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如题所述

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1、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2、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3、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4、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有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

一、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对孩子责任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孩子采取民主的态度,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孩子形成责任心。
娇惯、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从小养尊处优、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孩子成年后就会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心。
让孩子绝对服从的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唯命是从、毫无主见、不敢负责的人。
二、孩子心中有爱,关心他人,善待他人,这是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心的基础要求孩子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
父母生病的时候,让孩子学会照顾父母。
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励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三、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和孩子进行协商,对孩子解释他们应该做某事的理由。
把每件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对孩子交代清楚,保证孩子能完全理解。
耐心指导孩子做家务,以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反馈。
四、让孩子信守诺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父母为孩子做出遵守诺言的榜样。无论作出什么许诺,都要尽可能地实现,如果不能实现的话,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告诫孩子不要轻许诺言,一旦许诺,就必须遵守。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孩子对集体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心培养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
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孩子既应该享受权利,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层次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走上社会也难以向社会层次的责任必过渡。
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让孩子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
责任心的培养要通过孩子自身的实践体验,家长越俎代疱是无济于事的。有的家长代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检查作业,这是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让孩子自己承担失责的后果,孩子才能懂得上学读书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家长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0
1父母适当的示弱。
大多数的时候父母在孩子面前都是以强者的姿态自居。其实,有的时候,父母适当示弱可以激发孩子的责任感。比如说:你想让孩子帮你拖地,就可以对孩子说:“妈妈好累呀,小强是小大人了,能不能帮妈妈拖地。”当孩子做了,不管做的好坏,都要给予表扬。

2让孩子照顾小动物。
把照顾小动物的责任交给孩子,让他喂猫狗吃饭,带猫狗出去玩,长期照顾比自己弱小的生命,会激发孩子的责任感。
3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有同情心的孩子,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激发他帮助别人的责任感。
4请孩子帮忙。
无论你在做什么,在孩子有能力完成而又没事干的时候,可以请孩子帮忙一起做。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这也是培养责任感的方法。
5不要溺爱孩子。
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不要包办代劳。能自己独立做事的孩子责任心就会比较强,相反,什么事都依赖父母的孩子容易逃避责任。
6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办到。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你答应孩子却总是办不到,孩子在遇事的时候,也会模仿你,光说不做,没有责任心。
7让孩子为自己做的事承担后果。敢于承担后果的人才会有责任心,父母不要为孩子的错误买单,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孩子才会敢做敢当,顶天立地。

一、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意识到,做这些是属于他份内的事情,而不是爸爸妈妈的责任。
二、孩子自己犯的错让他自己承担(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权利)。
孩子因自己的失误造成的自然后果让他自己承担,如孩子忘拿了文具盒,那由此产生的自然后果就让他自己负责,被老师批评或是自己想办法向同学借等,而不是家长怕孩子被老师批评再去给他送文盒,来替他承担责任。
第2个回答  2020-10-10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的进步离不开责任感这一特殊的特质,也正是更多人的责任感形成的力量推动历史的车轮不断的进步。责任感应该从小就培养,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孩子处于成长之中,对一些事情往往没有责任感,因为许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责任是什么,那么家长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小学里有些孩子一放学就赶紧回家-----写作业,因为他们觉得写作业是自己的事情,有责任有义务的尽快完成,做完作业之后再玩,有趣的是,这些孩子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往往能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有的孩子恰恰相反,甭说做家务活了,自己的袜子短裤不洗,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放学了还得需要大人拽着回家写作业,否则天天能玩到天黑,其实这就是孩子责任心的问题。

一个为自己负责的孩子才会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

让孩子学会独立,比如说:你再不把玩具整理好,精灵就让所有汽车,统统都回到玩具店去,从此再也不和你做朋友了。明天就见不到他们了!责任心是孩子的立身之本,也是成长的基础。

所谓社会化,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心中有他人,善于处理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就是责任心。

什么是责任?

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责任。那么,对于三岁的孩子,“责任心”是什么呢?

①每天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为他们拿拖鞋。

②每天把自己的玩具、书籍整理好。

③用餐后,把碗、筷、勺放到洗碗盆。

④从幼儿园放学回家,把小背包挂到固定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年年长大,我们可以赋予孩子更多的责任:

①给阳台上的花、小区中的树木浇水,给小动物喂食。

②扫地、倒垃圾、擦桌子。

③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努力工作是责任,小朋友读书、学习也是他的责任。

④鼓励孩子勇敢承担责任,独立完成爸爸妈妈、老师交给的任务,并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如果犯了错误,也要敢于承担责任。

培养孩子责任感建议以下六点:

1.认识责任感的重要性  

责任感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会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则会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随波逐流,无所事事,自己的行为就要自己负责,这个观念的树立,对成长中的孩子有重要影响,不要依赖家长,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

为了强化责任感的重要性,可以让孩子适当品尝下做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再地受到自然后果的惩罚,在下次做事情时就会认真,谨慎。

2.父母要做好榜样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的道理,如果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大人一定要以身作则,有强烈的责任感,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总会有犯错的时候,不要太过在意,要允许他们犯错并改正,但要学会承担责任。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责任并不是一种有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一种义务,而是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情做出反应。”这意味着责任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但是,孩子做事往往更多的关注行为的过程,不太重视行为的后果,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了解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出现了这样的后果怎么补救。

比如,跟小朋友玩耍因为争夺玩具而弄坏了,作为家长不是简单的批评几句,而应该让孩子采取有效的方法,把弄坏的玩具修好,无法修补的让孩子用零花钱赔给别人。

不小心撞伤了别人,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去看望受伤的伙伴,让他照顾受伤者,让孩子体验后果,感受责任感。

孩子一旦做出了责任行为,父母要及时给予奖励,采用多奖励,少惩罚,能让孩子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孩子培养责任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培养孩子有责任感,面对挫折困难敢于勇敢的面对,敢于负责任,这是孩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课,对其成长益处颇多。

3.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

责任心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能力和情感,而且必须在一定情境中通过亲身的活动来进行。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必须让孩子实际承担责任,让孩子在参与中培养责任心。父母要给孩子机会,让他对家庭、父母、家人承担一些责任。

只有多为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孩子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孩子通过做事就会得到对“责任”的一种宝贵的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识自然得到强化和提高。

4.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5.适当了解父母的忧虑和难处

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6.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从今天开始,请父母放手,让孩子大胆去闯,让他做自己的主人,比如自己穿脏了的袜子自己洗,床铺自己整理,当老师和小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做错了事情懂得道歉和改正,记得自己和家人承诺过的事情,并争取说到做到。
第3个回答  2020-10-10
独立
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顾自己,逐步放手让孩子在适当的年龄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在溺爱下一味的包办,或者因没有耐心等待孩子学习的过程而总是替代。
自己做选择
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自己做选择,逐步到兴趣班等的选择,在孩子的主观选择下进行,并在选择前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给他讲清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以及孩子自己需要对这样的选择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承担什么样的选择结果。
分担家务
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适当的分担家务活,建立家庭责任也是让孩子建立责任感很有效的方法之一。
信守承诺,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从小给孩子建立信用的概念,告诉孩子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做一个信守承诺、讲信用的人。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错事要道歉、想补救办法
逐步建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尤其当做错事时,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承认错误,涉及到他人时自己道歉,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补救办法,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己实施补救。
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让孩子从需要家长督促逐渐的走向自我督促、自我监督,自觉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等。
为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安排行动计划
对自己要做的事自行制定行动计划,尤其是每天的作业以及必要的预习和复习等学习任务,也可以在生活中对旅行等家庭活动让孩子学习制定路线、安排行程等。
第4个回答  2020-10-10

孩子从小就要学会分享,家庭的分享包括食物也包括家务。让孩子觉得你也是需要被照顾的。当他在帮你忙的过程中,就无形的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