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象”为话题写作文

我要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越多越好。要以“形象”为话题,最好是议论性散文。
材料要贴切现实生活,话题“fashion”一点就更好了。
谢谢谢谢谢谢啦~~~~

在漫长的人类生存史中,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劳动也创造了人类文明,包括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美术则属于前者,美术是占有一定的空间,以特定形象表达某种情感观念的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美术是实践的产物,它的起源早于科学技术的起源。远古时代,人们把野兽牙齿挂在脖子上,把一些动物的形象刻在石头上或画在身体上,以表示对神灵的敬仰;也有把不能食用但能够保存的较大部分如巨齿、尖角等供放在居住的洞穴中,作为一种生活的记录。这些就是早期的美术,也称装饰或工艺美术。
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经验与方法。早期的耕作技术使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种植农作物,并且进行狩猎,使他们的生活趋于安全与稳定,这样一来,他们才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的活动,而他们体内原始的审美意识也在渐渐萌发。随后的制陶、冶铁,建筑采矿、造船以及航天、计算机等等技术,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哥白尼创立日心说标志着自然科学的开始,17世纪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化学、光学、电力学、遗传学等等学科相继确立,人们也相继迎来了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信息时代,科技的步伐令我们追赶不暇。
技术与科学的出现和进步,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手段,揭开了美术的新篇章。如远古时代只有石凿技术以红土为材料,所以产生的岩画壁画粗犷豪放;新石器时代的制陶技术的产生,彩陶上面才能留下漂亮的几何图案和动物形花纹;治炼技术的发明,人们才可以浇铸出司母戊大鼎,金属质地的凿子才能雕出大卫等杰作;榨油技术的产生使凡•爱克兄弟发明了油画颜料,达•芬奇才可能留下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电脑技术的应用,才可能创造出那么多的经典电影画面,成为永恒的经典。
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美术的发展,如材料学分化工技术的进步使绘画产生了许多 新的画种,比如版画、水彩画、水粉画、色粉、丙烯、综合材质,电脑绘画等,同一画种因技法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派别,如油画的古典派、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以及中国画的工笔、写意、界画等等。
科技的发展还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纺织术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从最初的画在岩石上发展到画在布上,纸上或板上;电脑技术与功能的逐渐完善,使绘画从最初的写生临摹发展到电脑绘画以及全息美术作品生动逼真、声光电并用和三维动画等。
摄影术从上个世纪诞生起,对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产生着巨大影响。可是发明实用摄影术的路易•达盖尔青年时代却是一个画家,他为了找到降低油画肖像成本的机械小窍门,经过25年的摸索,终于发明了银版摄影术。虽然摄影技术的革新层出不穷,使人们的视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
由此可见,没有科学技术是可以产生美术的,但是脱离科学技术的美术却是缓慢发展的,科技与美术之间没有鸿沟,科技与美术相得益彰。
培根说过“当科学被应用到技术领域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革命”。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艺术家们开拓了许多神奇瑰丽的新世界。为了科技的进步,许多人都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那种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更是让人敬佩,这种精神是永不过时的,这也是他们能取得成功,科技能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原因,搞美术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在追求艺术创新的过程中,认真对待生活中的素材,仔细地观察事物和现象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创造出高于现实生活的作品。
科学与艺术不一样。科学的规律是进步的规律,艺术是越来越繁荣、越丰富,艺术不用进步的说话。过去晚上点松明、点茶油灯、点桐油灯、点蜡烛。屈原的辞望就说:“兰膏明烛,华灯错些”,指的当然不是电灯。过去步行、骑马坐轿,现在轮船、汽车、飞机,那是科学的恩泽。
艺术没有这种进步的要领,都要人亲历亲为,都要在人生百年短暂的时空中仓促完成。换一个人又要从头再来。科学明显地有经验、成果可以继承,在前人的阶梯上积累上升,感受到进步的缘由。艺术有如俄罗斯谚语所云:“不管你爷爷多高,你还要靠自己长大。”6000年前的仰韶彩陶,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高超的造型艺术作品——陶罐,有什么人敢于大胆地说可以超越它,比它进步呢!
当时仰韶的老祖宗生活简单,唱歌跳舞,自然都只能是彩陶似的原始形式,也没有录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记录下来,于是它就有一种让6000年以后,我们这些后学叹为观止的原始艺术深度,我们老祖宗高超手艺的艺术结晶。
艺术创作是一个人一生探险的结果。时代在进步,科学文明的演发,促成人们创作更丰富的作品,享受更丰富的艺术成果,从而人们更确信艺术区别于科学的那种特殊的手脑价值。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的孩子们,当然有权力继承父业,但是人们更重视的是齐、徐、李本人的创作精神。
毕加索最大的孩子,无所事事,享受的余音之余,不过是为老头子开开汽车,其余的孩子有些做手饰、有的做香水这类的生意。老一辈的辛勤钻研,很不可能像科学成就俱列的那样现对现、硬碰硬,它是一种更心灵的东西,何况还要紧紧跟上的手艺。买电脑,人们不在乎是不是盖茨本人经手的原作,买艺术品如果碰到假的,你就会气得死去活来。
艺术的发展
艺术有一个铁打的基础,都要凭人的智慧和手艺做出来。那么自然的美呢?客观的东西,也需要人来肯定,没有人,美的存在就没有依托。人不断地在探索美的新边疆,美越来越丰富、广阔。刚才讲的过去的仰韶就只有陶罐,没有更多的东西,现在当然更多了,绘画、造型艺术,什么都有。
在我小时候,我听滩国戏、高腔,然后是京戏、汉戏,现在我不晓得你们年轻人听过多少种东西了,白天晚上都有去处。那时的艺术天地没有现在广阔,当然现在的东西我也能听得下去,不过有时也受不了。反对的只有一种,就是没有文化的那种,歌词写得不通,前句不对后句,简单地讲我不喜欢香港唱的那种歌。我喜欢外国现代歌曲,中国(内地)的从古到现在我都喜欢。吵也不怕,亲吻也不怕,没有文化我怕。
艺术像希腊神话的大力士山神,没有谁比他更有力量。但是山神害怕离开上地,一离开就完了,最后他的敌人是把他捧起来,掐死的。艺术不能离开土地,离开人民,跟人民的生活,跟土地是连接在一起的。
18世纪的产业革命是近代艺术的催化剂,是现代美术的“产婆”。蒸汽机出现了,手和脚的力量增强了十万、百万倍。钢铁让世界立体化起来了,有了质量很高的钢铁,有了水泥,就有了高楼大厦,也有了时间同速度,有了汽车,让人的时间更多了,人更自由了。
由于人有了开发思想,以前的世界里荒凉的边疆,成了富强之源。像非洲,像阿拉伯,过去没有强项,现在交通发达了,有了现代化的设备,开发出了大量的石油。新城市的新高楼一座座崛起,新城市的新的概念,新的制度,新的习惯逐渐形成了。在这种情况下,于1875年开始出现了一群年轻人。
这些年轻的画家们对从前的世界产生了怀疑,我们以前的世界都是古铜色的吗?因为以前的画都是古铜色的。那太阳到哪里去了?太阳为什么不到画里面来呢?于是他们这帮人开始用颜料在一切景物上画出太阳光的效果。这样一种发明在当时的传统老画家心眼里面,感觉是大逆不道的,因此,不让他们到展览馆里展出。于是他们只好在展览馆的外面搭个棚子,开画展。
那些大人先生们看了这些画之后就骂他们,说这算什么画,简直是印象派嘛!所以印象派这个名词是骂出来的。在当时,这个名词是贬义词。到了25年以后,有位学者看了画家莫奈(C.Monet,1840—1926)的画。其中有三张,画的都是同一个教堂的门口,一张画是早晨,一张画是中午,一张画是晚上,构图都相同。早上的画是蒙蒙的,中午是强烈的阳光,晚上是发红的黄昏的落日的反映。
这位老先生曾经反对过他们,看了莫奈的画之后的一天早上经过教堂的门口,发现门边的景色真像莫奈所画的一样,感到震惊。原来世界上还这么美,还可以这么画,美还可以这么去表现。莫奈把人对于美的概念开辟出了新天地,打开了他们的眼界,叫醒了他们。后来印象派在表现上、题材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所以,一切的绘画到了19世纪以后为什么变化那么大,都是因为交通发达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的原因。
有一位19世纪早期的画家马奈(E.Manet,1832—1883)画了一幅画,叫《草地上的午餐》,画面是巴黎附近的黑森林,一群绅士们同一些裸体女孩在午餐。大人先生们认为这大逆不道,怎么可以同一些一丝不挂的女孩子在一起呢?!骂了一阵之后,脑子也开窍了,原来题材可以这么去捕捉。
下面的这个印象派画家更厉害,叫高更(P.Gauguin,1848—1903),他跑到太平洋的一个岛上去,跟土人生活在一起,自己参与了生活。画了很多的好作品带回来,还带回了很多原始的艺术雕刻,使人们认识到了原始风土艺术的美。高更认为画什么并不重要,怎么画是重要的,强调为画而画。跟中国画家强调笔法、墨色一样,他强调比较。
那时还没有发明彩色胶卷,但他对颜色的理论跑到彩色胶卷的前面了。他说颜色蓝的和黄的合起来是绿的,如果把蓝点子和黄点子点在一起,不把它合起来,分开来点,老远看起来,绿的颜色就动了,跳起来了。合起来点就弱了。
到后来有一个画家塞尚,是印象派最后一个大画家。他在绘画的方法上,讲出了自己的妙处。他认为形体都是一块块堆积起来的,那么也就可以用一块一块的颜色增强体积感,一个平面一个平面地画。这个主张提出并画出一些很妙的画之后,出现了像毕加索这些人。毕加索在他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夸张、更形象、更巧妙的表现,画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画。
在今天看来,那些画表现了纯绘画中的那些妙处,不是一般的现实主义的画或者历史画。这就又兜回到了我们的八大山人,兜回到以后的齐白石的画上来了。艺术的士地面积不大,但是艺术不停地在打圈,越打圈越高,而且定点的位置就那么几样,不过高度不同了,是以这种方式在上升的。
城市大量出现以后,人都集中到了现代都市,变成了现代城市的奴隶。城市犹如大自然的山脉一样巍峨。早晚的光、颜色的变化,成为新艺术的温床。那时音乐界的德瓦夏克——捷克人,在美国音乐学院任第一任院长,他的交响乐《致新大陆》,打破了以前古典音乐的要领。美国第一个交响乐家盖茨温的《蓝色狂想曲》《美国人在巴黎》也都奏出了新世纪的声音。
有了城市,有了新的生活,才会出现这样的音乐,这样的绘画,这样的美术,创造了新的艺术。新的艺术是一代一代发展起来的,越来越繁荣,不是一种进步。我到美国一所大学里去,那里搞艺术的先生们、教授们要给来访的中国人上上课,我们美术代表团只两个人,一个是华君武,一个是我,我们开玩笑说咱们轮流作团长。
那些人要给我们上课,讲的东西很幼稚。他们要给我们讲一讲现代艺术,主要意思是我们的艺术是进步的,你们的艺术是落后的。我就告诉他们,艺术没有落后进步的问题,只有繁荣,它不像科学,我说有些事情你们并不清楚,我讲给你们听,倒过来我就给他们讲了两个钟头,听者有很多人。后来一个人又说你们中国人不懂得空间,另一个美国教授又把他臭骂了一顿,说你懂什么,空间是中国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25
形象

每一个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形象:文明自律的,粗俗放任的,畏缩不前的,朝气蓬勃的,委靡不振的……

请以“形象”为话题,不拘泥于文体,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现实生活,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一个人的形象是由内在的品质决定的。如想拥有一个文明自律朝气蓬勃的形象,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一个良好的观念,其次要从行为上一点一滴做起。形象有正面、反面之分。各个领域各种职业也有不同的形象要求,单就文学上来讲,历来的诗人、作家们就给我们创造了许许多多给人启迪的形象,在新的世纪我们为自己的形象应该设计一下,展现出一个新的面貌。

NO.1

乍一看题,着实令我一惊,这题目真是大得吓人,但仔细想想,我也应该算是一个跨世纪的公民吧,而且每天还在和不少的公民打交道,权且让我来小小地设计一下跨世纪公民的形象吧。

今天早上刚一下楼,便看见了身穿红马甲的“小红帽”。他们每天都准时为楼里的人投递《北京青年报》,风里来雨里去,从未间断过。尽管清晨还有微微的凉意,但他们的背后总是被汗水浸湿一大片。对,跨世纪公民应该具备这种勤奋、任劳任怨的精神。我想像中的跨世纪公民开始有轮廓了。

我骑上车还没走几步,就看见了熟悉的身影,那是路口修车的大爷,他操着一口京腔,声如洪钟,一看就是个地道的老北京。这位大爷有着一手修车的绝活。有时看他修车甚至成为一种享受,请他修车的人常常要排队,可是价钱却总是十分便宜。这不,还离他很远,就看见他冲我摆摆手,听见那浑厚的声音响起:“丫头,这么早就走了。”又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北京公民。我心中的跨世纪公民的形象更丰满了一点:他具有着老北京所特有的热情、开朗和实在。

一路上,看到不少的路人行色匆匆,或疾步在人行道上,或骑车飞快地奔向目的地。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这个社会而努力着。

我的跨世纪公民的形象也在不断地丰富着,他有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勇于开拓的工作作风。对,他还应该有着尊敬老人的爱心,就像刚才那位给老人让路的司机,还应该有着……

“你瞎了眼了,会不会骑车呀!”一声大吼在耳边炸开。我心头一惊,回头看见后面一个带小孩的父亲正冲我怒目圆睁,我想我当时一定在他的怒视下如一只待宰的羊羔,瑟瑟发抖。在他冲我劈头盖脸一顿斥责之后,我终于明白,刚才自己一发愣,差点造成“追尾”事故。

看着他骂完我后,心满意足地扬长而去,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似乎有些失望地散开了。我“狠狠”地在公民的形象上添上了一笔:他应该有风度、有涵养,不可以像刚才那位父亲那样“声如雷霆,目如明炬”;还有,跨世纪的公民不可以作“看客”,要具备起码的同情心和对他人的尊重,成为鲁迅先生笔下“真正的中国的脊梁。”

来到学校,看到几日不见的同学们,备感亲切,大家齐心协力将桌椅摆整齐,然后嘁嘁喳喳议论着刚刚结束的高考,议论着美国第3次拦截导弹防御系统实验的失败,还议论着即将到来的暑假。我感受着年轻特有的朝气蓬勃,所以在形象设计上最后添上一笔:跨世纪公民应该有着像21世纪一样崭新的蓬勃的活力与朝气。看着我笔下这个跨世纪的公民,未免还是有些单薄。不过,没关系,21世纪到来了,我们都成为了跨世纪的公民,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形象。

简评:构思新颖、巧妙,本文以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联起生活的4个片断,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画龙点睛式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感受,使跨世纪公民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人物生动、逼真、传情。

NO.2

古往今来,人们有关形象的认识总局限于“绣花枕头”、肤浅不可靠的圈子里。其实不然,形象在呼吁诚信提倡文明的今天是不容忽视的。

所谓形象就是内在品质的外部表现。你可以用温文的语言塑造你良师的风范。你可以用精致的套装美化你白领的形象,假若没有形象的诠释与展现,你怎么释放你内在的魅力呢?有这样一部 电影,讲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家饮料厂历经风雨的经营,由于厂长观念陈旧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迟迟不肯改换落后的玻璃包装,致使产品销路不旺,几尽倒闭之际厂长的儿子建议父亲重新包装,结果该厂以其原有的品质保证和新包装的“护驾”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同样是高质量的商品改换了包装就有如此大的转机,这难道不是这种商品的外在形象展示了内在的品质吗?毕竟形象是给人最直接最明了的讯号,能够唤起人们的信赖,可见有形象总比没形象好。

形象有了是不是就万事俱备了呢?当然不是,形象也有美丑之分。2001年的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各国领导人身着设计师精心设计两年才新鲜出炉的唐装,给世界人民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样这种美的形象也传达了与各国之间平等合作同舟共济的友好关系;又不失时机的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新形象,使以前东亚病夫和贫弱民族的形象全然不见了。这种成功的形象同时也渗透着全新的理念——中国的,世界的!与之相反,我们经常看见一些坐高级轿车的官员出入在一些不适宜的场所,恣意挥霍公款,过着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把国家公仆的形象毁之殆尽。一个人的丑陋形象影响了国家的利益,这种丑恶的形象难道不应该杜绝吗?打碎丑陋的形象,树立美好的形象,才是当务之急,因为形象对我们太重要了。

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不能轻视形象问题,我们要在提高本身素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树立国家的、企业的、个人的形象,让人们可以透过良好的形象洞悉我们优秀的内在本质。而当前仍有人不顾集体形象,就像上述的官吏所为,实在令人发指。

树立形象、树立好的形象,这是不能随意弃之的。

简评:本文论证层层推进,一看就觉得作者的思维条理清楚,而且非常严谨。首先联系现实生活论证形象的重要性,然后论及到形象也有美丑之分,必须具有美的形象,这样论述不仅仅浮于表面了,而涉及到了人们的内在品质方面了,一步比一步深刻。

NO.3

暖暖的阳光柔柔洒在我青春的额角上,

静静望着窗外斑驳的楼房。

独自坐在阅览室的窗边,

深深思考一个又一个不朽的形象。

我视友谊为神秘的香格里拉令人向往,

所以高山流水只为唯一的知音弹唱。

鲍叔牙一生都信任他的好友管仲,

但我深为渣滓洞中磨难炼起的信任颂扬。

爱情是一个永恒不老的话题,

可惜古人只能想像树环抱蝶双飞。

如今已不再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

但琼瑶席绢式的虚幻恋情让我迷惘。

爱国之情任何时候都是崇高至上,

于是屈原、岳飞万古流芳。

于谦吟道:“粉骨碎身浑不怕”,

毛泽东更要“敢叫日月换新天”。

窗外孩子的笑声如银铃般丁冬作响,

想起了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悲伤的童年时光,

善良的美人鱼你还好吗?

白雪公主正在和王子幸福地度过快乐时光。

我欣赏一个个自由不羁的灵魂,

于是庄子化作鹏飞在九万里的高空上。

俯瞰正在“散发弄扁舟”的酒仙,

和茫茫天际中的独钓寒江雪。

我曾为普罗米修斯的坚韧感动,

我曾赞叹弗朗西斯的执著顽强,

当我为保尔的钢铁意志欢欣鼓舞,

我明白是这些坚强的形象给我力量。

我喜欢一个人抱着书发呆,

任思绪在文学长河自由荡漾。

那些正义善良美丽的化身,

时刻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

干涸的心灵为他们而滋润,

迷惘时前方亮起不熄的灯光。

伟大的艺术家们已去了,

留下的,

却是一个个不朽的形象。

简评:本文内容丰富,列举了文学中各类形象,集中表达了形象对自己的鼓舞作用。语言凝练精彩,作者写了代表友谊的形象、代表爱情的形象、爱国形象、童年形象、自由形象、坚强形象,读完后深深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所打动。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议论文看第2篇

一个人的形象是由内在的品质决定的。如想拥有一个文明自律朝气蓬勃的形象,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一个良好的观念,其次要从行为上一点一滴做起。形象有正面、反面之分。各个领域各种职业也有不同的形象要求,单就文学上来讲,历来的诗人、作家们就给我们创造了许许多多给人启迪的形象,在新的世纪我们为自己的形象应该设计一下,展现出一个新的面貌。

NO.1

乍一看题,着实令我一惊,这题目真是大得吓人,但仔细想想,我也应该算是一个跨世纪的公民吧,而且每天还在和不少的公民打交道,权且让我来小小地设计一下跨世纪公民的形象吧。

今天早上刚一下楼,便看见了身穿红马甲的“小红帽”。他们每天都准时为楼里的人投递《北京青年报》,风里来雨里去,从未间断过。尽管清晨还有微微的凉意,但他们的背后总是被汗水浸湿一大片。对,跨世纪公民应该具备这种勤奋、任劳任怨的精神。我想像中的跨世纪公民开始有轮廓了。

我骑上车还没走几步,就看见了熟悉的身影,那是路口修车的大爷,他操着一口京腔,声如洪钟,一看就是个地道的老北京。这位大爷有着一手修车的绝活。有时看他修车甚至成为一种享受,请他修车的人常常要排队,可是价钱却总是十分便宜。这不,还离他很远,就看见他冲我摆摆手,听见那浑厚的声音响起:“丫头,这么早就走了。”又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北京公民。我心中的跨世纪公民的形象更丰满了一点:他具有着老北京所特有的热情、开朗和实在。

一路上,看到不少的路人行色匆匆,或疾步在人行道上,或骑车飞快地奔向目的地。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这个社会而努力着。

我的跨世纪公民的形象也在不断地丰富着,他有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勇于开拓的工作作风。对,他还应该有着尊敬老人的爱心,就像刚才那位给老人让路的司机,还应该有着……

“你瞎了眼了,会不会骑车呀!”一声大吼在耳边炸开。我心头一惊,回头看见后面一个带小孩的父亲正冲我怒目圆睁,我想我当时一定在他的怒视下如一只待宰的羊羔,瑟瑟发抖。在他冲我劈头盖脸一顿斥责之后,我终于明白,刚才自己一发愣,差点造成“追尾”事故。

看着他骂完我后,心满意足地扬长而去,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似乎有些失望地散开了。我“狠狠”地在公民的形象上添上了一笔:他应该有风度、有涵养,不可以像刚才那位父亲那样“声如雷霆,目如明炬”;还有,跨世纪的公民不可以作“看客”,要具备起码的同情心和对他人的尊重,成为鲁迅先生笔下“真正的中国的脊梁。”

来到学校,看到几日不见的同学们,备感亲切,大家齐心协力将桌椅摆整齐,然后嘁嘁喳喳议论着刚刚结束的高考,议论着美国第3次拦截导弹防御系统实验的失败,还议论着即将到来的暑假。我感受着年轻特有的朝气蓬勃,所以在形象设计上最后添上一笔:跨世纪公民应该有着像21世纪一样崭新的蓬勃的活力与朝气。看着我笔下这个跨世纪的公民,未免还是有些单薄。不过,没关系,21世纪到来了,我们都成为了跨世纪的公民,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形象。

简评:构思新颖、巧妙,本文以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联起生活的4个片断,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画龙点睛式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感受,使跨世纪公民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人物生动、逼真、传情。

NO.2

古往今来,人们有关形象的认识总局限于“绣花枕头”、肤浅不可靠的圈子里。其实不然,形象在呼吁诚信提倡文明的今天是不容忽视的。

所谓形象就是内在品质的外部表现。你可以用温文的语言塑造你良师的风范。你可以用精致的套装美化你白领的形象,假若没有形象的诠释与展现,你怎么释放你内在的魅力呢?有这样一部 电影,讲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家饮料厂历经风雨的经营,由于厂长观念陈旧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迟迟不肯改换落后的玻璃包装,致使产品销路不旺,几尽倒闭之际厂长的儿子建议父亲重新包装,结果该厂以其原有的品质保证和新包装的“护驾”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同样是高质量的商品改换了包装就有如此大的转机,这难道不是这种商品的外在形象展示了内在的品质吗?毕竟形象是给人最直接最明了的讯号,能够唤起人们的信赖,可见有形象总比没形象好。

形象有了是不是就万事俱备了呢?当然不是,形象也有美丑之分。2001年的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各国领导人身着设计师精心设计两年才新鲜出炉的唐装,给世界人民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样这种美的形象也传达了与各国之间平等合作同舟共济的友好关系;又不失时机的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新形象,使以前东亚病夫和贫弱民族的形象全然不见了。这种成功的形象同时也渗透着全新的理念——中国的,世界的!与之相反,我们经常看见一些坐高级轿车的官员出入在一些不适宜的场所,恣意挥霍公款,过着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把国家公仆的形象毁之殆尽。一个人的丑陋形象影响了国家的利益,这种丑恶的形象难道不应该杜绝吗?打碎丑陋的形象,树立美好的形象,才是当务之急,因为形象对我们太重要了。

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不能轻视形象问题,我们要在提高本身素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树立国家的、企业的、个人的形象,让人们可以透过良好的形象洞悉我们优秀的内在本质。而当前仍有人不顾集体形象,就像上述的官吏所为,实在令人发指。

树立形象、树立好的形象,这是不能随意弃之的。

简评:本文论证层层推进,一看就觉得作者的思维条理清楚,而且非常严谨。首先联系现实生活论证形象的重要性,然后论及到形象也有美丑之分,必须具有美的形象,这样论述不仅仅浮于表面了,而涉及到了人们的内在品质方面了,一步比一步深刻。

NO.3

暖暖的阳光柔柔洒在我青春的额角上,

静静望着窗外斑驳的楼房。

独自坐在阅览室的窗边,

深深思考一个又一个不朽的形象。

我视友谊为神秘的香格里拉令人向往,

所以高山流水只为唯一的知音弹唱。

鲍叔牙一生都信任他的好友管仲,

但我深为渣滓洞中磨难炼起的信任颂扬。

爱情是一个永恒不老的话题,

可惜古人只能想像树环抱蝶双飞。

如今已不再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

但琼瑶席绢式的虚幻恋情让我迷惘。

爱国之情任何时候都是崇高至上,

于是屈原、岳飞万古流芳。

于谦吟道:“粉骨碎身浑不怕”,

毛泽东更要“敢叫日月换新天”。

窗外孩子的笑声如银铃般丁冬作响,

想起了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悲伤的童年时光,

善良的美人鱼你还好吗?

白雪公主正在和王子幸福地度过快乐时光。

我欣赏一个个自由不羁的灵魂,

于是庄子化作鹏飞在九万里的高空上。

俯瞰正在“散发弄扁舟”的酒仙,

和茫茫天际中的独钓寒江雪。

我曾为普罗米修斯的坚韧感动,

我曾赞叹弗朗西斯的执著顽强,

当我为保尔的钢铁意志欢欣鼓舞,

我明白是这些坚强的形象给我力量。

我喜欢一个人抱着书发呆,

任思绪在文学长河自由荡漾。

那些正义善良美丽的化身,

时刻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

干涸的心灵为他们而滋润,

迷惘时前方亮起不熄的灯光。

伟大的艺术家们已去了,

留下的,

却是一个个不朽的形象。

简评:本文内容丰富,列举了文学中各类形象,集中表达了形象对自己的鼓舞作用。语言凝练精彩,作者写了代表友谊的形象、代表爱情的形象、爱国形象、童年形象、自由形象、坚强形象,读完后深深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所打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6-26
时尚入眼 风从口出——我们如何看待“时尚话语”

在原则问题上,要坚若磐石;在兴趣问题上,则要顺应潮流。

——美国谚语

当今社会不仅人人在穿着上考究一番,追求潮流,“武装到牙齿”,而且连谈吐举止也不肯放过:网络里铺天盖地地用到“美眉”、“愤青”等词,电视里“好男儿” 、“舞林”如同日常用品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于是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涂了一层叫做时尚的东西,每句话里都加上了一个时尚类的修饰。

其实,每个时代都会有它的时尚,也因为有了时尚,社会生活才会多姿多彩。时尚因为新奇而流行,时尚是现实流行的趋势,是青春和社会发展的象征。

汉代有这样一首歌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目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衣匹帛。”意思是说,城里人喜欢什么样的梳妆,传到城外,城外四周的人就会跟随这种时尚;城里人喜欢什么样的服装,传到四方,四方的人都会竞相模仿。可见,古代也有赶时髦的风气,而且时尚往往是从中心向地区传播。如果说时尚的外表是社会经济的产物,那么时尚话语则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

然而,“时尚话语”如果缺乏实质,那就是人云亦云、邯郸学步了。

俄国文学批评家赫尔岑年轻时,在一次宴会上被流行音乐的轻佻弄得很厌烦,便用手捂住耳朵,主人见了,说:“演奏的可是当下最流行的乐曲呀!” 赫尔岑则反问道:“流行的难道就一定高尚吗?”主人听了又反问道:“不高尚的又怎么流行?” 赫尔岑朗声大笑:“那么,流行性感冒也高尚吗?”主人哑口无言。

是啊,时尚一旦不能表里如一,就会让人苦笑不得。试想一下,如果“美眉”们个个都是东施效颦,“愤青”们个个都呼噜打到晌午,这个时代还会充满青春和活力吗?

总而言之,时尚话语是大众化的需求,因为我们不想看到“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悲哀。然而,盲从盲动亦不是明智之举。万事从口出,我们要在口中守住现代都市人最后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