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老师能组织什么课外活动

如题所述

一、地理课外读阅活动

地理教师(或实习学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向爱好地理的学生推荐并指导他们阅读地理书籍、杂志、报纸等。如《十万个为什么》中的天文、气象、地学分册,《地球十讲》,《科学知识宫·地球科学》〔美〕等国内外出版的大量地学科普书籍;与地理有关的科普杂志和报纸,如《地理知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文摘》、《天文爱好者》、《环境保护》、《中学地理报》等。

为克服目前中学图书资料短缺的困难,可以组织“地理书刊借阅交流小组”,将学生中持有的这类书籍、杂志制成简明目录卡片(标明书刊名称、持有者班级姓名),集中到借阅交流小组,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信息,由学生查阅卡片自行联系借阅。如果可能,最好把这些书刊集中交学校图书室代管,或者集中于年级(或班)组成的“小小图书箱”,直接向学生借阅。

二、地理音像活动

是指组织学生观看地理幻灯、电影、录像、电视节目和听地理广播节目。现已公开发行的地理音像资料很多,如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都有系列幻灯片,并配有解说词磁带;天文知识、火山、地震、动物世界、各地风光之类的影片和录像;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祖国各地”、“世界各地”等电视节目;还可组织学生观看地理味浓厚的电影故事片。通过这些活动,开阔学生眼界,扩大地理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三、地理参观活动

根据当地条件,可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气象台(站)、自然博物馆、经济建设成就展览、民族风情展览;参观工厂、矿山,参观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组织地理郊游,观赏山川湖海自然风光和各类人文地理景观。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多接触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丰富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直观感受。

四、地理专题报告会

请从事地学工作的专门人员作通俗地理专题报告,也可由地理教师自己收集整理资料作专题报告。如天文知识、气象知识、地震知识,神秘的南极、沙漠奇观、珠峰考察,都江堰、葛洲坝水利枢纽、黄河的梯级开发、淮河流域的整治……等等。组织这类专题报告,要特别强调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突出趣味性。为此,报告内容要通俗易懂,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还应配以地图、图片、幻灯、录像或电影,尽量使报告会生动活泼,切忌长篇大论、枯燥无味的讲述。

五、地理“三动”活动

所谓“三动”是指每个参加活动的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开展的地理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收集整理资料、口头表达、空间想象、板面设计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极为有利,从中着重培养学生从事独立工作的才干。这类活动包括:

(一)制作活动

如制作小地球仪、区时计算盘、等高线模型、学校模型、当地地形模型、简易经纬仪(或分别制作水平测角器和倾斜测角器)、日晷和缩放地图等。

(二)竞赛活动

即地理知识竞赛。有关地理知识的竞赛内容很广泛,每次活动要围绕一定的主题,涉及的面不宜太广,尤其是初期开展更要注意紧扣主题,并尽可能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配合。如拼图、填图竞赛,天文、气象、地震知识竞赛,各地理要素单项知识竞赛,中国或各洲地理知识竞赛等。主题一经确定,在教师指导下,发动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准备,成立命题小组负责编写竞赛题和答案,最后由学生主持开展活动。

(三)展览活动

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收集图片、照片、实物等资料,举办小型展览。如“世界风光展览”、“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展览”、“家乡美展览”、“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成就展览”等。

(四)编辑活动

由学生自己收集信息,自己消化处理,编写成各种专题的地理宣传专刊。如地理墙报、黑板报、油印小报,时事政治地图,地理剪报等。

(五)地理讲座和会演活动

由平时爱好地理的学生,根据各自在某些方面的钻研心得,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宣讲和会演。如“祖国颂”、“我爱长江”、“黄河自述”、“家乡赞”等。其具体形式可采用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相声、快板、对口词、迷语、游戏等。这类活动花费时间和精力较多,不宜多搞,通常可插入班级的节日庆祝活动。准备充分,条件成熟时也可专门举办。

(六)地理野外考察活动

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进行的实地考察活动。比地理郊游的参观活动要求高,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深入观察、分析、测量、研究活动。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知识到野外进行验证并灵活运用的极为重要的一种形式。例如,对天象、地形与地质、气象与气候、水文、植被与土壤等的观察、观测、分析、研究。通过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更加真实准确,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形成敏锐的地理眼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类活动的特点是知识的运用、智力的训练综合多样,技能的培养全面,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统一充分,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十分有效。所以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地理课外活动形式。

六、地理调查活动

这是学生直接接触了解社会、认识人文地理环境的一种方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访问活动。通过调查访问能使学生认识各种人文地理要素,掌握收集人文地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调查前要拟定好详细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格。这类活动主要是配合高中人文地理的教学来开展。调查的范围主要包括:

(一)居民点调查

就是调查居民点的分布状况(绘制出居民分布图),人口的增长状况,居民的构成状况:民族、性别、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等,人口发展计划。

(二)工厂调查

调查工厂的类型、位置、规模、产值、利税,原料来源,产品销售途径,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发展规划等。

(三)农村调查

调查农村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居民构成,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耕作制度,农田水利设施状况,土地利用状况,机械化水平,乡镇企业构成,交通运输状况,农村发展规划等。

(四)环境调查

了解被调查地区的环境条件,环境污染状况及污染源,当前治理状况,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环境治理保护的建议等。

写出的调查报告应充分体现地理特色,多用图表反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30
地貌考察、地质勘探、矿石标准制作、风速测试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