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的经济

如题所述

建平县总耕地面积219万亩,人均拥有耕地4亩,居辽宁省第一位,超出全国农村人均耕地占有量的1倍,农副产品主要生产油料、麦稻、甜菜、食用菌、西瓜、紫花苜蓿、烟叶、土豆、小杂粮和沙棘果等,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马铃薯生产基地、全国西瓜基地和西辽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并跻身全国产粮百强县行列。
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种植业产值30.7亿元,增长31.4%;林业产值9.6亿元,增长9%;畜牧业产值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2012年,建平县粮食作物(含薯类)播种面积231.8万亩,比上年下降1.7%。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4万亩,比上年增加31.7%。建平县粮豆总产量111.5万吨,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0.4%。主要农作物产量中:玉米总产量85.81万吨,增长16.3%;谷子产量9.47万吨,下降13.1%;高粱产量11.11万吨,增长10.7%;豆类产量1.68万吨,增长16.6%。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产量0.48万吨,下降47.3%;甜菜产量10.1万吨,增长50.7%;烟叶产量0.78万吨,增长81.4%;蔬菜产量20.35万吨,增长32%;水果产量1.68万吨,下降16%。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7.2万亩,封山育林面积3.5万亩。林业育苗2265亩。2012年末,建平县林木蓄积量达到6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2%。2012年,我县被正式列为国家级半农半牧县,畜牧业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的40.5%。全年生猪饲养量78.9万头,增长12.2%;羊饲养量113.1万只,增长30.3%;牛饲养量11.1万头,增长1.8%;禽饲养量1850万只,增长21.7%。全年肉类总产量8.41万吨,增长6.7%;禽蛋产量8.7万吨,增长8.8%。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规模扩大,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草原沙化治理13万亩、草原补播3.9万亩。实施滴灌节水工程14.3万亩。年末建平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9.5万千瓦特,比上年增长2.9%。 2012年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7.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1.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19.2亿元,增长57.9%;重工业产值139.1亿元,增长9.2%。按所有制形式分,公有制工业产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非公有制工业产值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产品销售率98.2%。其中重工业销售产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7.7%,产销率为97.7%;轻工业销售产值19.4亿元,比上年增长60.9%,产销率为10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税金8.7亿元,比上年下降27.8%,实现利润总额12.8亿元,比上年下降42.4%。建平县重点工业产品产量中,2012年,铁(磷)精粉产量613.2万吨,下降19.3%;膨润土产量193.4万吨,下降12.1%;瓷砖产量9260万平方米,增长5.2%;啤酒产量13.8万千升,增长3%。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5%。
2012年,建平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按城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3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按投资种类分,建设项目投资111.3亿元,增长20%;房地产开发投资17.5亿元,增长75.9%;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因牤牛河源出山梁东麓而得名,呈半山地半丘陵地貌。虽为山区,并不闭塞。101国道、锦承铁路贯穿其间。遗址坐落在辽西山区一处绵延10余公里的多道山梁上,在50平方公里范围内连绵起伏的山岗上,有规律地分布着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并由它们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宗教祭祀中心。在方圆有致的积石冢内,以大墓为中心将墓葬分为若干等级,随葬品只有玉器。以写实又神化的猪龙、熊龙、凤鸟、龟等动物形玉饰、上下贯通的马蹄状玉箍和装饰着随光线变化而若隐若现花纹的勾云形玉佩为主要类型,它们与竖立在积石冢上成排的彩陶筒形器都是墓主人用以通神的工具。
牛河梁遗址
1983年在距建平县城13.4公里处的富山镇牛河梁(建平县与凌源市交界处),发现了牛河梁遗址。遗址南北约10公里,东西约5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左右。挖掘出”女神庙”祀址和石冢群,出土了彩绘泥塑”女神”造像和”玉猪龙”等多种工艺精湛的玉饰。1986年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古人类及生物化石
1957年夏,在建平县杨树岭乡南地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万年的人类上臂骨化石,定名为“建平人”,同时还发现披毛犀牛、转角羚羊、古野牛、蒙古野马等哺乳动物化石。这说明早在五六万年前,古人类就劳动、生息、繁衍在建平这块土地上。
五连城遗址
五连城城址位于建平东部罗福沟办事处大房身村山嘴村民组西侧山上,属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类型遗址,由后山城、北山城、西城、老四坟城、帽头山城组成,呈半环关状俯扼脚下山谷,地势极其险要。
五连城城址之间相距很近,除西城建于山坡处外,其余幸均建在山顶或山脊之上,西城最大,长方形,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20米,面积达18,000平方米。后山城、北山城最小,面积约6,000平方米。城墙都为石筑,以西城和老四坟城城墙最好,存高3—5米,底宽8-12米。暴露遗迹除城墙外,还发现有房址。暴露遗物为石器和陶器,石器亚腰石斧、梯形石铲居多。陶器多为夹砂绳纹褐陶鬲、盆、罐、豆等残片。
喀喇沁右翼王陵
喀喇沁右翼王陵位于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新爱里村东北1.5公里处龙旦山下,远近群山环抱,松柏苍郁,景色宜人。为喀喇沁右旗历代扎萨克及其亲族之陵园,当地俗称“王子坟”。
陵园内斑驳的石雕印证着岁月的年轮,哽咽的松涛述说着历史的沧桑,一砖一石莫不记录着历代扎萨克亲王及王室的荣辱兴衰,观之令人感叹不已。至今在王子坟周边地区,汗王坐殿,奇布立功的传说,扎什选定王陵的传说,七十二场浇灵雨的传说,刘罗锅驾牛破风水的传说等等仍在当地百姓中广为流传。
战国长城遗址
战国长城位于建平北部烧锅营子办事处化匠沟村张家湾至蛤蟆沟脑处,长约七公里,为建平境内保存最好的一段长城,主要为战国燕文化时期遗存,绝对年代在公元前311年至前279年,距今约2,000多年。1979年9月5日被公布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址依山势为东西走向,这一带山冈纵横,沟谷交错,地势极其险要。城墙筑造方法为石筑、土筑和“天然屏障”三种。石墙基宽2-3米,存高1-2米。土筑城墙因年代久远、水土流失现冲刷已尽,但仍隐约可见黑土带。除长城外,沿线还有不同类型的防御建筑设施——台址、鄣址和城址。它们多筑于长城线上或长城南侧。沿线出土文物多为灰陶豆、盆、罐、瓮和席、绳纹板瓦、兽纺瓦当,以及红陶釜、燕九币等。
该长城的修筑,不仅对北方各民族间的互相融合、交流,对开拓北部疆有着积极作用,而且对秦汉以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对燕长城址加以全面保护,用于开展旅游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加快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弥陀寺
弥陀寺位于朱碌科西门外。建于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重修。寺院分四层大殿,室内均彩绘壁画。
药王庙
位于富山药王庙村北台。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2000年重修。分一殿、二殿、三殿,殿前筑钟鼓楼,占地8000多平方米。1988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