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越南不把首都定在“顺化”,而是定在了“河内”?

如题所述

1945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阮福晪在三朝古都顺化退位,河内成为越南的新首都。如今,河内城区的拥挤杂乱成了困扰越南的问题,而顺化凭借其坐拥众多风景名胜的优势,成了越南旅游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于是有人思考,

如果当初越南把首都定在顺化,情况会如何?为什么越南要把首都定在河内?

实际上,河内和顺化,作为一个国家的国都的确各有优势。


上图_ 安南为越南古名

先来简单看一下河内和顺化的概况。

很长一段时间,河内属于中国的管辖区域。公元前200年,河内就已经建城。《金龟传》曰

“其城延广千丈,盘旋如螺形,故曰:“螺城”。”

隋朝,河内成为交趾郡的治所。

唐朝,河内总领安南都护府。

《南诏编年史稿》:

“唐廷加安南都护、静海军节度使曲承裕同平章事。”

唐末,唐朝政府软弱无能,越南北部豪族曲承裕趁机夺权,在河内建立政权,唐政府只能承认曲承裕的地位正统。

越南军阀丁部领在968年统一北越。最初在华闾建都,后来

“遍览越邦,斯为胜地,诚四方辐辏之要会,为万世京师之上都。(《迁都诏》)”

又迁都河内。

此后河内又相继作为李、陈、后黎等的国都存在。


上图_ 陈朝 (越南历史朝代)

在东晋前,顺化位于百越之地,曾经是中国的领土,后属占婆城,是中国王朝和越南政权的边界。

在中国明清时期,顺化由于

“险阻相乘,形势扼塞,水土平善,尤为四方之所和会(《大南一统志》)”

相继成为广南、西山、阮朝的都城。

可见,虽然河内和顺化都曾经长期作为某个政权的统治中心,但是河内作为政治中心的存在时间更长,给民众一种强烈的文化上的历史归属感。


上图_ 李朝、陈朝时期的越南

那么为什么河内作为首都更有优势。

一、经济优势

中国宋朝时,越南建立中央集权的李朝,定都河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比如说修建水利工程,

“筑堤于机合坊”

。李朝将土地收归国有,实行食邑制,并“寓兵于农”(男子到一定年纪当兵,士兵也要参加农业生产),用赋税和徭役控制了农民,初步构建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此外,李朝还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如和宋朝

“自熙宁以来,全不生事,特宽和市之禁(《宋史》)。”

李朝还利用河内“万物极蕃阜之丰”的优势,发展了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上图_ 越南黎朝都城东京人形象

顺化农业基础也不错。《宋史·食货制》载顺化一带的“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但顺化更突出的是它的商业。以顺化为都城的广南阮氏等都重商。顺化也是古代中越交往的三条主要交通路线之一:“广州——顺化”的始终点,借着16世纪欧洲对东南亚贸易繁荣的东风,成了一个外来势力的商业据点。这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顺化当地人“重商”风气的形成。

河内是传统中央集权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顺化是趋向开放的商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王朝“重农抑商”保证统治的稳定。而越南统治者也会考虑商业城市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再者,经济功能过于凸显有时会削弱首都政治功能。

对比之下,还是河内更加有利统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