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问题

一,超声声速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
二,迈克尔逊干涉仪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利用什么方法产生两束相干光?
三,PN结测温 测或的目的何在?为什么实验要求测的曲线而不是曲线?
测的曲线为何按的变化度数T,而不是按自变量T取
四, 硅光电池 分析讨论硅光电池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与光信号之间的关系。
光电池在工作时为什么处于零偏或负偏?
五,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光学系统共轴有哪些要求?怎样调节?
为什么实验中常用白屏作成像光屏?可否用黑屏或毛玻璃?
六, 转动惯量 本实验对摆动角度有什么要求?如果没有满足实验要求将带来什么误差?分析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2号中午12点前关闭!请高手赶快作答!

1.如何调节与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

使用驻波共振法,当示波器上出现振幅最大正弦波时,表示S1、S2间处于驻波共振状态。调节方法是移动S2,观察示波器上正弦波振幅变化。

2.   获得相干光光源的两种常见方法

分波阵面法:从同一波阵面上获取对等的两部分作为子光源成为相干光源;如杨氏实验等。

分振幅法:当一束光投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它的所有的反射光线或所有的透射光线会聚在一起时即可发生相干;如薄膜干涉等。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G2是一面镀上半透半反膜,M1、M2为平面反射镜,M1是固定的,M2和精密丝相连,使其可前后移动,最小读数为10-4mm,可估计到10-5mm, M1和M2后各有几个小螺丝可调节其方位。当M2和M1’严格平行时,M2移动,表现为等倾干涉的圆环形条纹不断从中心“吐出”或向中心“消失”。两平面镜之间的“空气间隙”距离增大时,中心就会“吐出”一个个条纹;反之则“吞进”一个个条纹。M2和M1’不严格平行时,则表现为等厚干涉条纹,M2移动时,条纹不断移过视场中某一标记位置,M2平移距离 d 与条纹移动数 N 的关系满足

 

具体图形原理请浏览网址http://www.bb.ustc.edu.cn/jpkc/guojia/dxwlsy/kj/part2/grade2/michelson.html

3.题目没理解清楚。

4.硅光电池的光照特性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知,硅光电池负载为零时,短路电流在相当大的范围由与光照度成线性关系;而开路电压与光照度的关系,显非线性。因此,由实验知,负载电阻愈小,光电流与照度之间线性关系愈好。且线性范围宽。光功率计中的内部电路,须达到在待测量光照度的范围内,其等效电阻大小达到规定小的要求。

第二问你最好去问一下大学教授。这里很难说清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21
USTCer? Im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