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炮台历史沿革的介绍

如题所述

西炮台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竣工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它是清政府兴办北洋水师在东北沿海建筑的重要海防要塞。为东北地区近代最重要的海防工程之一。 据《辽宁省史迹资料》记载:“公元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曾在这里阻击日本侵略军。这年正月末,日军连陷大石桥、大平诸要地,清军退保田庄台,以防日人西犯。二月,日人欲进营口,夺我炮台。海防练军营管带乔干臣率兵500发炮猛击,日兵不得逞,复派兵百余人由埠东渡辽河,潜入。干臣度不能守,变退兵田庄台”。营口失守后,炮台、房舍都被日寇破坏,仅存台基。 1900年8月12日,俄兵占领营口后,又将西炮台在甲午战争后添置的巡船,尽数捣毁,库存弹药、服装等也全损失。1948年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营口时,抢占西炮台之后,迅速插入海岸,断绝敌人的海上逃路,并全歼逃向海滩之残敌。 营口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炮台时,曾在主炮台正中修建了望楼一座,在围墙上置铁堡数个。1987年,为恢复营口西炮台原貌,经辽宁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将了望楼和铁堡拆除。 1963年营口西炮台遗址被列为辽宁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在对营口炮台进行清理工作中,发现了铁炮、炮弹,洋枪子弹、铁、石筑墙夯具,青砖、柱础、滴水、瓦当、瓷罐、瓷碗、瓷盘、瓷匙、銮铃等文物近百件和原来的房址遗迹。 2006年5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