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孕期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如题所述

传统观念认为,产妇在月子里不要过早活动,不然会伤身子,一辈子落下病根。其实,这样做是好心办坏事,对产妇的健康很不利,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后果,深期脉血检就是其中之一。

产后深期脉血检是产妇在月子里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特别是产后第一周是深期脉血检的多发期。一般来讲,深期脉血检以下肢最为常见,还可发生于门腔静脉、肠系膜静脉、肾静脉、卵巢静脉及肺静脉等。

产后易发深期脉血检的两大缘由

(1)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中,怀孕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增多,溶解血块的因子会减少,这种现象在产后会持续一段时间,使血液处于容易形成血栓的高凝状态中。

(2)静脉血管中的血流变慢,怀孕后期增大的子宫压迫深部静脉,使血液回流受到阻碍,造成血流缓慢,淤滞在静脉中;加上分娩造成的血管损伤,或产妇因做剖腹产手术、阴道受伤较为严重而较长时间地躺在床上休养,未能及早起来活动。这样,易导致血液循环变得缓慢,血液淤积在深部静脉血管中,在静脉血管中凝结并形成血块,造成栓塞。

产后深期脉血检的三大不良后果

(1)引起下肢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当血液循环变得缓慢时,非常容易在下肢的静脉血管中形成血块。由此,引起静脉曲张或进一步加重孕期原有的静脉曲张,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深期脉血检发生在小腿的静脉时,可在小腿皮肤上见到一条条血红的肿胀血管。不仅使产妇感到发胀,并在小腿弯曲时引起疼痛。当大腿形成血栓性静脉炎时,整个下肢的皮肤都会变得肿胀、发硬、发白,造成疼痛和行走困难。

(2)引起盆腔静脉发生深期脉血检。当栓塞发生在盆腔静脉中时,产妇出现腹痛、高烧等症状,并伴有下肢压痛、皮肤发红和水肿等不适。

(3)引起可怕的肺部栓塞。如果血块随着血液流动跑到肺部,就会引起深部静脉深期脉血检。深静脉发生深期脉血检是围产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为,深静脉中的栓子小,容易脱落游走。当栓子阻塞肺动脉时,就会发生肺栓塞,导致产妇猝死。

六大有效预防对策

(1)孕期避免久站久坐

怀孕后期,或在脚和腿刚出现静脉曲张时,或已形成静脉曲张,应注意不要长久地站立,不要久坐不动或经常盘腿而坐,也不要时常步行走远路。

平时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如果不得不久站或久坐,如白天在办公室久坐时,半个小时就要站起来走动一下,使脚部得到活动。

条件允许时可把双腿抬起放在桌子上,久站时要注意不时地调整姿势,如让一只脚膝略为弯曲地站立,这样,就可把身体的重心轮流地放在两条腿上,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减轻静脉曲张的发达。

(2)孕期生活细节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内衣、内裤要宽松一些,不要过紧地勒腹部,影响静脉血液回流。

如果刚刚形成静脉曲张,每天起床后趁着静脉曲张和下肢水肿较轻时,穿上高弹力的袜子,或在小腿由下而上地缠上弹力绷带,待晚上临睡前取下。

当下肢出现静脉瘤时,平时行动要小心,避免磕碰静脉瘤。

(3)避免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洗澡,与体温相同的水最为适宜

为了减轻静脉压力,要防止或及时纠正便秘,每次蹲厕不要时间太长有咳嗽或气喘时应积极治愈。

睡眠时特别是夜间,要用枕头将脚垫得略高一些,促进下肢静脉血液顺畅回流。

(4)避免发生孕期并发症

资料显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及难产等并发症,都会增加静脉栓塞的概率。因此,孕期要充分注意避免这些并发症。

定期去做孕期检查,这是及早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最好方法。

避免过度劳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至少在8 小时以上;情绪不要大起大落,感到不适时赶快去看医生;安排均衡合理饮食,不要让体重过于增长,过胖容易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睡眠或躺卧取左侧卧位,促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发生静脉曲张或静脉瘤。

避免胎儿长得太大,胎位不正时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做胸膝卧位,以矫正胎位,从孕期开始接受无痛分娩的健康教育,了解分娩过程,知情选择减轻产痛、消除恐惧的各种方法,避免发生难产。

按时做产前检查,通过B 超检查及早发现前置胎盘,以做恰当处理。

(5)孕前及产后都应积极运动

对于孕产妇来说,预防深静脉栓塞的最好办法是运动。运动可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预防产后静脉瘀血及血栓形成。因此,即使在怀孕后期,也不要因行动不便而停止运动,还应继续坚持散步或做适量家务。

为了防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在每天起床前,最好先做一些活动脚趾头的运动,然后动动脚并抵住床边压压,再左右移动。

产后第一周是深期脉血检多发期,产妇应及早下床,并做适量运动。掌握由小到大、逐步增加的运动原则,以不感到疲劳为限度,特别是剖腹产分娩的产妇。

如果会阴部无裂伤、疲劳已消除、身体没其他严重疾病,可在产后12 小时坐起进餐进水。

自然分娩的产妇,可在产后6 ~ 8 小时坐起来,在床上靠靠,12 小时后由家人陪伴去卫生间如厕,24 小时后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医院的长廊里或家中卧室随意走走,并做一些轻微地活动,如床上翻身、抬腿、绕床行走等,也可站起来为小宝贝换尿布。

起床第一天,早晚先在床边坐上半小时,第二天起在房间里慢慢地走走,每天2 ~ 3 次,每次30 分钟。随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时间,半个月后开始做些轻微家务。

即使是剖腹产手术后也不宜静卧,术后在知觉恢复后及早起来活动。可在24 小时后练习翻身和伸屈肢体,从床上坐起并下床慢慢地活动,保证深部静脉血液不停地流动。

(6)剖腹产术后采取恰当举措

防止身体发生脱水,使血液浓缩。剖腹产分娩的产妇,身体消耗大,进食较少,血液容易浓缩,加之孕期血液呈高凝状,故易形成血栓。因此,术后应注意补足水分,纠正脱水状态,如术后3 天常规输液;术后6 小时开始进食一些流质食物,如蛋花汤、藕粉等;术后第2 天肠道正常排气后,进食一些稀粥、鲫鱼汤等半流质食物。

输液时尽量采用上肢静脉输液,以防补液体中的葡萄糖和某些药物刺激静脉壁,诱发血栓形成。下肢静脉如果被损伤,更容易促使血栓形成,不能仅为了方便就向医生要求在下肢输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08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 年龄段,但老年人多于青年人,要预防这种疾病,请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因素
高脂肪饮食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引起血栓病的重要因素,采取戒烟和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等措施。
2、吸烟因素
有人总结,65%~95%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
有吸烟史,每天吸烟在20支以上、时间持续长达20年以上者,其血栓病发病率较同龄不吸烟者高出几倍。
3、妊娠和服用避孕药因素
产后期血栓形成较产前期高出6倍,建议多采用输卵管结扎术或用避孕工具避孕为妥,这对中年以上育龄妇女尤为重要。
4、肥胖因素
适当增加活动量,控制饮食和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压和血粘度,对预防血栓病具有重要意义。
5、体位和活动因素
长久处于某一体位少活动的人,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例如,司机、编辑、文书、打字员等以及整天长时间站着工作的警察、机床工人、教师和久病卧床病人等,由于血流缓慢和血流改变,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因此,主张做些工 (课)间操、散步、肢体运动,以增加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6、创伤和手术因素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的病人,易发血栓或血栓栓塞症.因此,手
术后的病人要尽可能「早起床、早活动、多饮水、多咳痰,切勿整天蜷缩于床上,协助患者做下肢伸屈运动,改善足、趾与肢体血液循环。
7、疾病因素
常见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压、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对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及早给予抗栓药物防治。
第2个回答  2020-06-25
  在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条件下,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继发血栓形成的疾病。绝大多数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盆腔及下肢的深静脉。多见于产后、骨折及创伤、手术后的病人。若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怒张并沿静脉可触之索条状物,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超声多普勒、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可助诊断。血栓形成早期易于脱落,可造成大片肺梗塞,常是猝死原因之一。因此,早期应选用链激酶或尿激酶溶栓治疗,继用肝素或香豆素类药物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再形成及蔓延。
第3个回答  2019-07-19
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从孕妊的中期开始。从妊娠4个月开始就应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⑴经常做下肢的屈伸活动,可以调动小腿肌肉泵的作用,增加静脉血的流速,促进下肢静脉血的回流。
⑵仰卧床上,抬高双下肢,使两腿交替屈伸,象骑自行车一样的动作。子宫增大后,不便仰卧时,可以侧卧。先活动一侧下肢,然后翻身,改为另一侧侧卧,再活动另一侧下肢。活动的重点膝关节和踝关节,这样可以降低下肢静脉的压力,加速下肢静脉血的流速,有利于下肢静脉血的回流。
⑶有条件的应购买进口的循序减压弹力袜,可选择弹力在15~20毫米汞柱的弹力袜即可。一双弹力袜就能达到妊娠及产后期的预防效果。
⑷经济条件差的可用弹力绷带包扎双下肢,只需包扎至膝关节下方3~5厘米即可。这样可以减少下肢静脉血在下肢停留的时间,也能有预防效果。
⑸应摒弃传统的产后“坐月子”的陋习,产后早期可在床上适当活动下肢,最简单的动作就是屈伸膝关节和踝关节。方法是:用力向下伸脚,尽量使踝关节伸直,保持1~2秒钟;然后用力将脚背屈(钩脚),再保持1~2秒钟,如此反复练习,可调动小腿肌肉泵的作用,加速下肢静脉血的流速,也有利于下肢静脉的回流,可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⑹孕期穿弹力袜的产妇,应继续穿至产后能正常活动为止,不但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