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员工的工资真的有那么高吗

如题所述

   最近两年来的员工。如果是应届毕业生,那么硕士5000,本科3500,另外+1000工卡补贴。社招的就没有一致的规律,中兴港湾以及其它对手跳槽过来的更不用谈。试用期过后转正加薪的不多,大多数还是维持了这个收入水平。社招进华为的通常高些,但是人数很少。慧通的人数很多,但是薪资普遍不高。个别的原来外包转过来的,年头比较长能力比较强的,7000、8000也有。直接招聘进入慧通的,普通本科工作两年的,3000多点的也不少。
  工卡补贴,就算有1000,你也只能算800。何况食堂的饭菜挺贵,饭补甚至于不够三餐。这样算下来,就算是硕士两年,税前年薪也就是60K-70K了。能捞到涨点工资的,会稍好,但是不会有本质变化。两年之内的,年终奖不过10K左右。而社招慧通的,假如只有3000-4000,那就相当的少。我就知道不少月薪3000的慧通兄弟,就是住在马蹄山新天下,也不在公司吃晚餐,而去路边排档吃快餐,4块钱。
    再早两年进来的,工资涨了一些,年终奖多点,年薪能够到100K左右。混得好点,也许更多。海外的不说了。拿命、健康或者生活质量换来的补贴以及安家费,不提也罢。
    华为的股票,或者更准确的说,华为老员工的股票,极大地提高了(老)员工的收入。举例,就算是99年入职的,只赶上了最后一批分1块钱1股的股票的员工,到现在混得差的应该也有100K以上的股票了。三级部门经理,看体系大部门不同,差异很大。当然也看提拔时间早晚了。但是基本应该在200K-600K的范围。这里的数量指的是股数,而非当前市值。
    18级或者以上,就是要“自我批判”的那批人,包括已经是总监或者只是级别到了没有总监的坑可以放这个萝卜的,股票就更多了。这也是这个坛子里很多新人抱怨最多的地方。
    例如:一个三级部门经理,在公司6年-8年,假设(可能正好巧合的和实际相同哦),月薪15K,股票300K,那么,每年的工资总计是180K,而股票分红有330K,不算工卡补贴以及其它,税前年收入有510K了,年终奖应该还有50K以上。市场的年终奖金多些,但是股票少些。研发反之。总之平衡下来市场稍好,但是不会差的离谱。如果不存银行且不大手大脚,阳台上还是能放上几捆的。
    听起来是不是不错?年薪500K以上了,不过是三级部门经理而已。这难道不能说是华为的收入高吗?这也就是社会传言的来由吧。
    不过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再进一步分析,就发现有两个问题了。
  1、月薪15K,在深圳应该不算很高,就部门经理一职而言。毕竟华为的三级部门经理并不容易做,而且常常也是比较有经验学历背景不错的人。大部分收入其实来自于股票分红。于是乎老员工就都“靠着这棵大树”,年年等着收果实。收完了放在阳台上晒。
  不过且慢!股票分红是工作收入吗?还是应该计算作为投资收入?还是两者均有?不妨详细算算。300K股票,按照当前的3.94,税前市值达1182K,118.2万。扣去税,以及增值部分的所得税,也应至少有85万了。当然,有人会说很多资金来源于贷款,这个要算就更加烦杂,权且简化一下吧。
  每年33万的分红,税后26.4万,实际上有至少85万的资金占用的成本。收益率=26.4/85,粗略地算是31%。这个收益率,是高是低,见仁见智,我不想多说。以这几年的房市股市相比显然不行,当然以非特例的情况来比较,比股神巴菲特的24%,还是高了不少。
  算了半天,就是为了说明一点,股票分红其实并非全是华为给员工的,其中应该有一部分是员工自己的钱的收益分给自己的。但是比例多少,每个人显然看法不同。
    2、第二个问题更严重一些。就是大家都熟知的老员工用股票收入养老,不进取不提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于压制了新员工的成长和上升通道,能力不强可是收入很高架子不小。更不要说公司的政策,更多地还是受到老员工的影响。毕竟老员工当领导的多吗。这显然无法激励后来人。严重地说会造成公司这整个肌体的新陈代谢出现问题,染上慢性病。
  怎么办?当然高层不会不知道。长久地指望月薪3K、5K的新员工去养活高额的分红是不可能的。老员工除了“华为文化”之外什么也不会了,更要命地是还都在管理岗位上!这种情况早晚还是要改改的。于是DGDX出台了。无非是,提高工资收入和奖金收入,然后降低股票分红,使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回归正常。但是实际效果如何,也同样见仁见智。歪嘴和尚也会念歪了经的。
  2、在华为要获得高收入,年头短是不可能的。李一男的神话在当今的华为不会重演。
  3、每次的“运动”,不能拉下。否则你也就混得好不到哪里去了。例如:99年之前的股票分配,MBO,DGDX,假如每次都没有错过,那么你还是有希望在阳台上晒点钱。假如刚好你那时换了部门或者所在部门运气不好,或者自己在这个运动发生的时候,级别不够被“一刀切”到后面,则凶多吉少。
    综合来看,本文题目的问题,并非一句话可以回答的。啰里啰唆这么多,但愿说清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2
高,华为是OVERPAY的。华为的工资类比同类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的企业,同岗位同能力大概是3倍左右。这个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1、历史原因。任正非从国家注资之后,就开始给员工发不正常的高工资,然后再逼员工用部分工资购买“内部虚拟股”,这些钱最后以任正非个人借款的名义反注华为,用于提高任正非个人控股比例。(一般企业能接受的人工成本大约占营收的8-10%,华为峰值能占到30%,其中有一半被要求购买“内部虚拟股”用于反注企业。华为98%都是国家控股,任正非自己只有不到2%,他这种操作等于用国家的钱稀释国家的控股比例,为自己个人牟利)。2010年后,国家出台金融管理办法,规定个人名义借款不得用于投资股权,任正非的花样破产。
2、形势所逼。华为是国家推出来的,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科技发展的牌子。所以华为不能倒,不能乱,必须稳定。而因为上面的历史原因,虽然已经清理了任正非的小花样,但是华为薪酬已经过高,如果全面降薪,肯定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就只能将错就错,维持高薪状态。
3、推广需要。既然高薪不能动,就干脆借此打广告向全世界推广自己,华为的薪酬体系跟发达国家顶尖企业齐头并进,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有效消除华为的全球化布局中,中外雇员薪酬倒挂的情况。
4、在不合理中找合理。对外虽然合理了,但是对国内来说,华为是OVERPAY的。所以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华为找的理由就是“加班费”。一般来说,加班费只是锦上添花,而在华为薪酬体系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实际上加班费成了主菜。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喜欢劝退“不上进员工”的原因:如果员工不肯加班,那岂不是白拿了加班费?
第2个回答  2018-03-29

工资不一定高,大多数时候也就是业界正常水平。但总收入还行,三年以下的新员工,收入绝大部分靠工资。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其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华为融入和支持主流国际标准并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1 年底,华为加入全球130 个行业标准组织,如3GPP、IETF、ITU、OMA、ETSI、IEEE 和3GPP2 等。

    华为共向这些标准组织提交提案累计超过28,000 件,并担任OMA、CCSA、ETSI 和ATIS 等权威组织的董事会成员,在任180 多个职位。

    2011 年,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囊获6 大LTE 顶级奖项,标志着华为在LTE 技术研发、商用实践、标准专利、产业链整合等方面上的持续投入和巨大贡献获得业界的一致认可。

    2011 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23,696 百万元,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100,000百 万元。

    2017年4月12日,华为2017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徐直军表示,华为目前累计研发投入达到3100亿元,未来每年将保持200亿美金的投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19
华为机器大量招普工:
华为的普工也叫技工,传说都是劳务派遣关系的。采用派遣的方式无非是降低成本,但是招聘广告的不真实,导致这个成本转嫁到求职者身上了。
工资高,华为的招聘人员解析为,三个人做五个人的活发六个人的工资。
华为委托红海招普工,红海又和小的人力资源公司合作,招聘广告上打着“无需工作经验”,其实是个幌子,就是骗你去交会员的,然后安排你面试,面试时还会问到你具体会使用什么工具,如果你没有类似工作经验,是很难通过的。有个岗前培训也要你通过初试先。
招聘时华为的招聘人员还特别强调,和华为合作的人力资源公司收取的中介费不得超过深圳要求的210元。所以,只是收取了200元。然而对招聘广告中的“无需工作经验”这一要求熟视无睹,有多少求职者掉进这个坑。
如果你没有类似的工作经验,建议你还是不要去试了。
以上是我在某英聚人力资源面试后的总结,希望对看到的盆友们有帮助。
注: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经历后的感受,不针对任何人。
第4个回答  2016-12-11
有,但是华为是真心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