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中的人物有哪些

《列子》中的人物有哪些?除了列子、关尹子、薛谭、秦青、愚公、齐人、杞人,最好把故事也写出来,多了定有高分相送。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fū)者”、“歧路亡羊”等。

  目录[隐藏] • 简介
  • 作者简介
  • 主要内容
  • 成书经历
  • 历史意义
  • 相关词条
  • 参考资料
  《列子》-简介

  《列子》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曲籍,属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

  《列子》-作者简介
  列子,名御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白沙乡西古城村)人,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史称列子。思想上崇尚虚
  《列子》
  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是中国道家和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古书中有他御风而行的记载,风神飘逸。现实中的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隐居郑地40年,不为人知。有人向当时郑国执政者子阳推荐他,说他是当今有名之士,困居郑国,如果当朝对他毫无表示,难免遭到议论。子阳派人给他送去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坚辞不受。其妻责怪他家境如此困顿,不该拒绝馈赠,他说:“子阳并不是真正了解我,只是听了别人的话,沽名钓誉,才帮助我。既然不是出于本心,就不该接受他的接济。”他终生不进官场,潜心学问,尊崇黄老(黄帝、老子),先后著书20篇,约十万多字。

  现在流传的有《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辑成《列子》一书,内容丰富,有许多神话故事和寓言。其中著名的《愚公移山》、 《纪昌学射》等都是2000多年以前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观点的作品,是十分可贵的文化遗产。列子著作为《列子》,有旧本二十篇,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去其重复,存者八篇,《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有“刘向说......列子八篇。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句,应该是刘向、刘歆父子,或同时代其他人整理的八篇。但不知何时已佚失。

  《列子》-主要内容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
  《列子》
  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今本《列子》 8篇,已非《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原书,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魏晋人的作品,有人认为它就是《列子注》的作者张湛所作。

  《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意义和思想价值。有些故事虽取材于其他著作,但经过改写润色,比原作有了提高。如“狙公赋芧”的故事,《庄子·齐物论》只有寥寥数句,而《列子·黄帝》篇已将它扩大成一篇结构完整的寓言。书中运用夸张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也已达到一定的造诣。如《汤问》篇中描述韩娥的善于歌哭,写得有声有色,极尽夸张之能事。有的篇章已有从寓言演变为小说的迹象。如《汤问》篇中写扁鹊为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换心的传说。情节相当完整,故事离奇曲折。后来《聊斋志异》写陆判为朱尔旦换心,疑即以此为蓝本写成。

  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尔雅.释诂》邢昺《疏》引《尸子.广泽篇》及《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战国策.韩策》有:“史疾为使楚,楚王问曰:‘客何与所循?’曰:‘治列子圄寇之言。’曰:‘何贵?’曰:‘贵
  《列子》
  正’。”张湛《列子.序》认为:“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为表,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仕,顺性则所至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列子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他因为穷而常常面有饥色,却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其弟子严恢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以亡!”列子还主张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列子之学,本于黄帝、老子为宗。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 《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他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其弟子严恢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他认为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列子》-成书经历

  《列子》
  列子成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列子稍后,门人据其活动与言论编撰而成,不止八篇。2、汉人在此基础上补充整理,而成《汉书.艺文志》上著录的八篇之数。3、张湛据其先人藏书,及在战乱后收集到残卷,“参校有无,始得完备”。并依照《汉书.艺文志》所记八篇,编撰成今本《列子》。由于在编撰过程中,为疏通文字,连缀篇章,必然加进张湛本人的一些思想与他编的一些内容,所以,今本《列子》杂进一些魏晋人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是可以理解的。历三时而成书的《列子》,杂就难免了,说见张清华先生《道经精华.列子.前言》。

  《列子》-历史意义
  《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唐天宝元年公元年诏称《列子》为《冲虚真经》。书中记载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因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书中还有大量的养生与古代气功的论述,亦值得研究。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为社会主义
  《列子》
  现代化建设服务,《列子》是有必要认真阅读的。

  《列子》一书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列御寇在古籍中又被写作列圄寇、列圉寇,郑国人。《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这里的“虚”即虚静、无为,一切顺应自然。列子曾向壶丘子林和老商氏学过气功。 《庄子·逍遥游》把他描绘成为神仙,说:“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列子的学说主要是养生术,因而他不大关心政治,认为政治事务与政治斗争,以及一切改造社会和改造自然的努力都有碍于养生。在这方面,他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权术有明显区别,而比较接近于庄子,其消极因素是十分明显的。但他与奏汉的神仙家又有所不同,认为人不能长生不死,有生必有死,该生就让它生,该死就让它死,才是正确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也和庄子相同。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了。今天我们见到的《列子》,可能是西晋人的作品。马叙伦《列子伪书考》说:“盖《列子》晚出而早亡,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管子》、《晏子》、《论语》、《山海经》、《墨子》、《庄子》、《尸佼》、《韩非子》 、《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说苑》、《新序》、《新论》之言,附益晚说,假为向序以见重。”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对此作了归纳:一刘向的《列子序》称列子为郑人,与郑缪公
  《列子》
  同时,然而书中多言缪公以后事,如孔穿、公孙龙是战国后期人而入书。二书中多采引先秦与西汉诸子书的资料,除马叙伦《列子伪书考》已列举者外,还有今已亡佚的《汤问》、《说符》等。

  三书中有些资料更晚,如太初、太始、太素说出自《易纬》,切玉之刀、火浣之布乃魏文帝事,周穆王驾八骏西游出自汲家书《穆天子传》,《杨朱篇》纵恣肉欲,不符合《淮南子·汜论训》关于杨子“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的宗旨,而反映魏晋人的放荡性格。四有明显的佛教影响,如“西方之人有圣者”指佛,“死之与生,一往一反”乃释氏轮回之说等。五从语言的角度考察,书中有不少汉以后、甚至魏晋以后的词汇。

  今本《列子》虽系魏晋人的作品,但他们在重新编辑《列子》时,毕竟采录了许多先秦古籍中关于列子的记载,并不是完全凭空捏造。其中有些寓言故事古朴无华,不见于汉魏诸书,如愚公移山、扁鹊易心等。可知今本《列子》中也保存了不少古本《列子》的断倚残篇与零星记载,对于研究列子其人及其思想仍然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5%88%97%E5%AD%90%E3%80%8B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05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fū)者”、“歧路亡羊”等。

  目录[隐藏] • 简介
  • 作者简介
  • 主要内容
  • 成书经历
  • 历史意义
  • 相关词条
  • 参考资料
  《列子》-简介

  《列子》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曲籍,属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

  《列子》-作者简介
  列子,名御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白沙乡西古城村)人,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史称列子。思想上崇尚虚
  《列子》
  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是中国道家和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古书中有他御风而行的记载,风神飘逸。现实中的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隐居郑地40年,不为人知。有人向当时郑国执政者子阳推荐他,说他是当今有名之士,困居郑国,如果当朝对他毫无表示,难免遭到议论。子阳派人给他送去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坚辞不受。其妻责怪他家境如此困顿,不该拒绝馈赠,他说:“子阳并不是真正了解我,只是听了别人的话,沽名钓誉,才帮助我。既然不是出于本心,就不该接受他的接济。”他终生不进官场,潜心学问,尊崇黄老(黄帝、老子),先后著书20篇,约十万多字。

  现在流传的有《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辑成《列子》一书,内容丰富,有许多神话故事和寓言。其中著名的《愚公移山》、 《纪昌学射》等都是2000多年以前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观点的作品,是十分可贵的文化遗产。列子著作为《列子》,有旧本二十篇,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去其重复,存者八篇,《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有“刘向说......列子八篇。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句,应该是刘向、刘歆父子,或同时代其他人整理的八篇。但不知何时已佚失。

  《列子》-主要内容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
  《列子》
  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今本《列子》 8篇,已非《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原书,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魏晋人的作品,有人认为它就是《列子注》的作者张湛所作。

  《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意义和思想价值。有些故事虽取材于其他著作,但经过改写润色,比原作有了提高。如“狙公赋芧”的故事,《庄子·齐物论》只有寥寥数句,而《列子·黄帝》篇已将它扩大成一篇结构完整的寓言。书中运用夸张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也已达到一定的造诣。如《汤问》篇中描述韩娥的善于歌哭,写得有声有色,极尽夸张之能事。有的篇章已有从寓言演变为小说的迹象。如《汤问》篇中写扁鹊为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换心的传说。情节相当完整,故事离奇曲折。后来《聊斋志异》写陆判为朱尔旦换心,疑即以此为蓝本写成。

  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尔雅.释诂》邢昺《疏》引《尸子.广泽篇》及《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战国策.韩策》有:“史疾为使楚,楚王问曰:‘客何与所循?’曰:‘治列子圄寇之言。’曰:‘何贵?’曰:‘贵
  《列子》
  正’。”张湛《列子.序》认为:“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为表,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仕,顺性则所至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列子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他因为穷而常常面有饥色,却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其弟子严恢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以亡!”列子还主张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列子之学,本于黄帝、老子为宗。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 《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他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其弟子严恢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他认为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列子》-成书经历

  《列子》
  列子成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列子稍后,门人据其活动与言论编撰而成,不止八篇。2、汉人在此基础上补充整理,而成《汉书.艺文志》上著录的八篇之数。3、张湛据其先人藏书,及在战乱后收集到残卷,“参校有无,始得完备”。并依照《汉书.艺文志》所记八篇,编撰成今本《列子》。由于在编撰过程中,为疏通文字,连缀篇章,必然加进张湛本人的一些思想与他编的一些内容,所以,今本《列子》杂进一些魏晋人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是可以理解的。历三时而成书的《列子》,杂就难免了,说见张清华先生《道经精华.列子.前言》。

  《列子》-历史意义
  《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唐天宝元年公元年诏称《列子》为《冲虚真经》。书中记载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因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书中还有大量的养生与古代气功的论述,亦值得研究。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为社会主义
  《列子》
  现代化建设服务,《列子》是有必要认真阅读的。

  《列子》一书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列御寇在古籍中又被写作列圄寇、列圉寇,郑国人。《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这里的“虚”即虚静、无为,一切顺应自然。列子曾向壶丘子林和老商氏学过气功。 《庄子·逍遥游》把他描绘成为神仙,说:“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列子的学说主要是养生术,因而他不大关心政治,认为政治事务与政治斗争,以及一切改造社会和改造自然的努力都有碍于养生。在这方面,他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权术有明显区别,而比较接近于庄子,其消极因素是十分明显的。但他与奏汉的神仙家又有所不同,认为人不能长生不死,有生必有死,该生就让它生,该死就让它死,才是正确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也和庄子相同。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了。今天我们见到的《列子》,可能是西晋人的作品。马叙伦《列子伪书考》说:“盖《列子》晚出而早亡,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管子》、《晏子》、《论语》、《山海经》、《墨子》、《庄子》、《尸佼》、《韩非子》 、《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说苑》、《新序》、《新论》之言,附益晚说,假为向序以见重。”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对此作了归纳:一刘向的《列子序》称列子为郑人,与郑缪公
  《列子》
  同时,然而书中多言缪公以后事,如孔穿、公孙龙是战国后期人而入书。二书中多采引先秦与西汉诸子书的资料,除马叙伦《列子伪书考》已列举者外,还有今已亡佚的《汤问》、《说符》等。

  三书中有些资料更晚,如太初、太始、太素说出自《易纬》,切玉之刀、火浣之布乃魏文帝事,周穆王驾八骏西游出自汲家书《穆天子传》,《杨朱篇》纵恣肉欲,不符合《淮南子·汜论训》关于杨子“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的宗旨,而反映魏晋人的放荡性格。四有明显的佛教影响,如“西方之人有圣者”指佛,“死之与生,一往一反”乃释氏轮回之说等。五从语言的角度考察,书中有不少汉以后、甚至魏晋以后的词汇。

  今本《列子》虽系魏晋人的作品,但他们在重新编辑《列子》时,毕竟采录了许多先秦古籍中关于列子的记载,并不是完全凭空捏造。其中有些寓言故事古朴无华,不见于汉魏诸书,如愚公移山、扁鹊易心等。可知今本《列子》中也保存了不少古本《列子》的断倚残篇与零星记载,对于研究列子其人及其思想仍然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2个回答  2015-12-28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人,大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余均已
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
“冲虚真人”。
(1)徂——音 cú,往,到。

(2)与——以。

(3)憣校——憣,音 fān(翻),变乱。校,音 jiǎo(绞),通“绞”。《释文》:“顾野王读作翻交四时。”

(4)密庸——隐秘而平常。

(5)同人——与一般人相同。张湛注:“取济世安物而已,故其功潜著而人莫知。”

(6)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其说不一。(1)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太皞(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颛顼。(3)少吴(皞)、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

(7)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一说指夏禹、商汤、周代的文王和武王。
第3个回答  2009-07-03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以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第4个回答  2015-12-24
黄帝
周穆王
仲尼(孔子)
杨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