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护手抄报

如题所述

文字材料:
自我保护是个体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自发性行为,即是通过压抑、补偿、文饰和升华(虽然这些词组是在精神分析学派中产生的,但是在整个心理调适和心理咨询过程中,他们是通用的)的手段改变对心理紧张的主观感受,掩饰不能接受的内在冲动和虚拟现实环境的危险,用以减少痛苦以及对痛苦的意识,达到心理平衡的行为反应。
自防自救
遇人求助多个心眼
告诉孩子,对于陌生人问路、请求协助寻找丢失的宠物之类的事要保持警惕,这是犯罪分子诱拐儿童的惯伎俩。不要随便跟人走,即便是穿制服的警察或消防员。
不要只防陌生人
父母常会叮嘱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其实,孩子并不一定懂得什么是陌生人,在他们看来,只有那些面目凶恶的人才像坏人。而事实上,许多想侵犯孩子的人通常都会装出一幅和蔼可亲的样子。
遇事大声呼救
孩子能做许多吸引周围人注意力的事情,比如:大声喊救命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警惕,或者利用周围的障碍物与坏人周旋。
勇敢地说“不”
有人想威逼孩子做无礼或危险的事时,孩子要勇敢地说“不”!
让孩子尽情倾诉
父母与孩子要经常交流,如果孩子对某人不满,不要简单地制止孩子说某人的坏话,而要让他畅所欲言,并和孩子一起分析。这样,孩子一旦遇到骚扰会愿意向他所信赖的人吐露实情。
给孩子必要教育
孩子到了四五岁,父母就应向孩子说明哪些部位是个人隐私区,任何人无权随意接触。即使是医生检查身体,也要有监护人在场监督。
遇事不仅求助警察
遇到麻烦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识。除此还要让孩子知道,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员甚至路人都可以成为求助对象,多一个可求助的人,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在游戏中掌握自护自救本领
平时,父母可以设计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境,测试孩子的反应能力。教孩子记住父母的通讯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防sao扰
1、信任自己直觉,发现有人心怀不轨,立即躲避。
2、与朋友家人多照应,让他人知道自己行踪。
3、以最安全途径出入,避免夜归及走僻静路径。
4、避免单独与陌生人乘电梯,尽量站近警钟位。

5、小心门户,拒绝让陌生人入屋。
6、避免与初相识男子独处,或服食药物与饮用不知名饮品。
7、明确以“不”表达不愿意态度。
8、学习有效自卫术,善用随身物品例如钥匙、戒指,甚至雨伞或用鞋作反击武器。
9、遇事保持冷静警觉,随机应变,大叫“救火”比叫“救命”有效,快而准地攻击对方弱点位置,例如眼睛、耳、鼻或下体等。
10、谨记犯案者特征,并与对方谈话拖延时间。

制作步骤:
首先,划分版面进行排版,然后将上述文字进行筛选放入手抄报,最后加上图片和边框进行美化就可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