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心理学?

如题所述

幸福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的通识教育教材的科普读物。

《幸福心理学》这本书以积极、幸福、蓬勃为核心,围绕着“幸福感”,从增强和提升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视角构建了本书的框架和内容。这本书概述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近况以及中西方文化对“幸福”的理解差异,阐释了中国人的“幸福观”和“幸福感”。

从影响幸福感的七类因素(积极的情绪与体验、积极认知、积极人格、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组织与环境、压力的积极管理、积极改变)分别提出增强和提升幸福感的策略和方法。

这本书还融入了大量本土化的研究成果(中庸、自谦、中国式的自豪感、人情与面子等),罗列了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扩展资料: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和培养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和美德,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和提升个体幸福感的一门科学。了解和学习积极心理学反映了我们对积极人性和生活品质的追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鼓励的行为。

《幸福心理学》是一本具有中国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积极心理学书籍。讲中国人的幸福故事,透析中国人的幸福心理,解读中国人的幸福现象,走进中国人的幸福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幸福心理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3
第2个回答  2019-07-20

幸福心理学是研究和培养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和美德,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和提升个体幸福感的一门科学。了解和学习积极心理学反映了我们对积极人性和生活品质的追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鼓励的行为。

入新世纪之后,积极心理学又在全球掀起了一场以课程为导向的“幸福教育”浪潮。积极心理学课程及其教育理念被普遍接受并在全球广为传播。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幸福”俨然已经成为当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和焦点。

“幸福”已经成为了积极心理学的代名词。因此国内不少学者在开设和确定积极心理学课程名字的时候,以“幸福心理学”或“幸福课”来指代“积极心理学”。

扩展资料

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心理学由几个相互交织的要素构成,这五个要素可以缩写为的PERMA。

1、积极情绪: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杰出研究者之一。她提出的简单问题“积极情绪有什么好处?”催生了一套被称为“扩展和建构”的重要理论。

2、投入:快乐的人们会投入到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去,并且不会经常像不快乐的人那样感到厌倦或沮丧。他们通常参与某些艰难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使得他们进入一种“心流”的状态,觉得时间仿佛停止了。

3、人际关系:在对幸福的研究中,最有力的成果之一是如果某人没能与他人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便不能认为是具有丰盈生活的人。

4、意义:幸福的人们不只是生活得快乐或者积极投入生活。他们还觉得人生有意义,并且怀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更高目标。

5、成就:有些人之所以不大赞同成就是丰盈人生一部分的观点,但这通常是因为他们对成就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幸福心理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幸福心理学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尤其在中国,可以说它是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并顺应新时代人们工作与生活的需求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心理学的研究在此之前多侧重于消极心理学,如病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等,其目的在于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把研究重心放在了从负向、病理的角度来了解心理问题上,但是,没有心理疾病并不等于心理的完全健康,人类的精神生活也需要更高层次的追求。幸福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关注人类的生存质量,致力于研究人的幸福生活,研究精神品质,指导人们追求高质量、高幸福指数的生活,以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