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有哪些优势

如题所述

资本主义的优点: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和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它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积累了空前的社会物质财富;它开辟了世界市场,不断把世界上各个孤立地区的人群从互相隔绝状态中解放出来,逐步融为一体;它创造了政治文明改变了世界的政治面貌,使民主共和制度为一切文明民族所认同;它所创造的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政治规范则陂证明使颇具效果的社会管理方式而称为人类文明的公共财富;它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民主、平等、自由等等成为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共同理想与新年的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它创造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价值观念.
资本主义的缺点:资本主义以最大的欲望追求剩余价值,造成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用血和火去侵略亚非拉美各民族地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造成经济危机的出现.在资本主义早期,大幅度发展经济,追求工业化,造成环境的恶化等等.
补充论文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任何经济制度在它出现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都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奴隶制、农奴制是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同样如此。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1】。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和以往社会制度相比较,它的生产方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小生产的制度基础,它们为生产力提供发展空间是十分有限的,这必然会限制生产力发展,使生产力长期处于低下状态。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使生产资料和小生产者相分离,这一方面,造就了大批一无所有的、可供资本剥削的雇佣工人;另一方面也使生产资料高度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出现,一方面克服了小生产规模狭小,经营分散的弊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得到的大规模集中,从而为社会化生产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出现,使大量的工人在同时同地,为了生产剩余价值而被资本家集中在一起,并在资本家指挥下进行分工协作,从而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条件。反之,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私有制,就不可能使财富集中到少数手中,也就不可能产生大量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也就没有社会化的大生产的前提条件。所以说,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社会化迅速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第二,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为生产无限扩大提供了强大动因。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奴隶主、封建主占有剩余劳动,主要是用来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需要。因此,生产的直接目的就是使用价值,而剥削的手段主要是靠延长劳动时间以及提高劳动强度。但是这两种手段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局限性,它必然受到剥削者自身物质需要和被剥削者生理条件的限制。从而也使社会生产受到限制。
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都是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这为生产的无限扩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是因为,首先,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没有止境,这使得资本家为追求剩余价值,敢于冒任何风险。正如马克思《资本论》中所说:“在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2】其次,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主要是采用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可以克服以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中出现各种限制。第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的作用,也迫使资本家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以增强竞争力。正是由于这种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促使社会生产迅速发展。
第三,资本主义为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拓宽了广阔空间。这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以交换物的不同所有为前提。资本主义所有权主要表现为资本的所有权。它的特点就是产权明晰,可以用货币直接进行计量,可以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进行流动。显然,这一特点是有助于市场经济交换活动广泛发展的。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必须建立在商品交换关系在全社会有了较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使得劳动力成为商品,从而使简单商品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除此之外,产品、土地、信息、资本以及企业等都可以成为商品而被用来交换,使商品交换关系发展到全社会。
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开放型经济。资本主义彻底摧毁了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使分工交换关系不仅在本国内有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冲破了国界,使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依赖所代替。
正是由于资本主义所表现出的这些鲜明的特征,从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广阔空间。
二、资本主义推动了社会关系的进步
社会关系是指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以及社会关系必将发生变化。而和以往的社会制度相比,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突出特征是迅速变动。
资本主义的突出特征是迅速变动是由于资本主义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促使资本家为开拓新市场,不断采用新技术,发明新产品,从而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向前发展,而随着生产力迅速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及其社会关系与之相适应,从而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社会关系不断进行调整。这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除非使用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新形式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3】
总体来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过三次重大调整。具体表现为由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单个资本已无法满足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的需要,这使得资本家在自身原有资本的基础上,开始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吸纳一些社会资本,这样就产生了股份制和股份资本。股份资本已经是“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或“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与私人资本是对立的。它一方面“扬弃”个人资本形式,而采用社会资本形式,从而克服了个人资本的局限性,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扬弃”了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形式,使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产生了分离。而分离的结果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更加社会化。因此,股份资本的出现,标志着单个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一种“扬弃”。虽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但是,它意味着,资本主义已开始向新的生产方式过渡。
由股份资本到一般垄断资本的过渡。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股份资本日益壮大,生产和资本也越来越集中,以至于每个部门只被少数几个大公司所控制。这主要是因为,股份资本为了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两败俱伤”。为了防止这种不良后果的出现,一些大的股份资本开始走向了联合。而联合的结果是垄断组织的出现。
垄断组织把原有的分散在各个股份公司的资本所有权,变成了集中程度更高的资本所有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垄断组织的出现并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的又一次大调整。
由私人垄断资本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私人垄断资本在它的形成初期,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促进了大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社会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资料却愈加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这很难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求,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趋激烈,如:生产能力的增长与消费规模相对狭小的矛盾,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与社会生产的无计划的矛盾,社会生产的巨额投资与个人资本有限性的矛盾,等等。从而要求必须调整原有的生产关系,这就迫使国家不得不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从而导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指垄断组织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它直接利用国家机器全面干预国家的经济生活,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垄断统治,并进行对外扩张,从而保证攫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一次重大调整。它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又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作为“理想的总资本家”,代表着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眼界,对国内资本的运动进行调节,对资本的国际运动进行一些协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推动了资本的社会化,带动了整个社会关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从而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当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几次大调整,都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进行的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性质。因此,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三、资本主义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各种要素。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也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看,资本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确实创造了许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各种要素。
第一,资本主义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多种形式。
其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股份制,二是合作制。股份制也好,合作制也好,它们都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扬弃”,股份制使以前的个人企业发展成为社会企业,使以前独立的单个的私人资本,变成联合起来的社会资本,而合作制使以前的资本家私人占有财产变成劳动者共同占有财产。所以说,股份资本和合作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新形式。它们也是通向新社会的过渡点。
虽然它们都是过渡形式,但也有区别。股份制是对私人资本“消极”的扬弃,而合作制对私人资本是“积极”的扬弃。因为在股份制企业中,资本家成为食利者,处于企业之外,企业内部从经理到工人,都是雇佣人员,企业内部的资本和劳动的对立虽然被扬弃,但从总体上看,这种对立仍然存在,而且,还有所加强。所以,这种扬弃只能算是“消极”的。而合作制企业,工人则作为联合体占有企业的生产资料,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说,这种扬弃,是“积极”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在这种工厂内已经被扬弃,工人作为联合体是他们自己的资本家,也就是说,他们利用生产资料来使自己的劳动增殖。”【4】
尽管股份制和合作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扬弃”,但它们始终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第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了成熟的经济运行方式。
这种成熟的经济运行方式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它能够驱使投资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劳动者追求收入的最大化,宏观决策者追求稳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市场经济具有较为完备的框架结构。这个结构主要由自主企业制度,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必要的宏观调控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组成。自主企业制度实际上承认了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独立性,保证了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决策并独立承担风险;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保证了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也保证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必要的宏观调控体系,弥补了市场机制本身的弱点和不足;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保证了社会和经济稳定性。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发育成熟的市场经济,是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找到的一种比较好经济运行方式。这种经济运行方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第三,资本主义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准备了物质条件。
这种物质条件就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
资本主义在它发展过程中,它把以往的小生产逐步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从而推动了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力水平得以迅速提高。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客观上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物质基础。反过来,如果没有这种物质基础,社会主义也只是一句空话。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社会化大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得人类社会更加接近社会主义社会,从而为进入社会主义制度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总之,资本主义与以往社会制度相比,它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各种要素的创造。这也是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资本主义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内在依据。
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在具有历史进步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上。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所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指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社会化的生产,而它同生产相比,内容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生产资料由个人使用变为社会上大批人共同使用;二是生产过程,由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按照社会分工进行的一系列社会劳动;三是劳动产品由个人劳动的产物变为社会上许多人共同劳动的产物。所以,恩格斯讲: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没有人能够说:‘这是我做的,这是我的产品’”。随着生产力内容的变化,生产力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既然生产资料的使用、生产过程、劳动产品都已经社会化了,那么这种生产力就已经不是个人的了,而是社会的了。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力客观上要求生产关系也要随之变化,即要求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管理生产、分配劳动产品。但在生产不断社会化的同时,资本和生产资料的实际占有与控制却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本应该由社会共同占有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却归少数资本家占有,本应该由社会共同管理的社会化生产过程却被少数资本家分别控制,本应该由社会共同所有的社会化的产品却为少数资本家支配。社会化大生产不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是用来满足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和实现价值增值的需要。这种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既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具体表现,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其他各种矛盾的总根源。它一方面,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约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调整,从而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领域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与资本主义生产手段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和资本主义生产手段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实现资本价值的最大增值。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手段,这个手段就是不断增加积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等。因为只有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生产率提高,才能扩大资本剥削范围和强度,从而实现资本的更大增值。而随着积累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将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这一方面可以导致利润量的增加。但另一方面,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以及产品的社会价值降低,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引起活劳动相对量下降,从而引起剩余价值相对量的下降,最终导致利润率的下降。而产品社会价值的降低,势必引起资本的贬值。这是资本家所不愿看到的,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则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扩大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手段,来实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其结果却与生产目的相矛盾的,即引起利润率的下降。
防止利润率下降的手段主要有两种:
一是提高对劳动的剥削程度,使利润率提高,从而扩大单位预付资本所提供的利润量。
二是节约不变资本,以减少提供单位利润所必须预付的成本额。
这两种方法虽然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会阻碍利润率的下降,但却不能绝对防止利润率的下降。因为这两种方法都有要以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基础,如果不扩大生产规模,就很难提高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如果不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很难节约不变资本。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进一步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也必然引起利润率的下降,产生新的矛盾。
利润率下降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资本过剩、生产过剩和人口过剩这三个孪生的怪物。在资本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可能把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很大一部分剩余价值用于积累。积累过多势必造成积累过度,积累的过度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不变资本的份额增大。这又会导致利润率下降。利润率下降又导致一部分资本的闲置,从而引起资本过剩。而资本家为了防止资本的闲置,而不得不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竞争又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这又导致生产的过剩。生产过剩必然引起资本主义生产的停滞,生产的停滞必然引起工人的失业,进而出现人口过剩。资本过剩、生产过剩、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它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的爆发,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仅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而且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所固有的局限性。
在资本主义生产所固有的这些局限性中,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社会生产的绝对形式。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同样,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缩小不是由生产和需要的关系决定的,而是由资本和利润的关系决定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并不是社会最需要的东西才被生产出来,而是最能赚钱的东西才被生产出来。其结果则是,一方面现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能满足现有的劳动人口就业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这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资本,即作为获取利润剥削工人的手段,都周期性地变得过剩和过多。可见,资本为增值价值而扩大生产,生产的扩大反过来又受资本增殖的限制,恰恰证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5】这就突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相对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6】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生产与消费、流通之间关系上的主要表现为剩余价值生产条件和剩余价值实现条件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然而资本家要想获得剩余价值必须要经过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实现过程。所谓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也称直接生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生产资料与雇佣劳动的结合,产生剩余价值。所谓剩余价值实现过程也称交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卖掉,使商品资本转化成货币资本,从而实现剩余价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没有直接生产过程,剩余价值就不可能被生产出来;没有交换过程,剩余价值即使生产出来了,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全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的统一,是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其主要是因为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条件不一样。
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来讲。它主要受资本供应量的大小、活劳动量的多少和剥削程度高低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在资本供应量和活劳动量已定的前提下,提高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程度,可以增加剩余价值量。在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程度和资本有机构成已定的前提下,增加资本供应量,可以推动更多的活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价值量。等等。
对于剩余价值的实现来说。它主要受社会不同的生产部门的比例和现有社会消费力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比例不平衡,就会引起商品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如果供大于求就会导致生产出来的商品有部分卖不出去,导致部分商品的剩余价值难以实现。对于消费力来说,它主要是指社会的消费能力。而这一能力主要是取决于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购买力。这种购买力在工人那里受到资本家的剥削程度的制约,剥削程度越高,工人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越是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这种购买力在资本家那里受到积累规律的制约,资本家出于无限追逐和占有剩余价值的动机,不可能将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必然要按照一定的积累率,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积累。由于这些制约,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力常常落后于社会生产力,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商品以及剩余价值不能得到全部或顺利的实现。这样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之间就出现了矛盾。
第三,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剧烈。唯一的办法就是使市场(消费)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拓宽国内外市场范围和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容量的过程。而市场越是扩大,就越是与生产条件相脱离,进而出现新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这又迫使资本家用扩大生产的办法来解决。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就会在更大规模上重演。这种生产和消费循环反复的矛盾,暴露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局限性。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生产力“绝对发展”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特有限制”之间的矛盾
所谓生产力“绝对发展”,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主义出于无止境地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要求社会化生产突破任何限制而绝对地发展。所谓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特有限制”,就是指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只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或完全实现资本增值,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受资本主义这一有限的生产目的的制约。这种制约,对生产力的发展来讲是特有的。
生产力“绝对发展”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特有限制”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原因具体来说: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无止境地追求剩余价值,而实现这一目的,所要采取的手段就是使生产力能够突破任何限制而绝对发展。如果生产力不能无条件地发展,那么,就很难无止境地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也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过3次技术革命,使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生产社会化达到了一个空前惊人的高度。据有关资料统计,第一次科技革命,从1820至1870年的50年中,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世界增长了9倍。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893至1913的20年中,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1.5倍。第三次科技革命,从1950至1969的19年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增长了3倍以上。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只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在这一狭隘目的驱使下,必然会出现当资本增值需要生产力发展时,就千方百计地促进其发展,当资本增值需要客观存在停顿时,就不惜代价地去阻止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这种情况就常见。这样,生产力的“绝对发展”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特有限制”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可以这么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总是在限制中发展,在发展中受到限制。其结果必然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加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31
资本主义的优点:
由于资本主义在生产和经营中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对私营企业具有许多优势。资本主义的特征包括资本积累、竞争市场、定价体系、私有财产的承认和雇佣劳动。资本的私人所有者决定投资和价格分配。除了产生利润,资本主义的这些优势也与社会有关。
1、 资本主义是消费者驱动的
在资本主义结构的市场中,消费者可以根据广泛的选择可用性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竞争来选择他们想要的东西。资本主义的这些优势对消费者有利,并赋予个人创新新思想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消费者通常购买价格适中且质量最好的商品。这通常是社会主义经济所没有的。
2、 成本效益
资本主义强调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商品和供应品。资本主义的这一优点使供应商能够降低与消费者无关的其他商品的生产成本。
此外,为了平衡供需曲线,供应商不会生产过剩数量的商品。它为寻找降低成本的新方法创造了机会,使价格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竞争因素。
3、 资本主义促进经济
创新提高了商品的质量,最终增加了市场的需求。这种需求也将推动消费者并鼓励更多购买。
随着消费者的生活因购买的产品而得到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以选择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作为回报,鉴于私营企业可以比公共部门更有效地利用经济资源,这反过来会提高 GDP 价值。
4、 私营企业主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定价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确定产品的价格是资本主义的优势之一。没有政府干预或固定价格,资本主义专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定价因素通常取决于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库存可以完全根据市场需求上下波动。此外,资本主义为消费者提供了以最佳方式选择他们需要的任何物品的机会。政府无法决定消费者必须拥有什么或他们需要为此支付多少费用。
5、 公平价格是资本主义的主要优势之一
市场是自由运作的,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商品和服务。定价完全取决于供求关系。资本主义的这一优势延伸到投资和资金管理的其他要素。
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包括货币)的价格受消费者活动及其业务反应的推动。政府唯一可以发挥的作用是规范公平定价体系的规则。
第2个回答  2023-01-31
1、资本主义制度支持自由市场,促进经济发展。自由市场的竞争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提高消费者的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制度支持私有财产,促进投资和创新。私有财产的保护有利于投资者投资,促进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3、资本主义制度支持自由劳动,促进就业。自由劳动的环境有利于劳动者自由选择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4、资本主义制度支持自由贸易,促进国际贸易。自由贸易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