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为什么叫慈禧“皇爸爸”

我看过中央台的一集《故宫》,里面有一段光绪和妃子向慈禧请安,其中他回答慈禧的问话时,就称呼慈禧为“皇爸爸”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的慈禧的儿子同治帝死后,才让光绪来当皇帝,当时慈禧比较强硬,属于政治女强人,长期垂帘听证,大概是在这种背景下,要求光绪称其为皇爸爸。

有研究者指出,慈禧的这一心理可能还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是一种心理感情和政治的需要,慈禧虽然是掌握大清王朝实际权力的人,但终究是个妇人,没有办法和九五之尊的皇帝相提并论,但慈禧不甘心于此,她曾经说过,即使是光绪皇帝,也是我妹妹的孩子,就跟自己亲生的一样。

那么,让九五之尊的皇帝叫自己亲爸爸,是对光绪帝的一种警诫:大清国的最高权力,在她慈禧手中!此外,对于天下臣民来说,也表明了慈禧的地位要高于光绪皇帝,她才是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光绪亲政以后,慈禧规定,光绪必须每隔一日想她奏报政务,听候训示,还经常派人监视他的行踪,而光绪慑于慈禧的威严,每日请安时都浑身颤抖,有什么政务上的事情也根本不敢自作主张,还是主动向太后请旨才能实行。

后来的戊戌变法,也是事事如此,甚至让慈禧不胜其烦,只好告诉光绪,可以便宜行事,后来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以“训政”为名,重新临朝听政,与光绪帝一起坐在须弥宝座上接受群臣叩头谢恩,三呼万岁。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这话在慈禧的面前被打破,有大臣奏对政务,全凭慈禧一一裁决,光绪只是在一旁默然不语,有时候,慈禧觉得不妥当,用胳膊肘碰他,示意他说两句,光绪才提起精神,胡乱应付两句,说的不妥,还要遭到慈禧的斥责。

有一次,光绪听说英日同盟,很是担心,认为这对中国极其不利,慈禧当即厉声呵斥道:“外交上的问题,不要随便发言,如果传到外面去怎么办。”

光绪一时不解,顶了一句:“就是传出去又何妨?”,慈禧大怒,居然举起拐杖就要责打光绪,吓得光绪连忙跪倒求饶,这种情况非只一次、两次,往往要李莲英从中调解,慈禧怒气才能稍息。

在慈禧太后眼中,贵为天子的光绪帝不过是一个她实现权力欲望的玩偶和傀儡,或许,慈禧太后认为,光绪能够做皇帝,这个权力与地位是自己给他的,所以他就必须要听话,后来的戊戌政变也体现了慈禧的这种心理.

扩展资料:

慈禧太后生平: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

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太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光绪既是慈禧的亲侄子,又是亲外甥
  之所以会有这个特殊的称号是因为慈禧是咸丰的贵妃,光绪的父亲是咸丰的弟弟,而母亲又是慈禧的妹妹,因此光绪既是慈禧的亲侄子,又是亲外甥。慈禧曾解释道:"光绪皇帝的母亲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的儿子就跟我亲生的一样"。而且慈禧之子同治帝与光绪是堂兄弟,同治死后(无嗣)由堂兄弟继位也是合符皇家礼法的。加之慈禧实行了同治、光绪两朝的"垂帘听政",实际处于太上皇的至高地位。所以慈禧喜欢光绪以男性的称呼来叫他“爸爸”,而且在前面再加一个“皇”或者“亲”字,以显示她的尊贵、威严与亲热,所以出现了这种不寻常的叫法。另一方面也时刻提醒光绪帝别忘了自己的身份(本来这皇帝压根儿轮不上你光绪,都是托我慈禧的福)光绪成为皇帝是接咸丰帝的班儿,而不是同治帝的。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定都北京以来第九位皇帝,为清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之子,母为孝钦显皇后之胞妹叶赫那拉氏。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崩,终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的崇陵。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
  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第2个回答  2015-10-03
亲爸爸在满语中是母亲的意思。这是我看了一本关于慈禧太后的书知道的。《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作者名叫那根正。他爷爷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子。
第3个回答  2006-07-21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只有皇帝的父亲才配享有太上皇的高位。慈禧既然自居太上皇的尊位,便喜欢皇帝以男子的称呼来叫她,当然没有比叫她“爸爸”更合适了。光绪皇帝并不是慈禧所生,而是慈禧亲妹妹所生。慈禧曾说:“我妹妹的儿子,就跟我亲生的一样。”“爸爸”之前加上“亲”字,既入耳,又掩饰了非亲之嫌。
第4个回答  2006-07-22
满族人管姑叫爸爸,叔叫爹,父亲叫阿玛,母亲叫额娘,格格的音应该是哥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