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踩高跷的描写

如题所述

地处晋北忻定盆地的故乡,每到正月初六、七的时候,新春闹元宵的序幕就会在一阵阵鼓乐笙歌中拉开。打记事起,由村里组织的高跷秧歌队、武术社火队、二人台表演队,一过“破五”,就会由村委组织起来,经过短暂排演后,开始在相邻各村镇巡回交流表演。同时,邻村上下的表演队也会陆陆续续到我们村交流演出,基本一天从早到晚都有来表演的队伍,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八才会结束。

对家乡的老百姓来说,这可是一年中最丰富的精神娱乐大餐。定襄的高跷秧歌是最具特色的民间街舞。据传,明洪武二年,为庆祝推翻元朝统治,刘伯温号召全国各地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大造普天同庆的欢乐气氛,由南方士兵将江南一带的秧歌引入北方,于是产生了定襄高跷秧歌。由几十个表演者踩上安有装置的木棍(木棍高出地面一尺五寸至三尺许),扮作古装戏剧中某些角色如包公、许仙、白蛇娘子、青蛇仙女等,随着笛子、笙管、唢呐及各种打击乐器等的伴奏,手持彩扇、彩绸,马鞭等道具,一边前后扭动,一边表演。是扭唱和表演特技并重的阁跷类秧歌。它是多人默契配合,走、扭、跳、唱为一体的广场演出活动。由八音吹打配合,更显得狂欢而有气氛。喜爱文娱的男女老少,均可参加表演,各种着装扮相,惟妙惟肖。最见功底的是踩着高跷唱秧歌的演出。以前的秧歌段子都来源于传统民歌如《放风筝》《观灯》《光棍哭妻》《王婆骂鸡》《大红公鸡毛腿腿》等,现代表演的曲目大都取材于百姓生活,有的歌唱家乡变化,有的鞭笞生活陋习,有的吐露百姓心声,内容通俗易懂,丰富多彩,寓教于乐。

有的秧歌演唱成了经典曲目,如由老秧歌艺人薄光前创作的《转旺火》,郭海玉创作的《逛定襄》等现代曲目,几十年来传唱不衰,成了全县秧歌表演的保留节目。

由村到乡镇、从乡镇到县城各单位,每年都要由文化部门组织层层选拔优秀节目,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进行汇报展演,评优表彰。定襄的高跷秧歌曾走上过省城街头,参加过重大庆祝活动的演出,也受到过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的专题报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定襄高跷秧歌借助新型网络媒体的传播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热爱民间艺术的乡贤们办起了《定襄秧歌》等微信平台,以高跷秧歌为题材,民俗专家张建新老师组织拍摄了定襄第一部民间电影《正月里来是新春》;各种表现秧歌演唱特色的MV也不断出彩,推陈出新……

《高跷秧歌》

刘海源

挥动手臂扭动腰肢舞动红绸

精干小伙漂亮姑娘彩妆出场

诙谐大叔幽默大妈老当益壮

放下活计登上高跷吼上一嗓

锣钹唢呐鼓乐笙歌伴奏喧响

黄土地上人头攒动喝彩鼓掌

新时代奔小康日子过得舒畅

扭一扭唱一唱心情美得飞扬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30
时而爆发出一阵阵大笑,有的也跟着演员后面扭起了秧歌..,有说有笑,把踩高跷队伍围的水泄不通,唱啊,扭啊人们一下子从自己的家中挤了出来,老的、踩纲丝。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无比的欢乐和幸福中..平日平静的小村一下子锣鼓喧天.人们似乎忘记了来年还得辛勤的劳作,忘记了一切烦恼,只知道尽情的跳啊、热闹非凡,伴随着阵阵欢呼声:翻跟斗,小的,花红柳绿,演员们更卖力了,踩高跷的演员们刚进村就展示了自己的精彩表演........,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表演时而让村民们目瞪口呆,时而掌声如雷、跳圆舞,或许受了围观群众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19-10-31
人们一下子从自己的家中挤了出来,老的,小的,花红柳绿,有说有笑,把踩高跷队伍围的水泄不通,或许受了围观群众的影响,踩高跷的演员们刚进村就展示了自己的精彩表演:翻跟斗、踩纲丝、跳圆舞......平日平静的小村一下子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伴随着阵阵欢呼声,演员们更卖力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表演时而让村民们目瞪口呆,时而掌声如雷,时而爆发出一阵阵大笑,有的也跟着演员后面扭起了秧歌.........人们似乎忘记了来年还得辛勤的劳作,忘记了一切烦恼,只知道尽情的跳啊,唱啊,扭啊。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无比的欢乐和幸福中。
呵呵,献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