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有什么

如题所述

春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无论其礼仪的隆重、活动的丰富,还是文化内涵的厚重以及影响的巨大,都是其他传统节日不能比拟的。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春节的传统习俗吧,一起来了解一下。

1、贴春联

春联,也叫对联,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个习俗元素。每到春节,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都必不可少地要贴上春联,寓意辞旧迎新。当然,早在古代,最初贴春联的方式,并不是现今我们看到的样子。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在那时候,人们在门口贴的不是春联,而是两个长方形桃木板,被称为桃符,其目的是用来驱鬼辟邪。话说,在桃符上写联语,是从五代时的后蜀君主孟昶开始的,到了明朝之后,渐渐地变成了“春联”。

如今,每年腊月,写春联就悄悄地开始了。这时,写得一手好字的才子们,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才子们大手一挥,一气呵成,红纸上的黑字逐渐显现,或凸显得苍劲有力,或端庄秀丽。写春联的人既能靠这一手好字挣钱小钱,买春联的人也买得开心。春联,可以说是一场民间的大书法展,每年大年三十,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张贴春联,红色的纸张,将节日的氛围衬托得火火火火,喜气洋洋。

2、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也叫“熬年”,民俗活动里叫守岁火。每到除夕当天夜里,民间家家户户都会通宵亮着灯,据说这样可以让家里变得更加充盈、富足。此外,一些地区还有通宵守夜的习俗。除夕那一天,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相互送祝福,大家围坐在火炉旁,一块闲聊,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睦睦。一块守夜,希望一切邪瘟病疫都将会被赶跑。

除夕守夜,是中国传统春节中最重要的一项年俗活动。除夕当天晚上,家里老老少少都聚在一起,欢度节日,共享齐家欢乐。除夕守岁,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话说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是“辞旧岁”,有珍惜时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有为父母守平安,为父母延寿的意思。

3、扫尘

在农村里,到腊月二十四这天,就会全家人一起打扫房子,全家人一起把整个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打扫干净来迎接新年。还记得小时候,就会和大人一起打扫房子,当时就会觉得很开心,因为知道要过年了。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4、剪贴窗花

古时候,窗花不是买的,而是由心灵手巧的人剪的。剪刀一动,各种动、植物栩栩如生,窗花多以喜鹊登梅、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题。……将一年最美好的祝愿,都贴到窗户上。虽然现在能够自己剪窗花的人少有,但是贴窗花的习俗依然保留,民间往往将红色的窗花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更添喜气,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5、祭灶

小年这天,是传统意义上民间祭灶的日子,人们不仅会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瓜、糕点等,也会把旧的灶神画像换下来,贴上家家户户“请”回来的一帧新灶王像。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春节习俗,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1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几个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1、扫尘:

每年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它寓意着把旧的一年的霉运都扫掉,还有对新一年的美好展望,希望来年的日子比去年过得更好。

2、贴春联:

春联又叫“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书写,又称“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辟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每当大年三十(或二十九,部分地区可能更早),家家户户都会张贴春联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3、除夕守岁:

除夕之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这顿饭叫做团圆饭,团圆饭的“团”字是“团门子之意”,就是说全家老少在一起吃一顿饭,团团圆圆,和和睦睦。吃完团圆饭后就是守岁了,守岁也叫“熬年”,即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要通宵不眠,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人们通过守岁,期盼来年的平安与幸福。

4、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天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向长辈磕头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初一到初五还要走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走亲访友。

5、压岁钱:

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团圆,是中国人欢度春节最重大的主题。无论是自己和家人团圆,还是成全他人团圆,团圆都将人们的心紧密相连,也让每个人的内心都怀揣着温暖与期待。了解更多的春节风俗,期待团圆的喜悦延续,也让我们对过年的认识更加深刻

第2个回答  2020-12-20
1,放鞭炮,驱除晦气和妖魔鬼怪,辞旧迎新 2,祭祖 3,拜年,增进亲友感情 4,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第3个回答  2020-12-20
比如吃饺子,团圆饭,祭司祭祖。贴对联,串亲百年,压岁钱(给孩子)。屋子卫生打扫,去喜欢的地方【旅游过节】。
第4个回答  2023-02-28
春节的习俗有:
穿新衣、
放鞭炮、
拜年
、挂灯笼、
开门炮
、龙灯会、
隔年饭、
开门红、
拜六神
、烟花灯
、花鼓戏、
踩高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