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初中语文课堂充满乐趣

如题所述

一、创设生动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精心设计课前导入,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例如,我在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这样导入:“童话是超现实的,幻想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透过表象看本质,我们又会发现,在这些奇异的世界中又处处闪耀着现实社会的折光,渗透着现实生活的哲理和思想情感。无论是安徒生所创造的海底‘人鱼世界(《海的女儿》);还是张天翼笔下的‘唧唧王国(《大林和小林》);或是郑渊洁所畅想的‘魔方城(《魔方大厦》),都具有很深刻的现实象征寓意。好的童话总是有很强的生命力,它能涉及到人生的最根本的问题,并富有积极的思想意义。童话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在他的童话里,处处显现出人的尊严、高贵和美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作家金波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童话又寓含了怎样的思想意义呢?”这样的开场白让学生初步领略童话所寓含的深刻思想意义,并调动内在的美好情感。所以他们很快掌握了文章的主旨,表示要不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向往,同时要关爱他人。在分析《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时,我又注重了情感的输入,让学生认识到女娲也是个富有感情的神,她既有神性又有人性。随着我饱含感情的叙述,教室里气氛活跃,同学们表情生动,可以看出他们已完全投入作品之中。然后我让学生在文中找相应的句子,学生的反映也很热烈,很快就找到了很多适合要求的句子,整个课堂充满了乐趣。
二、积极营造和谐气氛,讲究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教师讲课时精力充沛,情绪激昂,态度祥和,学生就会受到熏染,产生愉悦激奋的情绪,思维积极,乐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反之,教师上课萎靡不振或疾言厉色或冷若冰霜,都会引起学生的郁闷恐慌、思维迟滞,降低教学效果。十七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情感的显著特点是感染性。课堂教学的情感启动首先是教师要有饱满的情绪,教师的上课情绪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魏书生从不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上课就全心全意投入。除此而外,他还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时他让学生唱歌,消除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有时采取集体朗诵的方式调节气氛;有时采取口头作文方式,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有时到课堂外上课,甚至出些“剧场简介”之类的题目让学生观察说明等。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初就能很快拉近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集中了注意力,为课堂学习营造了和谐的气氛,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乐学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也有同样的感受,看轻松活泼的影视剧时会容易接受其中的知识和道理,从而于笑声中得到享受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灵活运用诙谐幽默的趣味语言,它必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记得一次上课时,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围着玻璃飞来飞去,学生们中间有一大部分人眼睛唰地都朝向那里,我停下课说:“我现在提一个问题让大家回答,你们说这只蝴蝶为什么在教室里飞来飞去不愿离开?”同学们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好,我接着说:“这就是蝶恋花,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嘛!”风趣语言引导同学们会心笑了,笑声中一位同学打开窗户放走了蝴蝶,同学们的注意力又重新集中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上,这一语飞渡,可谓巧妙的移花接木。
其实,讲究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驱除紧张疲劳,缩短师生心距,刺激学习激情,同时有助于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教《童趣》这篇课文时,因为这是一篇要求背诵的文言文,我就在趣味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背诵,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来记忆。比如第二段第一句“夏蚊成雷”我对学生说:“你们看,这完全可以用我们班的两位同学的名字来记嘛,‘夏雯陈雷,很容易吧?”学生听了哄堂大笑,马上对背诵课文来了兴趣,有的同学还创造出了其他的记忆方法互相交流,全班很快就熟读成诵了。这样的语言把原是难以背诵的内容说得含蓄幽默,妙趣横生。我所说的这些戏语,看似诙谐的玩笑、机智的调侃、善意的揶揄,但这些“可乐”的语言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听起来不觉累,所而觉得轻松愉快。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像火种,点燃学生心底兴趣之火;像石块,溅起学生心底港湾的兴趣波,使我们课堂一改“匠气”和“死气”,充满生气,充满乐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9
进入小学,对于孩子,一切都是新的,但是对于老师,孩子却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特定的特点,低年级的孩子在感知特点,记忆特点,注意特点,想象特点和思维特点方面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低语课堂的特有的上课方式。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结合孩子们的这些特点,组织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结合语文教学谈谈以下一些感想:
一、 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部分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第一道门槛,小学儿童感知觉尚处于初步发展水平,他们对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的感知有很大的局限性。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还不完善。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小导入部分,老师们大多使用比较形象的图画,借助生动的语言、鲜明的板书来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开头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导入部分,复习导入中设计了一个读词语的环节,她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读每一个词语,而是把一连串的词语练成一句话,用押韵的语调领着学生朗读。学生读得朗朗上口,原来读词语也可以这样生动。把词语变成了儿歌,符合孩子的心智特点。
二、紧凑课堂,妙趣横生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虽然他们开始学习文字和数字,开始发展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但仍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他们还很难掌握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课堂的要求。首先是对教师语言的要求:本次参赛的六节课几乎没一节课都有这样的特点,就是教师的语言十分的富有感染力,参加评课的老师也提到,他们的语言不是演出来的,是在立足于文本之上,通过体会文本的情感所自然呈现。一直强调低语组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在还没有踏入讲台之前我会觉得十分的不舒服,当我真正的面对孩子,讲一篇文章的时候,真实地投入到文本和课堂中时,我们的语言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儿童化的风格,自然而然富有感染力。除了语言方面的要求之外,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方式也决定了课堂节奏的明快准确。,有一位老师他的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课题是《青蛙看海》,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前段时间一直有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到底是工具性更多,还是人文性占主要地位,说法不一,但是这位老师的课堂做到了工具性喝人文性的结合,学生在看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语文工具性的东西,利用这些工具性的知识,学生也更加深入的体会到了童话的内涵。这位老师在课堂中把阅读放在首位,语文就是要让学生读出语文味,品出味道,感受到语文的乐趣。利用角色朗读,情趣相谐;引导体悟,循循善诱。课堂中段,教师们都设计了一些小游戏,这与孩子们的注意力特点有关。就注意的稳定性而言,低年级儿童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有研究表明,5-7岁儿童的注意保持时间是15分钟左右,7-9岁儿童的保持时间是20分钟左右。因此,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在15-20分钟之后,就应放松一会,或者变换一下学习方式。每个老师的课都设计了游戏,但这些游戏都是和教学紧紧相关的,比如有一位老师是让所有的孩子站起来,学着小青蛙跳台阶的样子,老师说儿歌(一节两节跳跳跳,三节四节跳跳跳……)填完之后,孩子们坐下,老师紧接着问:小青蛙们,累不累啊?学生既放松了心情,同时也体会到了青蛙当时的感觉,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自然地过渡到接下来的教学(累了就在草丛里歇一歇,渴了就喝点山泉水)。这位老师真是用心良苦,设计的十分巧妙。也有的老师用了一些角色表演,这样也加深了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调节了一下即将分散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用了多媒体和自己亲手绘制的图画,十分的形象直观,照顾到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此外,在这六节课中,我体会到了,评价语言的使用十分的重要,正确的使用评价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低年级的孩子更加需要老师的鼓励,这六节课无益例外的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给学生更多的是肯定,只是肯定的方面不一样。同时,不管是什么样的课都可能存在一些小的实物,比如忽略了对某一个孩子的评价,那我们自身在上课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到这样的失误,但是我们在看别人上课的时候,这样的问题就显得十分明显,会觉得有一个孩子没有得到任何的评价是一种缺失。但是同时,有一点也引起了我的注意,低年级学生有时候不能理解老师委婉的批评的意思,那我们在对低年级孩子进行即时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明确性,用语言或者用神态清晰的表达出你对他的评价。
三、以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在习字教学方面,我也从一些听课中得到一些启发:在听课的过程中,低年级的老师都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式,在具体语境中指导学生识记生字。这样将识字教学与语言训练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实效性。把识字融入语文学习的整体之中,让理解课文和识字两条线并行走,尽量让识字与孩子的生活,与学过的知识,与活泼的游戏结合起来,提高识字效率。随文识字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有效减轻了识字量也减少了识字的返生率。此外,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一个特点是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向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因此小学低年级儿童在学习中运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较多。之所以如此,是跟低年级儿童的知识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有关,这需要通过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逐步改善。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理解力差的特点,教师多采用一些组织策略如分类别、编口诀,采用形象化的图示的方式加深记忆效果。如一位老师在教孩子辨别“喝”和“渴”时,老师教学生记“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除了利用儿歌来记住字形之外,根据生字的结构由学生自己编字谜来学习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如“泪”字,学生们就可以通过“眼睛流出三滴水”的字谜方式来习得,又如在教“高”字时,老师教学生记“一点一横长,口字顶房梁,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这样用字谜的方式来习得,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低年级的孩子在感知特点,记忆特点,注意特点,想象特点和思维特点方面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低语课堂的特有的上课方式。不只是语文教学,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心理的研究,扎根于学生的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