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08年资金链断裂,怎么活过来d

如题所述

2008年,许家印和恒大差一点就倒下了。

  此前,恒大在全国市场攻城略地,品牌、团队、土地和管理这四大条件皆备,唯独欠缺的是资金。2008年3月,恒大地产启动了登陆港交所的路演,市场对其估值一度高达1200多亿港元。这不但意味着许家印有望以800亿港元身价成为内地首富,更能让恒大在全国各地铺开的战场上弹药充足。

  然而,风云难测。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恒大上市融资的计划被迫搁浅。这几乎成了当时房地产业跌入低谷的标志性事件。SOHO董事长潘石屹此时断言:房地产业将在百天之内产生巨变。

  业界一时风声鹤唳,而恒大则深陷漩涡中心。当时,恒大向全国拓展的37个项目中,仅有4个项目达到了开盘销售的标准,资金缺口一度高达120亿元以上。在舆论的渲染中,这成了当年业界最悲壮的一幕,而雄心勃勃的许家印,则被描述成“野心膨胀的人”。很多人等着恒大倒下,以印证“百日巨变”的预言。

  许家印回忆当时说:“很多人觉得恒大过不去这一关,他们不了解恒大。我随便卖几个项目不就回来了?但我没有这样做。为什么?我心里对局势是有底的,我们还没到卖项目的地步。况且,那么困难的时候,我们九百多名中层以上干部,没有一个离开。”

  看似四面楚歌,实则冷静走局。为了补上资金缺口,许家印奔赴香港搬救兵。通过此前恒大开盘请明星助阵,许家印认识了英皇老板杨受成,借助杨受成的人脉,许家印又认识了新世界集团主席郑裕彤。

  关系虽然打通了,但谈判过程却一波三折。恒大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钧透露:“我们在香港那边谈啊谈,谈得差不多了,这边突然蹦出一个大负面新闻,香港投资方就想,这是怎么回事啊,我们再等等看吧。”

  谈判拉锯战似地持续了三个月,许家印心急如焚。为了取得郑裕彤的信任,在这三个月里,许家印每周都要和郑裕彤吃一次饭,并去郑家打牌。他跟郑裕彤玩锄大地,跟其子郑家纯斗地主,有时牌瘾大还会玩至深夜。尽管许家印不太会讲广东话,郑裕彤又不会说普通话,语言交流比较困难,但两位在牌桌上你来我往,玩得不亦乐乎。

  这番苦心并没有白费,郑裕彤成了帮助许家印渡过难关的关键人物。2008年6月,郑裕彤联手科威特投资局、德意志银行和美林银行等投资机构,总共斥资5.06亿美元入股恒大。其中,郑裕彤通过旗下周大福以1.5亿美元买入恒大3.9%的股份,成为这轮私募中的领头羊。

  趴在账上的5亿美元,加上郑裕彤的力挺,使恒大负债率一举降至65%,也让许家印缓过一口气。他随即重新布置了全国37个项目的开发进程,重点突破其中18个项目。撑到十一黄金周时,18个楼盘全部齐开,恒大不仅以7.5折的“割肉价”销售,还在几个重点楼盘请来了明星造势。比如,广州恒大金碧天下开盘请来古天乐和李冰冰,单日斩获销售额2.5亿元;武汉恒大华府开盘则请来谢霆锋和范冰冰,当天创下2.8亿元的武汉楼市销售纪录。

  断臂求生,危局逆转。“低价+明星”的促销手段,在短短两个月内,为恒大回笼资金近50亿元,迅速盘活了其他急待资金输血的在建项目。2008年恒大销售收入达到118亿元,第一次跻身国内房企的“百亿俱乐部”,许家印终于涉险过关。

  至此,恒大地产已然形成了一个商业闭环——以中央集权的管理,确保标准化的运行,标准化进而推进快速开发,而后再用“低价+明星”引爆市场,随即产生现金流反哺总部。这一闭环,有条不紊地高速回转,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2009年市场转暖,恒大上半年销售额便突破了百亿元,销售面积位列全国三甲,许家印借此一扫晦气,重启了上市计划。11月5日,恒大地产成功登陆港交所,当天股价大涨34%达到4.7元,郑裕彤联手国际资本投入的5.06亿美元,收获了6.6亿美元的利润,而凭借68%的持股比例,许家印以480亿港元一举成为当时的内地首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