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慢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简述慢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并用所学病理知识解析慢性肾小球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临床表现?急急急急!!!!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病理变化】

肉眼观:

双肾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不清。肾盂周围脂肪增多。即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镜下观:

①病变的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肾小管萎缩或消失,间质纤维化使肾小球集中,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②病变较轻的肾单位代偿性改变,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腔内可出现各种管型。

③肾内细、小动脉玻璃样变,内膜增厚,管腔狭窄。

【临床病理联系】

早期可有食欲差、贫血、呕吐、乏力和疲倦等症状,有的病人则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或氮质血症、水肿。

晚期主要症状为慢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为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①多尿、夜尿、低比重尿——大量肾单位破坏,功能丧失。

②高血压——肾小球硬化和严重缺血,肾素分泌增多;高血压导致细、小动脉硬化,肾缺血加重,使血压持续增高。

③贫血——肾组织破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

④氮质血症和尿毒症——大量肾单位受损使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参考资料: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