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冰心散文!!!。。。

我现在求四篇冰心的散文。。。

要完整的原文。。。。

如果可以的话。。

可以在后面写上赏析吗?。。100字左右。。。。

谢谢。。。
我已经有以下几篇。。。。

小桔灯。。我把春天吵醒了。。。南归。。。樱花赞。。。空巢。。。霞。。

谢谢。。。

  冰 神

  白茫茫的地上,自己放着风筝,一丝风意都没有——
  [yang]起来了,愈飞愈紧,却依旧是无风。抬头望,前面
  矗立着一座玲珑照耀的冰山;峰尖上庄严地站着一位女神,眉
  目看不分明,衣裳看不分明,只一只手举着风筝,一只手指着
  天上——
  天上是繁星错落如珠网——

  一转身忽惊,西山月落凉阶上,照着树儿,射着草儿。
  这莫是她顶上的圆光,化作清辉千缕?

  是真?是梦?我只深深地记着:
  是冰山,是女神,是指着天上——

  —九二一年八月二十日追记。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1年8月26日,后收入诗
  集《春水》。)
  一 朵 白 蔷 薇

  怎么独自站在河边上?这朦胧的天色,是黎明还是黄昏?
  何处寻问,只觉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中间杂着几朵白蔷薇。
  她来了,她从山上下来了。靓妆着,仿佛是一身缟白,手
  里抱着一大束花。
  我说,“你来,给你一朵白蔷薇,好簪在襟上。”她微笑
  说了一句话,只是听不见。然而似乎我竟没有摘,她也没有戴,
  依旧抱着花儿,向前走了。
  抬头望她去路,只见得两旁开满了花,垂满了花,落满了
  花。

  我想白花终比红花好;然而为何我竟没有摘,她也竟没有
  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为何不随她走去?

  都过去了,花也隐了,梦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
  戴?

  一九二一年八月二十日追记。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1年8月26日,后收入
  诗集《春水》。)

  《繁星春水》是大作家冰心的诗歌集,里面的内容是冰心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这两本书含蓄隽永、富于哲理,很受大家的欢迎,因此成了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书目。
  “聪明人,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吧!她只是毫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的春光。”诗歌集里,我最欣赏的就是这首诗了。我从前就是个爱幻想的人,天天沉迷于对未来的幻想,而不能明智地改善现在。我小时都会幻想自己的未来多么的成功,多么一帆风顺、无与伦比,但那仅仅就是幻想中的开得一朵尤其艳丽而遥不可及的花儿,不是现实,我那时学习就是因为“爱想而不爱做”变得一点也不用心,成绩也是日益地跟不上。天天幻想,很多时候会与难得的大好机会擦肩而过,我记得是我二年级的时候,数学计算比赛,其他同学全都跃跃欲试,积极准备着,而我却想象自己一定会有好成绩,到了比赛时,一看试题,就傻眼了,大部分同学都上榜了,我却一鼻子灰,那时是追悔莫及呀!喜爱幻想,而没有一点意向想努力去争取现时中真正香味扑鼻的花,那就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白日梦!我们都应该把幻想的花扔掉,去摘真的鲜花!
  冰心的诗也带着一丝愁绪,却更加能体现诗中的含义,同时也鞭策着人们。如这首:
  老年人对小孩说:
  “流泪罢,
  叹息罢,
  世界多么无味呵!”
  小孩笑着说:
  “饶恕我,
  先生!
  我不会设想我所未经过的事。”
  小孩子对老年人说:
  “笑罢,
  跳罢,
  世界多么有趣啊呵!”
  老年人叹着说:
  “原谅我,
  孩子!
  我不忍回忆我所已经过的事。”
  我读了这首诗,真想成为里面那热爱生活、天真烂漫的孩子。那老人,他没有快乐的从前,到了老年,已经衰老,想到以前的事,只有一个词“不堪回首”。因为他没有细心仔细地观察社会,所以很无聊。我不想成为他,我也曾觉得世界很无聊过,每天做同样的事,太乏味了,但只要你看得远一些,你就会觉得世界多美好、充满期待,我相信,诗中的小孩,等他到了老年,他一定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我其实不喜欢看诗,但冰心的这本《繁星春水》让我改变了,诗中的意境与精髓一定能让让你回味、赞叹!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 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自转。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在这里,冰心把“快乐”比作“一抹微云”,把“痛苦”比作“压城的乌云”,说它们“相生相成、互相衬托”,共同构成了生命的“美丽的黄昏”。这就使她的作品不再停留在以往那种纯理想主义的诗美人生的追求上,而直面生活的多种色调,正视人生的痛苦。与悲观主义者不同的是,在冰心的世界中,痛苦亦成为人生的一种景象,成为美丽人生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种体验意味着冰心正不断走向深邃。
  冰心散文以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率真、感情的纤细幽深打动读者。而最属于她个人的、最能显示她艺术个性的还是她唱出的动人的爱的颂歌。她用艺术拥抱人生,她的作品的意蕴正是其人生的意蕴。她从现实人事的种种纠葛烦恼中超越出来,而乐于从总体上品尝人生况味。把自然人生化,使之有了可触摸的实质性的生命;把母爱、童真作为体认人生美好底蕴的一条通道。她含着微笑看人生,相信“爱”能引导人们向善 向美。母爱、童贞、自然,这三者构成了她爱的世界。她赞美母爱,曾深情地说,“这样浓深,这般沉挚,开天辟地的爱情啊!愿天下一切有知,都来颂赞!”她认定,母爱可以引导人类走向新的文明,靠着它,便能建造一个“个个自由、个个平等”的世界;她赞美童贞,描绘儿童稚气娇憨的情态,欣赏他们的智慧聪颖。她觉得,大人的世界充满互相残杀、争权夺利,而儿童的世界是纯真无邪、互爱互怜的,她多么希望人类能再观这美好的童年;同样,冰心倾心自然也表现了一种追寻,希望在自然的清新里,平息人间的恶斗,融化人类的怨嗔。为此,她常常徜徉于大自然,流连忘返,与大海为友,与湖泊作伴。春风、秋云、碎雪、微雨、明月、星晨,无不倾注她美好的情思和善良的祝愿。她对人类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她希望人们真挚地去爱、去共同创造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
  茅盾在《冰心论》中说: “在所有‘五四’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属于她自己。”是的,冰心属于她自己,她的独特性恰恰在于她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种本原性的追问和解答,她执著探究的是那个概念化、对象化之前的本真的、活生生的世界,她属于历史,也属于今天,更属于不老的散文天地。

  樱花赞

  樱花是日本的骄傲。到日本去的人,未到之前,首先要想起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樱花。你若是在夏秋之间到达的,日本朋友们会很惋惜地说:“你错过了樱花季节了!”你若是冬天到达的,他们会挽留你说:“多呆些日子,等看过樱花再走吧!”总而言之,樱花和“瑞雪灵峰”的富士山一样,成了日本的象征。
  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在东京的青山墓地看,上野公园看,千鸟渊看……;在京都看,奈良看……;雨里看,雾中看,月下看……日本到处都是樱花,有的是几百棵花树拥在一起,有的是一两棵花树在路旁水边悄然独立。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弥漫的樱花气息里!
  我的日本朋友告诉我,樱花一共有三百多种,最多的是山樱、吉野樱和八重樱。山樱和吉野樱不像樱花那样地白中透红。也不像梨花那样地白中透绿,它是莲灰色的。八重樱就丰满红润一些,近乎北京城里春天的海棠。此外还有浅黄色的郁金樱,枝花低垂的枝垂樱,“春分”时节最早开花的徒岸樱,花瓣多到三百余片的菊樱……掩映重叠、争妍斗艳。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樱花歌中有:
  …………………
  墨江泼绿水微波 日本樱花
  万花掩映江之沱
  倾城看花奈花何
  人人同唱樱花歌
  …………………
  花光照海影如潮
  游侠聚作萃渊薮
  …………………
  十日之游举国狂
  岁岁驩虞朝复暮
  …………………
  这首歌写尽了日本人春天看樱花的举国若狂的盛况。“十日之游”是短促的,连阴之后,春阳暴暖,樱花就漫山遍地的开了起来,一阵风雨,就又迅速地凋谢了,漫山遍地又是一片落英!日本的文人因此写出许多“人生短促”的凄凉感喟的诗歌,据说樱花的特点也在“早开早落”上面。
  也许因为我是个中国人,对于樱花的联想,不是那么灰黯。虽然我在一九四七年的春天,在东京的青山墓地第一次看樱花的时候,墓地里尽是些阴郁的低头扫墓的人;间以喝多了酒引吭悲歌的醉客,当我穿过圆穹似地莲灰色的繁花覆盖的甬道的时候,也曾使我起了一阵低沉的感觉。
  今年春天我到日本,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我到处都看了樱花,在东京,大阪,京都,箱根,镰仓……但是四月十三日我在金泽萝香山上所看到的樱花,却是我所看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四射的樱花!
  四月十二日,下着大雨,我们到离金泽市不远的内滩渔村去访问。路上偶然听说明天是金泽市出租汽车公司工人罢工的日子,金泽市有十二家出租汽车公司,有汽车二百五十辆,雇用着几百名的司机和工人。他们为了生活的压迫,要求增加工资,已经进行过五次罢工了,还没有达到目的,明天的罢工将是第六次。
  那个下午,我们在大雨的海滩上,和内滩农民的家里,听到了许多工农群众为反对美军侵占农田作打靶场奋起斗争终于胜利的种种可泣可歌的事迹。晚上又参加了一个情况热烈的群众欢迎大会,大家都兴奋得睡不好觉。第二天早起,匆匆地整装出发,我根本把今天汽车司机罢工的事情,忘在九霄云外了。
  早晨八点四十分,我们从旅馆出来,十一辆汽车整整齐齐地摆在门口。我们分别上了车,徐徐地沿着山路,曲折而下。天气晴明,和煦的东风吹着,灿烂的阳光晃着我们的眼睛……
  这时我才忽然想起,今天不是汽车司机们罢工的日子么?他们罢工的时间不是从早晨八时开始么?为着送我们上车,不是耽误了他们的罢工时刻么?我连忙向前面和司机同坐的日本朋友询问究竟。日本朋友回过头来微微地笑说:“为着要送中国作家代表团上车站,他们昨夜开个紧急会议,决定把罢工时间改为从早晨九点开始了!”我正激动着要说一两句道谢的话的时候,那位端详稳静、目光注视着前面的司机,稍稍地侧着头,谦和地说:“促进日中人民的友谊,也是斗争的一部分呵!”
  我的心猛然地跳了一下,像点着的焰火一样,从心灵深处喷出了感激的漫天灿烂的火花……
  清晨的山路上,没有别的车辆,只有我们十一辆汽车,沙沙地飞驰。这时我忽然看到,山路的两旁,簇拥着雨后盛开的几百树几千树的樱花!这樱花,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地,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采流光。当曲折的山路被这无边的花云遮盖了的时候,我们就像坐在十一只首尾相接的轻舟之中,凌驾着骀荡的东风,两舷溅起哗哗的花浪,迅捷地向着初升的太阳前进!
  下了山,到了市中心,街上仍没有看到其他的行驶的车辆,只看到街旁许多的汽车行里,大门敞开着,门内排列着大小的汽车,门口插着大面的红旗,汽车工人们整齐地站在门边,微笑着目送我们这一行车辆走过。 樱花
  到了车站,我们下了车,以满腔沸腾的热情紧紧地握着司机们的手,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帮忙,并祝他们斗争的胜利。
  热烈的惜别场面过去了,火车开了好久,窗前拂过的是连绵的雪山和奔流的春水,但是我的眼前仍旧辉映着这一片我所从未见过的奇丽的樱花!
  我回过头来,向着同行的日本朋友:“樱花不消说是美丽的,但是从日本人看来,到底樱花美在哪里?”他搔了搔头,笑着说:“世界上没有不美的花朵……至于对某一种花的喜爱,却是由于各人心中的感触。日本文人从美而易落的樱花里,感到人生的短暂,武士们就联想到捐躯的壮烈。至于一般人民,他们喜欢樱花,就是因为它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给人民带来了兴奋喜乐的春天的消息。在日本,樱花就是多!山上、水边、街旁、院里,到处都是。积雪还没有消融,冬服还没有去身,幽暗的房间里还是春寒料峭,只要远远地一丝东风吹来,天上露出了阳光,这樱花就漫山遍地的开起!不管是山樱也好,吉野樱也好,八重樱也好……向它旁边的日本三岛上的人民,报告了春天的振奋蓬勃的消息。” 樱花
  这番话,给我讲明了两个道理。一个是:樱花开遍了蓬莱三岛,是日本人民自己的花,它永远给日本人民以春天的兴奋与鼓舞;一个是看花人的心理活动,做成了对于某些花卉的特别喜爱。金泽的樱花,并不比别处的更加美丽。汽车司机的一句深切动人的、表达日本劳动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的话,使得我眼中的金泽的漫山遍地的樱花,幻成一片中日人民友谊的花的云海,让友谊的轻舟,激箭似地,向着灿烂的朝阳前进!
  深夜回忆,暖意盈怀,欣然提笔作樱花赞。
  冰心的《樱花赞》历来脍炙人口.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选入中专语文教材以来,许多教师爱不释手,乐于执教.有的教师特别偏爱文章的第一部分(1至5自然段),认为作者把樱花品种之多,遍布之广,姿色之美以及日本人民对樱花 樱花的特殊感情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写得很美.有的老师则欣赏文章的第二部分(6至10自然段),以为文章的第一部分固然写得很美,但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深刻地提示了主题,歌颂了中日人民的友谊.而且这部分的语言生动、优美,譬如把“激情”形象地写成“漫天的灿烂火花……”,不但色彩艳丽,而且画面动荡,的确是“绯红万顷,溢彩流光”,给人以浓郁的诗情,无穷的韵味,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立体感,是全文描写最精彩意境最美的段落.但我以为,全文写得最传神,最富有震撼人心美感的既不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也不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而是文章的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到结束),这是《樱花赞》的文眼.冰心以樱花作为日本人民的象征,寓哲理于形象之中,寓诗意于朴素之中,由表及里地揭示出樱花本质的美,发自内心的讴歌了热爱生活,敢于斗争,追求光明的日本人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01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扰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了。

赏析:七百字的一篇短文,不施藻饰,不加雕琢,只是随意点染,勾画了三个画面:一位画中的小天使,一位路旁的村姑,一位茅屋里的老妇人,各自捧着一束花。

没有一点声音,只有三幅画面。三束白花衬托着笑靥,真诚、纯净、自然。然而,万籁无声中,又分明隐约地听到一支宛转轻盈的抒情乐曲。小提琴声不绝如缕,低回倾诉,使人悠悠然于心旌神摇中不知不觉地随它步入一片宁谧澄静的天地,而且深深地陶醉了。待你定睛寻觅时,琴声戛然而止。曲终人不见,只有三张笑靥,三束白花,一片空灵。空灵中似乎飘浮着若远若近的笑声,那么轻柔,那么甜美,注溢着纯真的爱。

于是,你沉入无限遐思,眼前见一片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恍惚间,你找到真、善、美——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七百字的一篇短文,字字珠玑。

我们曾经长久地希冀散文园圃中出现更多的美文。它们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有思想上的启迪,心灵上的净化,也有美感上的享受。它们能经历时空变化和岁月冲刷,仍然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在散文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位置。可惜,近凡十年来,这种美文寥若晨星,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她回想起童年的生涯,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穿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佩着一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岸边缓辔徐行的时候,心里只充满了壮美的快感,几曾想到现在的自己,是这般的静寂,只拿着一枝笔儿,写她幻想中的情绪呢?
她男装到了十岁,十岁以前,她父亲常常带她去参与那军人娱乐的宴会。朋友们一见都夸奖说,“好英武的一个小军人!今年几岁了?”父亲先一面答应着,临走时才微笑说,“他是我的儿子,但也是我的女儿。”

她会打走队的鼓,会吹召集的喇叭。知道毛瑟枪里的机关。也会将很大的炮弹旋进炮腔里。五六年父亲身畔无意中的训练,真将她做成很矫健的小军人了。

别的方面呢?平常女孩子所喜好的事,她却一点都不爱。

这也难怪她,她的四围并没有别的女伴,偶然看见山下经过的几个村里的小姑娘,穿着大红大绿的衣裳,裹着很小的脚。

匆匆一面里,她无从知道她们平居的生活。而且她也不把这些印象,放在心上。一把刀,一匹马,便堪过尽一生了!女孩子的事,是何等的琐碎烦腻呵!当探海的电灯射在浩浩无边的大海上,发出一片一片的寒光,灯影下,旗影下,两排儿沉豪英毅的军官,在剑佩锵锵的声里,整齐严肃的一同举起杯来,祝中国万岁的时候,这光景,是怎样的使人涌出慷慨的快乐的眼泪呢?

她这梦也应当到了醒觉的时候了!人生就是一梦么?

十岁回到故乡去,换上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姊妹群中,学到了女儿情性: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的;眼泪是时常要落下来的。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

这也是很新颖,很能造就她的环境——但她父亲送给她的一把佩刀,还长日挂在窗前。拔出鞘来,寒光射眼,她每每呆住了。白马呵,海岸呵,荷枪的军人呵……模糊中有无穷的怅惘。姊妹们在窗外唤她,她也不出去了。站了半天,只掉下几点无聊的眼泪。

她后悔么?也许是,但有谁知道呢!军人的生活,是怎样的造就了她的性情呵!黄昏时营幕里吹出来的笳声,不更是抑扬凄婉么?世界上软款温柔的境地,难道只有女孩儿可以占有么?海上的月夜,星夜,眺台独立倚枪翘首的时候:沉沉的天幕下,人静了,海也浓睡了,——“海天以外的家!”

这时的情怀,是诗人的还是军人的呢?是两缕悲壮的丝交纠之点呵!

除了几点无聊的英雄泪,还有甚么?她安于自己的境地了!生命如果是圈儿般的循环,或者便从“将来”,又走向“过去”的道上去,但这也是无聊呵!十年深刻的印象,遗留于她现在的生活中的,只是矫强的性质了——她依旧是喜欢看那整齐的步伐,听那悲壮的军笳。但与其说她是喜欢看,喜欢听,不如说她是怕看,怕听罢。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然而时代将这些事隔开了……

童年!只是一个深刻的梦么?

冰心散文《小桔灯》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

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某医院,找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某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 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 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

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 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 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 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赏析:
以冰心的佛教情结和和静的心趣,我们说她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多么惊天动地光华熠熠的文章来。但是不惊天动地不等于不精彩,无光华不等于无趣味。《小桔灯》中的主人公小姑娘,是一个极为平凡、贫苦的农家少女,而她的所言所行却无处不蕴含着内在的美。我们通过作者精巧的描述和别开生面的艺术构思,完全可以透过小姑娘美丽的情操看到她美丽的心灵。

有人概括出《小桔灯》的美学价值有五个方面。曰美在选材上能够“以小见大”,“平中见奇”;曰美在立意的深刻新颖;曰美在其结构处理的明暗相济;美在对人物形象的白描式勾勒;美在运用了相互衬托、交相辉映的表现手法。我们不谈作者在本文中寄寓的思想,文学艺术的使命在于创造出各式各样美的形象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在这一点上冰心做到了

一 只 小 鸟

——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
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
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
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
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
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
—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
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
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
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观舞记 (冰心)

--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渲点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的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了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悉,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音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骄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采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众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他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虽然卡拉玛以她的二十二年华,已过了十七年的舞台生活;十二岁的拉达也已经有了四年的演出经验,但是我们知道印度的伟大的大地母亲,还会不断地给他们以滋润培养的。

冰 神

白茫茫的地上,自己放着风筝,一丝风意都没有——

[yang]起来了,愈飞愈紧,却依旧是无风。抬头望,前面

矗立着一座玲珑照耀的冰山;峰尖上庄严地站着一位女神,眉

目看不分明,衣裳看不分明,只一只手举着风筝,一只手指着

天上——

天上是繁星错落如珠网——

一转身忽惊,西山月落凉阶上,照着树儿,射着草儿。

这莫是她顶上的圆光,化作清辉千缕?

是真?是梦?我只深深地记着:

是冰山,是女神,是指着天上——

—九二一年八月二十日追记

一 朵 白 蔷 薇

怎么独自站在河边上?这朦胧的天色,是黎明还是黄昏?

何处寻问,只觉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中间杂着几朵白蔷薇。

她来了,她从山上下来了。靓妆着,仿佛是一身缟白,手

里抱着一大束花。

我说,“你来,给你一朵白蔷薇,好簪在襟上。”她微笑

说了一句话,只是听不见。然而似乎我竟没有摘,她也没有戴,

依旧抱着花儿,向前走了。

抬头望她去路,只见得两旁开满了花,垂满了花,落满了

花。

我想白花终比红花好;然而为何我竟没有摘,她也竟没有

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为何不随她走去?

都过去了,花也隐了,梦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

戴?

宇 宙 的 爱

四年前的今晨,也清早起来在这池旁坐地。

依旧是这青绿的叶,碧澄的水。依旧是水里穿着树影来去

的白云。依旧是四年前的我。

这些青绿的叶,可是四年前的那些青绿的叶?水可是四年

前的水?云可是四年前的云?——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它们依旧是叶儿,水儿,云儿,也依旧只是四年前的叶儿,

水儿,云儿。——然而它们却经过了几番宇宙的爱化,从新的

生命里欣欣的长着,活活的流着,自由的停留着。

它们依旧是四年前的,只是渗透了宇宙的爱,化出了新的

生命。——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四年前的它们,只觉得憨嬉活泼,现在为何换成一片的微

妙庄严?——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抬头望月,何如水中看月!一样的天光云影,还添上树枝

儿荡漾,圆月儿飘浮,和一个独俯清流的我。

白线般的长墙,横拖在青绿的山上。在这浩浩的太空里,

阻不了阳光照临,也阻不了风儿来去,——只有自然的爱是无

限的,何用劳苦工夫,来区分这和爱的世界?

坐对着起伏的山,起立的塔,无边的村落平原,只抱着膝

儿凝想。朝阳照到发上了,——想着东边隐隐的城围里,有几

个没来的孩子,初回家的冰仲,抱病的冰叔,和昨天独自睡在

树下的小弟弟,怎得他们也在这儿……

图 画

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

石桥,桥后两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

瓦颓垣,剥落的红门,却深深掩闭。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

感慨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

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

围墙,白石的甬道,黄绿琉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楼前是山

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暮霭里,

融合在一起。难道是玉宇琼楼?难道是瑶宫贝阙?何用来搜索

诗肠,且印下一幅图画。

低头走着,—首诗的断句,忽然浮上脑海来。“四月江南

无矮树,人家都在绿阴中。”何用苦忆是谁的著作,何用苦忆

这诗的全文。只此已描画尽了山下的人家!

闲 情

弟弟从我头上,拔下发针来,很小心的挑开了一本新寄来

的月刊。看完了目录,便反卷起来,握在手里笑说:“莹哥,

你真是太沉默了,一年无有消息。”

我凝思地,微微答以一笑。

是的,太沉默了!然而我不能,也不肯忙中偷闲;不自然

地,造作地,以应酬为目的地,写些东西。

病的神慈悲我,竟赐予我以最清闲最幽静的七天。

除了一天几次吃药的时间,是苦的以外,我觉得没有一时,

不沉浸在轻微的愉快之中。——庭院无声。枕簟生凉。温暖的

阳光,穿过苇帘,照在淡黄色的壁上。浓密的树影,在微风中

徐徐动摇。窗外不时的有好鸟飞鸣。这时世上一切,都已抛弃

隔绝,一室便是宇宙,花影树声,都含妙理。是一年来最难得

的光阴呵,可惜只有七天!

黄昏时,弟弟归来,音乐声起,静境便砉然破了。一块暗

绿色的绸子,蒙在灯上,屋里一切都是幽凉的,好似悲剧的一

幕。镜中照见自己玲珑的白衣,竟悄然的觉得空灵神秘。当屋

隅的四弦琴,颤动着,生涩的,徐徐奏起。两个歌喉,由不同

的调子,渐渐合一。由悠扬,而宛转;由高吭,而沉缓的时候,

怔忡的我,竟感到了无限的怅惘与不宁。

小孩子们真可爱,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来了,放下几束花,

又走了。小弟弟拿来插在瓶里,也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放在床

边几上。——开眼瞥见了,黄的和白的,不知名的小花,衬着

淡绿的短瓶。……原是不很香的,而每朵花里,都包含着天真

的友情。

终日休息着,睡和醒的时间界限,便分得不清。有时在中

夜,觉得精神很圆满。——听得疾雷杂以疏雨,每次电光穿入,

将窗台上的金钟花,轻淡清澈的映在窗帘上,又急速的隐抹了

去。而余影极分明的,印在我的脑膜上。我看见“自然”的淡

墨画,这是第一次。

得了许可,黄昏时便出来疏散。轻凉袭人。迟缓的步履之

间,自觉很弱,而弱中隐含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愉快。这情景恰

如小时在海舟上,——我完全不记得了,是母亲告诉我的,

——众人都晕卧,我独不理会,颠顿的自己走上舱面,去看海。

凝注之顷,不时的觉得身子一转,已跌坐在甲板上,以为很新

鲜,很有趣。每坐下一次,便喜笑个不住,笑完再起来,希望

再跌倒。忽忽又是十余年了,不想以弱点为愉乐的心情,至今

不改。

一个朋友写信来慰问我,说:

“东波云‘因病得闲殊不恶’,我亦生平善病者,故知能

闲真是大工夫,大学问。……如能于养神之外,偶阅《维摩经》

尤妙,以天女能道尽众生之病,断无不能自己其病也!恐扰清

神,余不敢及。”

因病得闲,是第一慊心事,但佛经却没有看。

一九二二年六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