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干校”究竟是什么样的学校?

如题所述

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以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精神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名,将国家党政机关干部、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分子等下放到农村,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的地方。

“干校”是“干部学校”的简称。“文革”期间,作为上海市的远郊县,奉贤县境内共建立市级五七干校达9所之多。

1968年10月5日,《人民同报》发表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柳河“五七干校”的经验材料,编者按中引用厂毛泽东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于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的批示。

上海市财贸干校

由于把下放劳动作为干部“重新学习的根本途径”,坚持“一面学习,一面生产”的教育方针,干校建立初期在“生产劳动”方面,特别强调劳动和生活的艰苦性,特别强调“越苦越累越能锻炼和考验人”,人为地强化劳动强度和生活的艰苦程度。

1968年10月14日,市直干校首批先遣队到达后,立即投入劳动,搭建草房作住宿用,同时改造大批盐碱低洼地作为劳动基地。1969年11月,市工交干校首批先遣队到校后,冒着严寒筑公路、造校舍,在荒滩上共建造房屋3.4万平方米。

以上内容参考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五七干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16
五七干校,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让干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 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1966年 5月7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提出各行各业均应一业为主,兼学别样,从事农副业生产,批判资产阶级。1968年 5月7日,黑龙江省在纪念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时,把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在庆安县柳河开办一所农场,定名为五七干校。
第2个回答  2015-12-08
文革时期,四人帮将大批知识分子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就是当时所称的读五七干校.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五七干校,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让干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提出各行各业均应一业为主,兼学别样,从事农副业生产,批判资产阶级。1968年5月7日,黑龙江省在纪念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时,把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在庆安县柳河开办一所农场,定名为五七干校。
  1968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在《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一文编者按中,引述了毛泽东的有关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此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都纷纷响应,在农村办起五七干校。党政机关、高等院校、文教科技战线的大批干部、教师、专家、文艺工作者等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农村,到五七干校参加体力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中央、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及豫、赣、鄂、辽、吉、黑等18个省共创办五七干校106所,下放的干部、家属达10余万人。“五七干校”是为贯彻毛泽东的指示办起来的,强调体力劳动的重要,反对只重视脑力劳动,使大量知识分子和干部受到了全方面的锻炼。
  1979年2月7日,国务院发出《 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地的五七干校陆续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