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球面波

如题所述

在地震勘探中,一般是用点源激发地震波,点源激发的地震波以球面波形式向外传播,因此,讨论球面波的波场特征更具有实际意义。

据弹性波动理论,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力源的类型与所产生的波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即胀缩力产生纵波,旋转(剪切)力产生横波。以下分别讨论胀缩点源产生的球面纵波和旋转点源产生的球面横波。

1.3.2.1 胀缩点源与球面纵波

1.3.2.1.1 地震勘探中的胀缩点源

在地震勘探中广泛用井中爆炸作为激发震源。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炸药爆炸后有一个均匀的力垂直作用在半径为a的球形空腔壁上。当空腔半径a→0,或相对无限大空间时,用该方法产生的震源可看作一个胀缩点源。点源的力位函数或震源强度函数可用下式表示: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

该式也称为胀缩点源的初始条件。

1.3.2.1.2 球面纵波的传播方程解

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激发点源,点源所产生的胀缩力的作用面具有球对称性,因此所产生的波前面是一个球面,故称为球面波。

已知纵波波动方程为式(1.2-12),当力位函数Φ(t)=0时,波动方程为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

这是直角坐标系中的波动方程,称为传播方程。为求解方便,可将式(1.3-7)转换到球坐标系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

式中:φ1=rφ,r为球面法线方向,该式为球坐标一维波动方程。可用达朗贝尔法解得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

式中:ƒ1(

)为发散波,ƒ2(

)为会聚波,按实际物理含义,最后得满足波动方程的解为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

式中:ƒ为任意函数。

当考虑t≤Δt时,力位函数不为零,即需求解非齐次方程。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

将点源用半径r=a的小球体代替,设小球体体积为W,对式(1.3-11)求体积分,并令球半径r→0,可得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

若令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

求解式(1.3-12)积分方程。

力位函数不为零的波动方程解为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

该式为用震源函数表示的波动方程位移位解,其中Φ(t)也称为震源强度。

1.3.2.1.3 球面纵波的位移解

在地震勘探中,接收到的地震波振幅值反映的是质点位移,为此需求取位移解。利用位移矢量与位移位的关系,球面纵波的位移UP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

该式的物理含义为:球面纵波以速度VP沿r方向向外传播;位移函数与震源强度Φ1(t)及一阶导数有关;位移幅度与传播距离r及r2成反比;质点位移方向(r)与波的传播方向(r)一致;“

”表示延迟位;质点位移在一维空间内振动,称此波为线性极化波。

1.3.2.2 旋转点源与球面横波

如果在讨论纵波的各种假设条件不变,仅将震源的性质由胀缩力变为旋转力,依照纵波方程的解法,可得旋转点源作用下,横波波动方程位移位的解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

位移解为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

式中:er、ea、eβ为球坐标系中的3个单位矢量,其中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

式(1.3-18)为球坐标中的3个位移分量,Ψx、Ψy、Ψz是震源强度Ψ的3个分量。

式(1.3-18)的物理含义为:球面横波以速度VS沿r方向向外传播;位移分量函数与震源强度Ψ(t)及一阶导数有关;位移幅度与传播距离r及r2成反比;波的传播方向(r)与质点位移方向(ea、eβ)垂直,质点位移方向有两个,沿ea方向的质点位移称为垂直偏振波(SV),沿eβ方向的质点位移为水平偏振波(SH);“

”表示延迟位;横波仍为线性极化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