界没有可以留恋的,他选择过死亡,可是却有个人突然出现,影响了他的一生。
她的出现,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光亮,他得以苟延残喘,抱着那一丝微弱的光卑微地活下去。
会有一些人,活着,对一门学科一样事情很着迷
会有一些人,活着,会因为一个人影响了生活甚至是一生
他说,那只是报恩。原本生活在黑暗与绝望,所以当一切变得没有意义,所以为什么要活着?然而当有一个人的出现与存在,带来了一丝光亮,足以拯救了他,那后来他又是在为谁而活?为了那一丝光亮不灭,还是为了自己不会失去它?
余华在《活着》中写道:作为一个词语,“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我们每天跟随着时间,天亮了起床,天黑了休息,我们或许迷茫、堕落、颓废,浑浑噩噩走完这一生,只当这地球上的一个生物,一个毫无影响的生物;我们或许平淡、机械、可悲,不愿死去也不愿平凡,偶尔挣扎偶尔平息,偶尔奋发偶尔妥协,不会对不起自己,也不会对得起自己;我们或许珍惜、奋进、拼搏,为了在短短十几年光阴中,让自己过得更有意义,别浪费这活着的机会;
。。。
所以,人之道,在于何?在于你如何活着。
活着只是本能吧。
人的一生犹如钱币有两个完全不同的面,一面是痛苦,一面是幸福。
人生处处充满了痛苦,但人活着绝对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来的。
而从根本上来说,人生的“痛苦”“幸福”都是人过多地分别、妄想的结果。
有一个典故说,面对半瓶洒,悲观的人会想,只有半瓶酒,喝完就没了,因而忧心不已;而乐观的人会想,还有半瓶洒,足够今天喝,因则欢天喜地。
人生大多数时候,都会面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半瓶酒”处境。幸福还是痛苦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完全在于是以什么样的心境去看待。
人生如四季,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景色。要学会欣赏,才能领略人生的真谛。
儿童时期——
天真活泼,聪明机警。有与生俱来的本真,具无尽探索的好奇。儿童之道在于养育体魄,启蒙心智,增长学问,累积阅历,为人生长远发展确立方向,奠定基础。
青年时期——
热血赤诚,青春无限。敢于挑战,无畏失败。青年之道在于专注于学业,专注于事业,有所作为,有所奉献,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
中年时期——
婚姻美满,事业有成。家庭支柱,社会栋梁。中年之道在于敬老树小,传承帮带,于家庭立和谐之风,于社会走沧桑正道。
老年时期——
夕阳余晖,伏枥老骥。不疑不惑,淡然从容。老年之道在于顺时知命,有乐有为,可以栽花植草,可以含怡弄孙,其中尤以保养身体、涵养精神、尽享天年为第一要务。
如是,幸福可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