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主要情节

100字左右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

刘姥姥,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人物。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凤姐女儿巧姐的命运与她密切相关,巧姐判词和《留余庆》曲中均提及刘姥姥。这个老婆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刘姥姥在回目上出现了四次: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41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113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从篇幅上看,第6回、40回、41回三大整回,以及39回后半回、42回前半回、113回前半回、119回后半回,都是浓墨重彩的刘姥姥正传。

扩展资料

人物身份

“祖上曾做过一个小小京官,昔年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的知有此一门远族,余者皆不知也。目今其祖早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了。王成亦相继身故,有子小名狗儿,娶妻刘氏,生子小名板儿;又生一女,名唤青儿。”(第6回)

书中称呼“刘姥姥”,从板儿、巧姐之称。是知当初连宗时约定的名义辈分忽略不计,只认实际辈分。图示如下: 

第一代:无——————————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

第二代:王成之父(认了王夫人父亲作侄儿)——王夫人、凤姐之父以及王子腾等

第二代:王成,亲家刘姥姥——凤姐

第三代:王狗儿,嫡妻刘氏——巧姐

第四代:王板儿,王青儿———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0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

刘姥姥家因年关将近,却手头拮据,想起先祖做官时曾在京中认荣国府做了亲戚,便到荣国府讨些过年的钱。见到了当家的二奶奶王熙凤,凤姐将丫头们准备做冬衣的钱给了姥姥,为此刘姥姥十分感激她,并为将来救出凤姐的女儿巧姐埋下了伏线。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

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

人物经历

刘姥姥寡居多年,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她有一个女儿嫁给了与王夫人的娘家连过宗的王家子孙,叫王狗儿。刘姥姥本靠着两亩薄田度日,女婿王狗儿因一对儿女青儿板儿无人照看,便将她接到家中过活。刘姥姥靠女婿过活,便一心一意为女婿一家生计操劳着,这一年年关将近,家中贫寒,连过冬的一应吃穿都没钱置办。

王狗儿在家闲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刘姥姥看不过,便提出叫王狗儿寻王家救济,王狗儿觉得打嘴现世的不肯去。刘姥姥说出了极有劳动人民大智慧的话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刘姥姥便带着孙儿板儿,去了荣国府,寻找曾经的王家二小姐,如今的贾家荣国府二房的二太太王夫人,寻求救济。因此引出了红楼梦里两次经典的刘姥姥进荣国府,还带来孙儿王板儿和王熙凤的女儿贾巧姐的一段姻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7-19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候, 贾家败落, 贾母, 林黛玉都去世, 管理贾府的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没有了过去的指挥能力.穷苦的村妇刘姥姥成了唯一的依靠.凤姐对女儿巧姐说:"你的名字还是她起的呢, 就和干娘一样, 你给她请个安."她还一口答应了刘姥姥的做媒,将女儿嫁给屯乡中的大财主人家.凤姐偷偷告诉刘姥姥心神不宁如见鬼怪的样.求她替她祷告,在手腕上褪下一支金镯子用供献菩萨的银钱.刘姥姥一片好心道:"姑奶奶,不用那个.我们村庄人家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那用这些.就是我替姑奶奶求去, 也是许愿. 等姑奶奶好了,要花什么自己去花罢."凤姐只得留下金镯子,谢道:"姥姥,我的命交给你了.我的巧姐儿也是千灾百病的,也交给你了. "还真心邀请刘姥姥带着的外孙女儿青儿在荣国府住几天.
第3个回答  2016-04-18
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家因年关将近,却手头拮据,想起先祖做官时曾在京中认荣国府做了亲戚,便到荣国府讨些过年的钱。见到了当家的二奶奶王熙凤,凤姐将丫头们准备做冬衣的钱给了姥姥,为此刘姥姥十分感激她,并为将来救出凤姐的女儿巧姐埋下了伏线。
二进荣国府:刘姥姥为了感谢贾府的接济,将新鲜的蔬菜带来送给荣国府的人吃,因贾母想找个老人说话就把她叫去了,并请她游历了多住几天,游历了大观园。
三进荣国府:此时贾府已经败落,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姥姥为报答当年之恩,将巧姐从烟花巷中救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5-23
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贾母已经死了,凤姐病了,只好把独生女儿托付给刘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