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于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共有学院(部)2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省二级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55个,工程硕士授予领域16个,本科专业67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哲、医8个学科门类。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和教授审定权。目前,各类学生近3万人。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近700人。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构筑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江苏省品牌专业4个,江苏省特色专业4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4个。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个,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研究中心13个,省重点实验室8个。“十五”以来,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坚持产学研互动发展。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十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4000余项,科研到款达16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加大对外开放办学力度,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承担了数十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学校将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争取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为能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更加明显,特色更为鲜明,一流的创新型工业大学。
材料学院渊源于有百年历史的中央大学化工系。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硕士点5个、本科专业6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 个、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4个、专业系6个、实验中心1个。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国内著名的学科点之一。
材料学院师资力雄厚,现有教职工104人,专任老师86人,主讲教师6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5.58%。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6人、教授级35人、副教授级34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2人次、全国政协委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首届全国优秀教师科研基金奖获得者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5人、部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3人。组成了一支梯队合理、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先后为国家输送了包括4名院士在内的近万名高级人才。目前在校博士后10余人,博士生50余人,硕士生500余人,本科生1520人。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优秀教材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和行业优秀课程奖等。
近三年来,学院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400多项,获科研经费5000多万,其中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科研攻关、国防重大科研项目及部省级以上重点项目等8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申请和获得专利30余项。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校领导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1994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点分别被江苏省教委和化工部评为重点学科 ,省教育厅和学校在人、财、物等多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使学科点的发展再上新台阶。2001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我院材料学为省级重点学科。
十多年来,本专业点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诸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为争创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不懈努力,为推动我国建材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上水平,科研出成果,关键在人才。院领导十分重视学科梯队的建设,引导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在教学科研各方面全面发展,为他们创造机会,通过进修高一层次学历、出国进修、互派访问学者等形式,培养跨世纪人才。现有四十岁以下的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在职博士生9人,他们已在学科的各个研究方向上脱颖而出,有所建树,解除了人才断层的后顾之忧,为本专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十年来, 本学科围绕水泥凝土化学及新型胶凝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物理化学、硅酸盐工业过程与工程技术、高技术材料等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先后承担国家级、部省级纵向科研项目73项,通过部省级以上鉴定的科研项目6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8项次。其中"碱---集料反应"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等奖,出版译著6种,在国内外重点学术刊物上发表论300多篇,显示了雄厚的科研实力。目前,仍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级以上项目5项,其中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四项,横向科研项目80多项,有多项科研成果己推广应用到各类企业,取得了明显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资料:www.nj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