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金融的相关监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9

什么是“类金融”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和金融融资相近的一种办法,从消费者手中拿到钱并且不支付消费者利息,用于本企业经营扩张的一种金融模式。  这一“类金融”的预付模式,不仅在美容美发业普遍,商业、餐饮、洗车、洗浴等服务行业都对该模式情有独钟。可以说,预付卡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变成了商家的“变相融资”渠道。每张卡的金额从几百元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卖卡成了商家“圈钱”的新途径。  截至2011年底,我国预付消费规模已经超过1.4万亿元,其中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发卡规模超过6000亿元。有业内估算称,我国预付消费正在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  单用途预付卡由于预消费周期较长,涉及金额较大,等于消费者给企业送去一张超大金额“信用卡”,但消费者无法拥有像银行那样的监管和处罚权。同时,企业有可能把这笔钱拿去进行经营扩张,一旦资金链条运行不顺畅时,就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此外,还有个别商家恶意卷款潜逃,这就给消费者带来无法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  国家工商总局曾发布消息承认,消费者在这一领域“面临权益受侵害的风险”。近年来,预付卡消费陷阱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  去年年底,商务部就《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因发卡企业单方变更经营服务主体、经营内容或范围、营业地址等,影响持卡人利益的,发卡企业应提前30天公示,并向持卡人提供赎回服务。但时至今日该管理办法也未正式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