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法律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我要写论文,快帮帮忙 。。。

多举几个例子!! 谢谢谢谢谢谢

高分悬赏! 答的好还给加分 。。。 快快快!!

法律是国家赋予每个大学生的权力,那么我们大学生又该如何正确行使这些权力呢?在大学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些我们无法正常处理的事情,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例子: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所以我们在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向学校申请奖,助学金,这是我们大学生都拥有的权力。如果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在校学习的生活中,偶尔会犯错误,学校有权力对我们犯的错误给予一定的惩罚,我们也必须接受,但有时我们犯得错误不足以构成学校给予我们的惩罚是,我们可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这是我们拥有的权力。总之,我们是国家的一份子,我们就有权力去享受国家赋予我们的种种权力,只要我们正确的去使用,去对待就可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大学生打工领域无所不在 维权意识亟待增强
  随着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打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据了解,当前大学生打工的领域无所不在,电子、商贸、服务等各领域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采访中,绝大多数打工的大学生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仅仅是口头协议,他们认为,短期工没有必要签订手续繁琐的合同。这样一来,一旦出了问题,学生也只能是自认倒霉,无法拿出证据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位高校教师指出,大学生相对来说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同时雇用方的许多行为得不到规范和约束,因此,学生的合法权益常常难以保障。而学校能做的,只能是提醒学生加强自我保护,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打工、实习前的必要培训,让学生了解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上当受骗等。这位老师提醒说,学生在打工过程中要学会保护自己,提高维权意识。
  警示
  暑期打工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学生打工被骗

  暑假是学生打工的高峰,然而一些不法之徒,利用了大学生们涉世不深、不知如何维权等特点,设下圈套,使得大学生在暑期劳务打工时,上当受骗的事情频频发生。
  案例一:设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小爽今年大三,暑假来到北京东方瀚海兴业影视文化传播中心(以下简称东方瀚海公司)应聘校对一职。面试人员开出了极具诱惑性的报酬:“校对稿酬是一千字28块钱!一周能赚三五百块钱。”但随即面试人员就提出了额外要求———成为校对员首先要通过考试,校对一份该公司提供的样稿,并要求交30元的“试稿审稿费”。如果通过了不但退还给30元钱,还给报酬。
  小爽交了30元钱,但是没有通过第一次的试稿。她以为是自己太大意了,于是就去拿了第二次试稿。但是经过再三校稿,还是没有通过审核。
  后来小爽发现,有着同样遭遇的不止她一个。一共是5个人参加面试,都当场交钱拿稿,结果都没有通过。这其中,大学生小王甚至找到了专业的出版社老师帮忙把关,可结果仍然是不能通过。
  类似遭遇终于让小爽对这家公司起了疑心,她开始觉得要通过考试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工商人员随后的调查也证实了小爽同学的疑心,东方瀚海公司从来就没让学生通过过这种“试稿”。
  案例二:设置不允许提前完成的任务
  因为一万六千元学费对家庭是个不小的负担,今年刚考上北京大学的小李先后在东城、西城、宣武和朝阳等地的公司找了校稿、录入、抄录等零工。她先在宣武区的北京阳光前程文化传播中心,交了300元“保证金”,领回一份录入上万字剧本的工作。公司承诺这份工作的报酬是3145元劳务费。但在工作协议中有一条内容相当蹊跷:约定交稿期在八月底,小李不得提前交稿,否则不给劳务费。
  于是,完成这项工作又不能领报酬的小李,就又到西城区的北京世伟弘业人力资源公司,交了300元“保证金”,做校对稿件的工作。她还在朝阳一公司交了300元“保证金”,做抄写剧本的工作,也在东方瀚海公司交了30元试稿费欲做校对工作。
  8月22日,当小李和其母赶到宣武北京阳光前程文化传播中心想要索取报酬时,这家公司已人去屋空。据物业讲,21日夜晚,这家公司的人就搬走了。她们又给北京世伟弘业人力资源公司打电话,无人接听。
  案例三:工商检查 骗子“蒸发”
  就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东方瀚海公司产生怀疑时,北京市工商局东城分局监督科的执法人员在例行巡查中发现该公司可疑,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家公司利用暑期学生放假,急于找工作等时机,大肆招聘校对员,并对前来应聘的人员收取30元的校对费,而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应聘者能够通过该企业所设立的考试,并且其所承诺的退费一事也无法兑现。在工商人员调查的当天,该企业连夜从注册地“出逃”。
  调查中还发现,该公司对多名报名录入工作的应聘者收取300元保证金。
  案例四:认清骗术 谨防上当
  记者采访了相关工商部门人员,了解到这几家“蒸发”的公司都有如下共同特征:
  首先这些公司在招聘时向应聘者收取较低的“合理”费用。去年一般是培训费,今年改换成保证金、试稿费。
  其次,这些公司开出的报酬远高于该职业正常报酬,很容易让学生们动心。
  第三,这些公司基本上是在写字楼中租一小房间就开始招聘。经调查,这几家“蒸发”的公司租赁的写字楼时间都只有两到三个月。
  最后,这种公司不会和应聘者签订正式的劳务合同。
  原载《竞报》

  求职心切屡遭三骗 大学生打工应小心

  记者在对河南大学等高校暑假打工的大学生进行专题采访时了解到,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屡屡遭遇打工陷阱。一些企业深谙学生求职心切、缺乏社会经验的特点,精心设局,算计大学生,使这些大学生被骗力、骗财、骗色。
  河南大学大一学生胡萍静对记者说,今年暑假,她与几个同学一起在开封一家餐厅当服务生,工资还好,每天16元,工期4天。谁知4天后结账时,老板就给50元。“要就要,不要就拉倒,反正就这么多!”几个女生迫于老板的“威严”,只好少领了14元钱。也有几个女生坚持不走,老板才勉强每人多加了4元钱。
  家在宁夏的李更生也是河南大学大一学生,今年放暑假前就一直在做一份家教,两周前才拿到拖欠了快两个月的工资。小李开始时以为是学生家长手头紧,心想就等等吧。但是他发现,就在他们谈好工资后不到一星期,那家人就新添了一台方正电脑。李更生这才一鼓作气,连续要了5次之后,才拿到了200元,而本来小李应该拿到215元。
  记者按李更生提供的号码拨通了那位家长的“小灵通”,想了解她为什么拖欠学生工资。
  “我没钱怎么给他?”
  “没钱怎么能添置新电脑呢?”
  “不就200元吗……”
  “不是200元,是215元。”
  电话那边急了:“215元怎么了? 我就不给他了,咋啦?”
  在河南大学,记者接触到的像胡萍静、李更生这样在打工中遇到难题的学生,就有40多个。
  据记者了解,大学生在打工生活中除了上述被骗力之外,还遭遇到被骗财、骗色。
  在骗财案例中,最突出的是中介诈骗钱财。有一些非法中介机构,抓住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高额的中介费却不履行合同,不及时为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等到他们“找到”了,早就开学了,中介费算是白交。7月初,郑州市的一些都市村庄就出现了一些专门骗取大学生中介费和报名费的机构和个人。
  还有一些单位和个人靠收押金来骗财。有些用人单位声称为了方便管理,向应聘者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保证金,并许诺工作结束后退还。然而,工作结束时,大学生只能领到工资,保证金却不见了踪影。
  河南师范大学几名大三学生就被一家公司骗了。他们在这家公司从事文秘、翻译工作,公司要求他们交500元押金。可这些学生在交钱后,这家公司又推托说目前职位已满或暂时没有工作可做,要学生等消息,接下来就没有消息了。后来,这些学生扬言上法庭起诉,才将押金追讨回来。
  有些大学生在打工时甚至陷入传销的陷阱。本来是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公司却让应聘者如法炮制去哄骗他人,不少同学在高回扣的诱惑之下,不惜欺骗自己的同学、老师和朋友。上当之后往往是骑虎难下,最终只得白搭上一笔钱。
  此外,一些不法之徒把目光盯在女大学生身上,利用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少、轻易相信人的弱点,进行色情犯罪活动。陷阱之一是,洗浴、酒吧、歌舞等娱乐场所大都开出高薪,以吸引求职者。工种有代客泊车、导游、迎宾、侍者、陪聊等。陷阱之二是单独约见女生。这类陷阱多发生在招聘家教或文秘时,有的女同学不加考虑,单独应约和对方见面,却遭遇危险。
  “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打工制定的法律和管理规范,现在已经到了建立一种长效规范机制的时候了。没有这种规范机制,学生就要遭殃。”河南天基律师事务所的田玉洲律师说。
  转自《中国青年报》

  还有一网址 自己看下http://www.chinahrlab.com/laws/might/case/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