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武义县的熟溪桥的历史简介

如题所述

熟溪桥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历经800年风风雨雨…… 武义县城依山傍水,北依壶山,南傍熟溪,历1300年风雨如磐。自从1974年决定扩大城区向南,1978年建成解放桥后,县城中心区才跨越了熟溪这条历史界河。经30年发展,熟溪南北两岸城区建成面积已近相等,熟溪也因而成为从西南向东北贯穿武义县城中心区的天然景观。如今,武义城区内横跨熟溪的桥梁有7座,处于正中的正是熟溪桥,而这20年来最引人注目的也正是熟溪桥。 1987年10月,熟溪桥大修竣工后。焕然一新的熟溪桥气宇轩昂,两旁桥廊笔直的伸展着像是雄健有力的臂膀,挽起熟溪南北两岸浑然一体。熟溪桥曾多次修建,《武义县志》(1990年版)有如下记载:“熟溪桥处在县城南,横跨熟溪,通济南北,昔时为武(义)永(康)两县和金(华)处(州)两府的交通要津。建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重建。后又大修10余次。日本侵略军侵占武义时,拆毁桥屋,以铺铁轨运萤石。民国35年11月动工重修,次年12月19日竣工。1953年县人民政府拨款修葺,1962年又拨款进行大修,后小修多次。1985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对熟溪桥进行一次恢复原貌的大修,于1986年10月动工,1987年10月竣工通行。”熟溪桥大修竣工后,桥上多了许多匾额与楹联,平添了人文气息。桥两头坡道改成石阶,自行车上桥后只能推行不能骑行。上桥的人多是为了休闲观景。照片上,南岸一溜红瓦灰墙的三层公房,北岸一片黑瓦青砖的民居,灰色基调点缀棕红色横线的熟溪桥,横卧在两岸之间碧水之上,自有一股庄重雄健的气势。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05 15:54
2000年6月23日下午。当日,县境内降特大暴雨,6小时降雨量达到78.6毫米,熟溪洪水暴涨。照片摄下了黄昏中汹汹恶浪无情地冲击着熟溪桥的情景,让人仿佛可以听到汹涌的洪水咆哮声和桥墩石块坍塌的轰隆声。当晚10时17分,熟溪桥坍塌——这是震撼武义人心的一瞬间。在1990年出版的《武义县志》上,对1987年竣工的熟溪桥大修在236页上记载着这样的文字:“掩闭熟溪桥南首桥墩一孔,使过水断面不足。”337页:“在南岸被堵一孔建路为旱孔。桥墩系条石干砌,沙砾填肚。”614页:“投资35万,10月1日剪彩通行。”1993年出版的《武义县水利志》第163页记载道:“造成县城防洪能力偏低的原因,缘1974——1981年城建中,前县委主要领导人未采纳水利部门的技术意见,主观地将熟溪河道限定在110米,并掩弃古熟溪桥南首桥墩一孔,使过水断面不足。”几句看似平淡的典型志书话语,对熟溪桥大修作了如实追记,留与后人思索。 自2000年6月23日熟溪桥被冲垮后,武义县向各界募捐重修,在很短时间内就募集到资金200多万元。从筹资到方案的设计、论证,到工程的实施,完工,前后只用了300多天,共投资300万元。2001年5月28日,我县隆重举行熟溪桥修复通桥庆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