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士有前途么?博士毕业后留校的概率有多大?

如题所述

读博士肯定有前途,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比读硕士有前途。

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选对行业。

近年来,传统行业相比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行业,显得有些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因而传统行业的博士,从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来说,竞争力并不比硕士大。诸如能源行业,有许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门槛都降低到了硕士学历,反倒是博士毕业的人才争着抢着去竞争那些薪酬较低的岗位,让本科生和硕士生颇感无奈。

从就业形势来看,硕士生比人才市场上充斥的本科生学历高,比读了二十多年书的博士年龄小、好沟通,思想活,因而更受企事业单位的待见和青睐。当然,博士毕业生肯定有博士的优势,不但发展前景好,在国企和事业单位的上升通道,都是大多数本科生和硕士生所无法相比的。

读博士,虽然只比工科硕士多两年学习时间,但实际压力却要大很多。

想要博士毕业,不但要写论文,还要有影响因子要求,不但要做自己课题,还要鞍前马后地帮导师做杂活、带徒弟。每年春节回家,还要面对亲戚朋友的“灵魂拷问”,学业、生活和思想压力,那可是全方位、防不胜防的。

但是,如果你要问“读博”有没有前途,那答案是肯定的。

想一想很多农村孩子,从一贫如洗、贫困拮据的农村家庭出来,父母和亲戚基本上接济不了多少,能凑够一部分路费和学费,都需要掏空家底、债台高筑了,可就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寒门学子还是能够凭借天赋才智和勤学苦读,一路从初高中到名牌大学,再到攻读硕士和博士,如果你问这些“寒门博士”,他们“读博”有没有用,那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改变自身和家庭境遇的最好捷径,而考研和读博,则是提升自我下限,突破上限的“利器”。如今的社会,有太多的浮躁和虚浮,许多人鼓吹“读书无用”,但是在隐秘的角落里也只能埋头苦读,以此来“换取”更高的学历、工作和生活。

读博很难,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很多。

在下定决心攻读博士之前,我们首先要想明白,在博士毕业后,到底是应该坚持科研还是开始工作?

想走科研这条路,就要规划好未来的课题方向和论文选题,争取在博士毕业前就“积攒”好论文、影响因子、知识积累和奖项荣誉,为以后在高校找教职提前做准备。如果想要博士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就要看自己的研究方向好不好求职就业,不但要衡量家庭、导师和自身的状况,还要对即将从事的行业有一个透彻的了解认识。

博士毕业后,也可以留校当大学老师,不过几率不高。

毫无疑问,好大学难进。想要进入985和211高校,你得是行业内5%的精英科学家,往往需要海外留学经历和导师的影响力“鼎力相助”。能够留在名牌大学当老师,当然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工资薪酬并不是很高,但是生活和工作环境相对舒适,对孩子教育有很大裨益。

对于不曾海外留学的“土博”来说,还是留在普通高校的几率较大。

但是,或许你能在当地一所普通211大学任教,或是在外省一所科研实力尚可的院校工作,你可能会拥有再当地来说相当不错的科研资源和课题选择,可是你想要更进一步,走出一条“学术逆袭”的道路,肯定是难上加难。

毕竟,对于国内大多数高校来说,都是科研人才和资源相对集中。你想要科研有建树,就只能争着抢着去985、211大学;如果你想要毕业后工作稳定、待遇良好,就要提前准备、勤奋科研,拿着漂亮成绩进入985、211大学任教。

诚然,博士毕业生留在普通高校的几率相对较高,但你的远大理想,很可能会安安稳稳地留在“舒适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0

1.最准确的回答应该是:博士学位现在是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入门要求基础准入标准。博士学位使人有资格以独立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当前的学术共同体。这里说的独立是说在学术观点和承担科研项目上可以有独立的身份,不再需要完全依附导师。

2.知识掌握与博士学位之间的关系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掌握知识是获得博士学位的必要要求,但是并非只有通过读博这一途径才能获得知识。事实上,如果不在乎进入学术共同体,不在乎进入高等教育体系,则大可不需要读博士,只要能够自己通过自己的方式学习、提高,最终的结果未必会输给博士。

3.从功能上看,博士学位实际上与各种从业资格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是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且一致持续未中断的“从业准入资格”形式,其制度化程度之高、其社会声望之隆都远远超过其他的职业准入体系。比如,高级厨师资格与博士相比,考取的难度与程序化、制度化程度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人们对高级厨师的尊敬和敬畏相比博士而言常常是很低的,最后,对高级厨师和对博士的期待也完全不同,往往会觉得博士应该更高级、层次更高、收入也更高,如果博士达不到反而会显得是一个问题、是异常

4.有一种观点认为学士、硕士与博士这样的“学位”是对一个人学力的判断,换言之,是对一个人学业成就的衡量。这种说法常常与没有进过大学的家人对博士的误解相对应:许多人觉得博士在学校应该上很多课、读书、背书之类。实际上,博士的生活是在以学徒身份从事科研活动:国家或私人科研基金设立科研任务与目标,向广大科研工作者招标,导师投标并中标之后,指导、监督博士具体开展科研活动。所以,说学位反映了一个人对科研这一社会活动中涉及的诸项工种的熟练程度,更为准确。一般的自然科学各学科中,科研涉及的工种可能包括:文献综述、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团队建设、学术交流等。

5.目前,部分学科博士产出过剩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国内国外都是如此。劳动者的工资与待遇取决于社会需求与从业人员人数之间的关系,而一个社会对于尖端科研的需求往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一个科研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机遇也是有限的。劳动力的过剩导致博士待遇的下降,也导致科研领域严重的内卷化(involution):大量的人力投入与越来越吹毛求疵的精耕细作,换来越来越微博、琐碎的科研产出。另外,社会对科研的需求直接反映在科研经费与授予科研人员的社会职位上,两者都非常有限,以至于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都无法直接获得基金赞助,需要挂靠到有资源的科研团队中去。有限的资源以及日益庞大的博士群体,导致科研人员中的社会分层日益严重。其后果之一便是科研资源的分配与成果、利益分配(经济利益与名望等)中的不公平现象会缓慢而持续地加剧

(另外提一下:目前的博士与科研岗位的不对称性是在科研领域中的局部践行市场经济模式的产物,好像通过让一部分不适合科研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经济原因的考虑而主动退出,能够更好地起到人员筛选的作用;同时,通过维持大量科研后备军,能够持续压低科研人员待遇。这样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但是正如波兰尼的《巨变》一书的观点,市场经济的一个局限性在于个体的生命周期不能够像市场变化那样迅速地转换——科研这一工种所需的培养时间非常漫长,涉及的技能具有较高独特性,以至于一旦科研领域需求衰退,大批科研人员将无处可去,无法转职。苏联解体后大批科研人员的悲惨境遇便是如此——科研能力之强如苏联专家都是这样,可见谴责科研人员因待遇不佳诉苦的板子实在不能一味打在科研人员的能力、是否有“出去闯的勇气”与是否具备“甘坐冷板凳”等道德问题上)

6.有许多人提到博士生涯对自己带来很多个人成长。这固然是事实,但在考虑宏观的问题时,这种非常个人化的经验往往不是最主要的,因为博士生涯对个人的锻炼未必有多么独特,以至于不读博就完全没有办法从其他的地方获得。

7.最后总结:我个人的观点是,博士的主要作用是一种职业准入资格,证明一个人具备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并已足够熟练。一个近似的类比是中世纪手工业的学徒获得了出师证明,表明该行业的行会同意这个人加入这一个行业,成为同行以及竞争者。读博之后,就可以去高校争取获得教职,去科研院所争取获得研究岗位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04

这取决于自己未来的打算。一般来说,博士毕业后有以下三条出路:继续做学术(进高校、研究所、去国外做博后)、进业界、公务员。

1如果是继续做学术,那论文发表最重要,你有什么样的publication,什么级别,多少篇,这些是影响你以后能进什么级别高校,是讲师开始还是副教授开始,甚至你的工资的最重要的因素。尽管国内关系比较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像样的(至少达标的publication),关系也不好用,大牛、院长的学生最终能留校或者去不错高校的还是极少数。是他们的学生,并且publication比较好(至少达标),这是最好的。

2.如果是以后进业界,以商科为例,这时publication就不那么重要的,只需毕业要求,然后积累实习经验、人脉。与本科不同的是,这时期如果你认真利用你的身份、学院资源、导师资源,你可以积累一些关系较深的人脉,而不是像本科生那样仅限认识。这些人脉中有的会是影响你择业的重要的人,有些会成为你以后职场的贵人。但是不管怎么样,自己在这个阶段不要把自己当学生看,把自己当大人,尽快适应成人社会的规则。

3.如果是以后当公务员,包括选调、考公务员等,这时,学生会经历比较重要,尽量让自己混到学生会主席、副主席的职位,多参加一些党组织相关的活动,比如青年马克思活动、各类党建活动等,然后利用自己的身份、导师资源、学生会资源、学院资源,多结交一些公务员朋友,他们中的可能最后只有一个人在你关键时刻能帮上忙,但关键时刻一人就够了。有人可能会反驳说结交人脉得自己有用,这一点没有错。但是在博士阶段,自己的作用不会很大,不可能给一些级别较高的人提供帮助,别人也不会指望你能提供什么帮助。这时你要做的是一是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与潜力,让他觉得你是个可造之材,以后有大用;二是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家都是人,是人就有需求,有大需求,有小需求,你总能满足一些他某一个小的需求;三是把这个关系维持好,平时多联系,多汇报自己情况。这种关系只有在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命运时才用,平时多联系,一般的事不要找他帮忙。

回答提问者的几个问题:

1. 所有高校的博士的对比,一般只会发生在读博刚开始,认为自己进了名校读博就更厉害,但越到最后越看你的成果,你的出路,你以后混得怎么样。

2. 国内还是国外、学校、导师,这些都看,但对于不同的规划来说,权重不一样。如果是做学术,是否有海外经历很重要,导师水平、人品、是否有时间指导你或委托厉害的人指导你,很重要。如果是进企业或者公务员,名校平台很重要。

3. 土博没有一文不值,搞学术最终看你的publication,你就算是欧美PhD,但没有文章,也不会招你,就算招进来后不能持续产出文章,也有被解聘风险。进业界、考公务员,土博甚至占有优势,除非你是国外顶级名校。比如中央选调生只面向十几所985选拔。

4.最关键看什么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规划。

第3个回答  2021-01-11

读博是很有钱途的

虽然这几年博士也扩招了,有些人觉得身边有很多博士,但据统计从1978年到现在也就只有80万左右博士毕业。所以,博士在中国依然稀缺,现在很多公司的研发部门还是一博士难求的,很多普通高校教师中博士比例也还很低。所以目前博士毕业根本不需要担心就业的问题。现在很多省份都在引进人才,引进博士都会给钱以及各种优惠政策,工作单位还会给安家费,所以,读博是很有钱途的。

能不能留校,这因人而异

总体来说,这几年留校越来越难,有很多的限制,985学校一般都要求本科是985.211学校毕业,不过要求会根据研究成果而变动。我知道的一个最牛B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在东南大学的付大伟老师,他本科是一个二本,博士毕业直接留校晋升为正教授,但前提是人家博士期间发了很多篇顶刊,还有一篇Science。所以,只要你足够牛B就可以留校。

看个人的科研实力

目前是否能够留校,很重要的是看你的科研水平。如果博士期间能够发表高水平的文章,留校的概率较大,如果只是专业水平平平,留校的概率就小很多了。

为什么认为没留校就吃亏了呢?博士毕业后必须留高校吗?这是不对,这个还要看你的专业,有些专业很多人并不留校。我们来看看北京大学2018年博士就业情况:

其中博士毕业后7.13%到了党政机关;70.19%去了事业单位,这其中包括了去高等教育单位,占52.85%。也就是北京大学大概52.85%的博士去高校工作了。但是又有几个是留在北京大学呢?这个就更少了。也就是有近一半的人没有留在高校。

小编总结

读博士不同于读硕士,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毕业之后可以去高校当老师,可以安心安排自己的科研、去研究所做科研也还是非常不错、去私企拿高薪水走上人生巅峰也不在话下,不济走个定向选调去当公务员也是不错的,这些都说明了读博士的美好前途,但是就算每个硕士生都知道这些还是只有20%不到的硕士生会选择读博士!

随着博士生越来越多,高校招收新老师的标准也越来越高,现在211高校普遍都要求你有海外留学经历,985高校的甚至都要求你博后经历+文章质量过关才有可能!

第4个回答  2021-01-11

这个问题不确定因素太多,做博士有没有前途,看看每年考取的博士就知道了。从统计意义上来看,做博士总体情况是有前途的。当然,看你怎样定义前途了。如果将金钱收入作为最大的前途,博士确实不是最有前途的。但是,最少,博士给你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钱晶晶,更多的选择,和更丰富的人生。而这个博士学习经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经历的。有没有前途,要看你对前途的定义。

第一,你所在是什么学校?

你所读博士学校是什么类型的学校?是985、211,还是一般的重点高校?如果是985、211高校,除非非常优秀,一般留校的概率不大。因为,现在985高校吸引人才大部分需要海外博士毕业,而且需要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第二,你的本科学校是什么类型?

如果你本科是非211以上,博士毕业留211以上高校的概率很小。因为,他们都注重第一学历学校。

第三,个人的科研实力

目前是否能顾留校,很重要的是看你的科研水平。如果博士期间能够发表高水平的文章,留校的概率较大,如果只是专业水平平平,留校的概率就小很多了。

为什么认为没留校就吃亏了呢?博士毕业后必须留高校吗?这是不对,这个还要看你的专业,有些专业很多人并不留校。我们来看看北京大学2018年博士就业情况:其中博士毕业后7.13%到了党政机关;70.19%去了事业单位,这其中包括了去高等教育单位,占52.85%。也就是北京大学大概52.85%的博士去高校工作了。但是又有几个是留在北京大学呢?这个就更少了。也就是有近一半的人没有留在高校。

想要博士毕业,不但要写论文,还要有影响因子要求,不但要做自己课题,还要鞍前马后地帮导师做杂活、带徒弟。每年春节回家,还要面对亲戚朋友的“灵魂拷问”,学业、生活和思想压力,那可是全方位、防不胜防的。

但是,如果你要问“读博”有没有前途,那答案是肯定的。

想一想很多农村孩子,从一贫如洗、贫困拮据的农村家庭出来,父母和亲戚基本上接济不了多少,能凑够一部分路费和学费,都需要掏空家底、债台高筑了,可就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寒门学子还是能够凭借天赋才智和勤学苦读,一路从初高中到名牌大学,再到攻读硕士和博士,如果你问这些“寒门博士”,他们“读博”有没有用,那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改变自身和家庭境遇的最好捷径,而考研和读博,则是提升自我下限,突破上限的“利器”。如今的社会,有太多的浮躁和虚浮,许多人鼓吹“读书无用”,但是在隐秘的角落里也只能埋头苦读,以此来“换取”更高的学历、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