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本来就是佛为什么还要视师如佛?

如题所述

近今一些学密者及传授密法者颇喜在忽略种种基础下,动辄强调“视师如佛”的规条及违反此誓约的过患,至令正邪不分,是非莫辨;盲信加持之风日长,正智法炬之光渐晦。此举除招世间所诟病外,更让无德欺诈之辈有机可乘,实令卫道贤者所忧。
(一)视师如佛于显教经律而言,实为通过对四谛等的认知后,从而引发出对传授灭苦之道者(师)的一种纯净、谦逊的受学心态,若心态偏执骄慢、桀骜难驯,便如容器之不洁,难获法雨甘露之益。
于密教而言,此乃是依果位净见所施设的调心方便之一。彼有助行者对治自心的贪嗔二边庸常执见。由此而安立的真言密法修持,乃重于认知一切有情本心皆是平等一如,本来清静且具足成佛的一切功德生源的自性空明心。三界有情既有如是之德,何况早我发心,先我入道的师长?法王说:“修学密乘(尤其是无上瑜伽密)中有一个主要的本尊瑜伽法,就是将整个世间看成佛的坛城,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此时在这种每一个人都是佛的情况下,上师反而不是佛,这岂不是既荒谬又可笑吗?”
故“视师如佛”不论在显在密均有别于宗教神权规条,而是调心修持的方便。
(二)佛如是说:要接受我的教法,不能依靠盲目的信仰,而是必须透过理智的抉择,就象买金子的人须先把金子鉴定一样。(比丘与智者,当善观我语,如链截磨金,信受非唯敬)
(三)一个能如法为弟子传授无上瑜伽密法第四灌顶的上师,他必须现证幻身与究竟净光。而净光与幻身的关系,就如人御马匹一样。故同时上师亦必须亲证大双运位,并以此传授给他的弟子。所以,金刚上师必须是佛。(法王如是说)
(四)上师如果利用密宗上师三昧耶戒来愚弄虔诚而无知的弟子,却于弟子处获得他所要的好处(不管他要的是名闻利养或是淫欲),这种行为就像是把地狱中的滚热铜汁硬灌进弟子的肚子里一样。带着佛法之假面具,利用众生,这种恶行损害了正法和善行的根源。(密勒日巴尊者如是说:“修道之人的行为若不如法,那么他的行为皆是在破坏佛法”)(法王如是说)
根敦珠巴曾说:“一个够条件的上师,应该以慈悲心观视一切众生,尊敬任何一个教法的传承上师,他绝不攻击任何人,知识毁损自己内心的敌人——无明。”密勒日巴尊者曾说:“修道之人的行为若不如法,那么他的行为皆是在破坏佛法”。所以凡是利用教法来分宗立派,或利用教法来欺骗众生,这种行为就是在破坏佛法。
(五)我们与其花费很大的力气供设佛堂,或长途跋涉地去朝圣,倒不如忆念佛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之教诫来得好。修道之人如果因为修行而增长了自己的恶业和愚痴,更令自心烦恼,那显然这是修错方向了。据说八百年前的印度佛法之所以衰落,是由于具器不够的人修了金刚乘的密法,以及僧伽的腐化,而造成宗派林立。所以任何人在弘扬西藏佛法的时候,都应牢牢记住,随意使用“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教法是十分危险的,尤其是对于初学的人。(法王如是说)
(六)作为弟子,即使上师没有获得如上述的成就,而向你灌顶的话,这样的灌顶主要是替你在心识中种下殊胜种子,其力量的大小则取决于你在灌顶时的心态。当时如果你能事师如佛的话,那你就获得最有力的种子。事实上,这也正是上师在第四灌顶中该教你做的。
所以作为一个佛弟子,依止上师一定要依理智和佛之正见来作主要的引导。如果弟子不具备这样的善巧方便,是绝对无法在佛法上获得证悟的。
做弟子的人应负的责任,就是必须运用智慧,善巧的表达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因为信心固然可以产生功德,但若不在智慧的指引下,会造成很多的麻烦和失望,乃至断送自己的慧命。
在修行之初,最重要的就是找寻一位具量的上师,对他生起稳定而殷重的信心作依止;但应注意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阐释具德上师所应具备的条件及品质。大师于论中无谬而中肯地列出这种正确师徒关系的条件。有些传承较着重清净信心的重要性,并建议我们应视上师所作的一切为正确无误。这对于如帝洛巴及那诺巴两位祖师那样完全具德的上师及完全具根的弟子而言,是正确无误的;但我们大部份人应以比较温和的态度去面对这师徒关系。
作为弟子应全面观察上师乃至于只须以世俗的看法,把上师看作佛陀的代表,而不须认为他是真正的佛陀。至于“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教法,则留到修学无上瑜伽密法时才全面运用它,那时这个教法就有新的意义了。因为修学密乘(尤其是无上瑜伽密)中有一个主要的本尊瑜伽法,就是将整个世间看成佛的坛城,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此时在这种每一个人都是佛的情况下,上师反而不是佛,这岂不是既荒谬又可笑吗?
如果你对上师说的话感到怀疑,那就必须先很善巧的把这个疑问弄清楚,然而这种做法在无上瑜伽密中是非常敏感的。因为修学无上瑜伽密的先决条件,就是弟子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上师。但是即使是无上密续中所说的无条件服从,也只是在特别的意义下进行。
假若上师指着东边告诉你要向西边走,这是当弟子的人必须毫无选择的加以抗议。但是态度仍必须非常的恭敬和婉转。否则就不是回谢上师大恩之正当方式了。

法海渊深非我境,文义误失当悔除。
福施无边诸有情,速证无上微妙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8
近今一些学密者及传授密法者颇喜在忽略种种基础下,动辄强调“视师如佛”的规条及违反此誓约的过患,至令正邪不分,是非莫辨;盲信加持之风日长,正智法炬之光渐晦。此举除招世间所诟病外,更让无德欺诈之辈有机可乘,实令卫道贤者所忧。
(一)视师如佛于显教经律而言,实为通过对四谛等的认知后,从而引发出对传授灭苦之道者(师)的一种纯净、谦逊的受学心态,若心态偏执骄慢、桀骜难驯,便如容器之不洁,难获法雨甘露之益。
于密教而言,此乃是依果位净见所施设的调心方便之一。彼有助行者对治自心的贪嗔二边庸常执见。由此而安立的真言密法修持,乃重于认知一切有情本心皆是平等一如,本来清静且具足成佛的一切功德生源的自性空明心。三界有情既有如是之德,何况早我发心,先我入道的师长?法王说:“修学密乘(尤其是无上瑜伽密)中有一个主要的本尊瑜伽法,就是将整个世间看成佛的坛城,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此时在这种每一个人都是佛的情况下,上师反而不是佛,这岂不是既荒谬又可笑吗?”
故“视师如佛”不论在显在密均有别于宗教神权规条,而是调心修持的方便。
(二)佛如是说:要接受我的教法,不能依靠盲目的信仰,而是必须透过理智的抉择,就象买金子的人须先把金子鉴定一样。(比丘与智者,当善观我语,如链截磨金,信受非唯敬)
(三)一个能如法为弟子传授无上瑜伽密法第四灌顶的上师,他必须现证幻身与究竟净光。而净光与幻身的关系,就如人御马匹一样。故同时上师亦必须亲证大双运位,并以此传授给他的弟子。所以,金刚上师必须是佛。(法王如是说)
(四)上师如果利用密宗上师三昧耶戒来愚弄虔诚而无知的弟子,却于弟子处获得他所要的好处(不管他要的是名闻利养或是淫欲),这种行为就像是把地狱中的滚热铜汁硬灌进弟子的肚子里一样。带着佛法之假面具,利用众生,这种恶行损害了正法和善行的根源。(密勒日巴尊者如是说:“修道之人的行为若不如法,那么他的行为皆是在破坏佛法”)(法王如是说)
根敦珠巴曾说:“一个够条件的上师,应该以慈悲心观视一切众生,尊敬任何一个教法的传承上师,他绝不攻击任何人,知识毁损自己内心的敌人——无明。”密勒日巴尊者曾说:“修道之人的行为若不如法,那么他的行为皆是在破坏佛法”。所以凡是利用教法来分宗立派,或利用教法来欺骗众生,这种行为就是在破坏佛法。
(五)我们与其花费很大的力气供设佛堂,或长途跋涉地去朝圣,倒不如忆念佛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之教诫来得好。修道之人如果因为修行而增长了自己的恶业和愚痴,更令自心烦恼,那显然这是修错方向了。据说八百年前的印度佛法之所以衰落,是由于具器不够的人修了金刚乘的密法,以及僧伽的腐化,而造成宗派林立。所以任何人在弘扬西藏佛法的时候,都应牢牢记住,随意使用“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教法是十分危险的,尤其是对于初学的人。(法王如是说)
(六)作为弟子,即使上师没有获得如上述的成就,而向你灌顶的话,这样的灌顶主要是替你在心识中种下殊胜种子,其力量的大小则取决于你在灌顶时的心态。当时如果你能事师如佛的话,那你就获得最有力的种子。事实上,这也正是上师在第四灌顶中该教你做的。
所以作为一个佛弟子,依止上师一定要依理智和佛之正见来作主要的引导。如果弟子不具备这样的善巧方便,是绝对无法在佛法上获得证悟的。
做弟子的人应负的责任,就是必须运用智慧,善巧的表达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因为信心固然可以产生功德,但若不在智慧的指引下,会造成很多的麻烦和失望,乃至断送自己的慧命。
在修行之初,最重要的就是找寻一位具量的上师,对他生起稳定而殷重的信心作依止;但应注意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阐释具德上师所应具备的条件及品质。大师于论中无谬而中肯地列出这种正确师徒关系的条件。有些传承较着重清净信心的重要性,并建议我们应视上师所作的一切为正确无误。这对于如帝洛巴及那诺巴两位祖师那样完全具德的上师及完全具根的弟子而言,是正确无误的;但我们大部份人应以比较温和的态度去面对这师徒关系。
作为弟子应全面观察上师乃至于只须以世俗的看法,把上师看作佛陀的代表,而不须认为他是真正的佛陀。至于“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教法,则留到修学无上瑜伽密法时才全面运用它,那时这个教法就有新的意义了。因为修学密乘(尤其是无上瑜伽密)中有一个主要的本尊瑜伽法,就是将整个世间看成佛的坛城,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此时在这种每一个人都是佛的情况下,上师反而不是佛,这岂不是既荒谬又可笑吗?
如果你对上师说的话感到怀疑,那就必须先很善巧的把这个疑问弄清楚,然而这种做法在无上瑜伽密中是非常敏感的。因为修学无上瑜伽密的先决条件,就是弟子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上师。但是即使是无上密续中所说的无条件服从,也只是在特别的意义下进行。
假若上师指着东边告诉你要向西边走,这是当弟子的人必须毫无选择的加以抗议。但是态度仍必须非常的恭敬和婉转。否则就不是回谢上师大恩之正当方式了。

法海渊深非我境,文义误失当悔除。
福施无边诸有情,速证无上微妙智。
第2个回答  2022-08-28
近今一些学密者及传授密法者颇喜在忽略种种基础下,动辄强调“视师如佛”的规条及违反此誓约的过患,至令正邪不分,是非莫辨;盲信加持之风日长,正智法炬之光渐晦。此举除招世间所诟病外,更让无德欺诈之辈有机可乘,实令卫道贤者所忧。
(一)视师如佛于显教经律而言,实为通过对四谛等的认知后,从而引发出对传授灭苦之道者(师)的一种纯净、谦逊的受学心态,若心态偏执骄慢、桀骜难驯,便如容器之不洁,难获法雨甘露之益。
于密教而言,此乃是依果位净见所施设的调心方便之一。彼有助行者对治自心的贪嗔二边庸常执见。由此而安立的真言密法修持,乃重于认知一切有情本心皆是平等一如,本来清静且具足成佛的一切功德生源的自性空明心。三界有情既有如是之德,何况早我发心,先我入道的师长?法王说:“修学密乘(尤其是无上瑜伽密)中有一个主要的本尊瑜伽法,就是将整个世间看成佛的坛城,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此时在这种每一个人都是佛的情况下,上师反而不是佛,这岂不是既荒谬又可笑吗?”
故“视师如佛”不论在显在密均有别于宗教神权规条,而是调心修持的方便。
(二)佛如是说:要接受我的教法,不能依靠盲目的信仰,而是必须透过理智的抉择,就象买金子的人须先把金子鉴定一样。(比丘与智者,当善观我语,如链截磨金,信受非唯敬)
(三)一个能如法为弟子传授无上瑜伽密法第四灌顶的上师,他必须现证幻身与究竟净光。而净光与幻身的关系,就如人御马匹一样。故同时上师亦必须亲证大双运位,并以此传授给他的弟子。所以,金刚上师必须是佛。(法王如是说)
(四)上师如果利用密宗上师三昧耶戒来愚弄虔诚而无知的弟子,却于弟子处获得他所要的好处(不管他要的是名闻利养或是淫欲),这种行为就像是把地狱中的滚热铜汁硬灌进弟子的肚子里一样。带着佛法之假面具,利用众生,这种恶行损害了正法和善行的根源。(密勒日巴尊者如是说:“修道之人的行为若不如法,那么他的行为皆是在破坏佛法”)(法王如是说)
根敦珠巴曾说:“一个够条件的上师,应该以慈悲心观视一切众生,尊敬任何一个教法的传承上师,他绝不攻击任何人,知识毁损自己内心的敌人——无明。”密勒日巴尊者曾说:“修道之人的行为若不如法,那么他的行为皆是在破坏佛法”。所以凡是利用教法来分宗立派,或利用教法来欺骗众生,这种行为就是在破坏佛法。
(五)我们与其花费很大的力气供设佛堂,或长途跋涉地去朝圣,倒不如忆念佛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之教诫来得好。修道之人如果因为修行而增长了自己的恶业和愚痴,更令自心烦恼,那显然这是修错方向了。据说八百年前的印度佛法之所以衰落,是由于具器不够的人修了金刚乘的密法,以及僧伽的腐化,而造成宗派林立。所以任何人在弘扬西藏佛法的时候,都应牢牢记住,随意使用“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教法是十分危险的,尤其是对于初学的人。(法王如是说)
(六)作为弟子,即使上师没有获得如上述的成就,而向你灌顶的话,这样的灌顶主要是替你在心识中种下殊胜种子,其力量的大小则取决于你在灌顶时的心态。当时如果你能事师如佛的话,那你就获得最有力的种子。事实上,这也正是上师在第四灌顶中该教你做的。
所以作为一个佛弟子,依止上师一定要依理智和佛之正见来作主要的引导。如果弟子不具备这样的善巧方便,是绝对无法在佛法上获得证悟的。
做弟子的人应负的责任,就是必须运用智慧,善巧的表达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因为信心固然可以产生功德,但若不在智慧的指引下,会造成很多的麻烦和失望,乃至断送自己的慧命。
在修行之初,最重要的就是找寻一位具量的上师,对他生起稳定而殷重的信心作依止;但应注意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阐释具德上师所应具备的条件及品质。大师于论中无谬而中肯地列出这种正确师徒关系的条件。有些传承较着重清净信心的重要性,并建议我们应视上师所作的一切为正确无误。这对于如帝洛巴及那诺巴两位祖师那样完全具德的上师及完全具根的弟子而言,是正确无误的;但我们大部份人应以比较温和的态度去面对这师徒关系。
作为弟子应全面观察上师乃至于只须以世俗的看法,把上师看作佛陀的代表,而不须认为他是真正的佛陀。至于“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教法,则留到修学无上瑜伽密法时才全面运用它,那时这个教法就有新的意义了。因为修学密乘(尤其是无上瑜伽密)中有一个主要的本尊瑜伽法,就是将整个世间看成佛的坛城,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此时在这种每一个人都是佛的情况下,上师反而不是佛,这岂不是既荒谬又可笑吗?
如果你对上师说的话感到怀疑,那就必须先很善巧的把这个疑问弄清楚,然而这种做法在无上瑜伽密中是非常敏感的。因为修学无上瑜伽密的先决条件,就是弟子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上师。但是即使是无上密续中所说的无条件服从,也只是在特别的意义下进行。
假若上师指着东边告诉你要向西边走,这是当弟子的人必须毫无选择的加以抗议。但是态度仍必须非常的恭敬和婉转。否则就不是回谢上师大恩之正当方式了。

法海渊深非我境,文义误失当悔除。
福施无边诸有情,速证无上微妙智。
第3个回答  2022-08-29
近今一些学密者及传授密法者颇喜在忽略种种基础下,动辄强调“视师如佛”的规条及违反此誓约的过患,至令正邪不分,是非莫辨;盲信加持之风日长,正智法炬之光渐晦。此举除招世间所诟病外,更让无德欺诈之辈有机可乘,实令卫道贤者所忧。
(一)视师如佛于显教经律而言,实为通过对四谛等的认知后,从而引发出对传授灭苦之道者(师)的一种纯净、谦逊的受学心态,若心态偏执骄慢、桀骜难驯,便如容器之不洁,难获法雨甘露之益。
于密教而言,此乃是依果位净见所施设的调心方便之一。彼有助行者对治自心的贪嗔二边庸常执见。由此而安立的真言密法修持,乃重于认知一切有情本心皆是平等一如,本来清静且具足成佛的一切功德生源的自性空明心。三界有情既有如是之德,何况早我发心,先我入道的师长?法王说:“修学密乘(尤其是无上瑜伽密)中有一个主要的本尊瑜伽法,就是将整个世间看成佛的坛城,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此时在这种每一个人都是佛的情况下,上师反而不是佛,这岂不是既荒谬又可笑吗?”
故“视师如佛”不论在显在密均有别于宗教神权规条,而是调心修持的方便。
(二)佛如是说:要接受我的教法,不能依靠盲目的信仰,而是必须透过理智的抉择,就象买金子的人须先把金子鉴定一样。(比丘与智者,当善观我语,如链截磨金,信受非唯敬)
(三)一个能如法为弟子传授无上瑜伽密法第四灌顶的上师,他必须现证幻身与究竟净光。而净光与幻身的关系,就如人御马匹一样。故同时上师亦必须亲证大双运位,并以此传授给他的弟子。所以,金刚上师必须是佛。(法王如是说)
(四)上师如果利用密宗上师三昧耶戒来愚弄虔诚而无知的弟子,却于弟子处获得他所要的好处(不管他要的是名闻利养或是淫欲),这种行为就像是把地狱中的滚热铜汁硬灌进弟子的肚子里一样。带着佛法之假面具,利用众生,这种恶行损害了正法和善行的根源。(密勒日巴尊者如是说:“修道之人的行为若不如法,那么他的行为皆是在破坏佛法”)(法王如是说)
根敦珠巴曾说:“一个够条件的上师,应该以慈悲心观视一切众生,尊敬任何一个教法的传承上师,他绝不攻击任何人,知识毁损自己内心的敌人——无明。”密勒日巴尊者曾说:“修道之人的行为若不如法,那么他的行为皆是在破坏佛法”。所以凡是利用教法来分宗立派,或利用教法来欺骗众生,这种行为就是在破坏佛法。
(五)我们与其花费很大的力气供设佛堂,或长途跋涉地去朝圣,倒不如忆念佛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之教诫来得好。修道之人如果因为修行而增长了自己的恶业和愚痴,更令自心烦恼,那显然这是修错方向了。据说八百年前的印度佛法之所以衰落,是由于具器不够的人修了金刚乘的密法,以及僧伽的腐化,而造成宗派林立。所以任何人在弘扬西藏佛法的时候,都应牢牢记住,随意使用“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教法是十分危险的,尤其是对于初学的人。(法王如是说)
(六)作为弟子,即使上师没有获得如上述的成就,而向你灌顶的话,这样的灌顶主要是替你在心识中种下殊胜种子,其力量的大小则取决于你在灌顶时的心态。当时如果你能事师如佛的话,那你就获得最有力的种子。事实上,这也正是上师在第四灌顶中该教你做的。
所以作为一个佛弟子,依止上师一定要依理智和佛之正见来作主要的引导。如果弟子不具备这样的善巧方便,是绝对无法在佛法上获得证悟的。
做弟子的人应负的责任,就是必须运用智慧,善巧的表达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因为信心固然可以产生功德,但若不在智慧的指引下,会造成很多的麻烦和失望,乃至断送自己的慧命。
在修行之初,最重要的就是找寻一位具量的上师,对他生起稳定而殷重的信心作依止;但应注意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阐释具德上师所应具备的条件及品质。大师于论中无谬而中肯地列出这种正确师徒关系的条件。有些传承较着重清净信心的重要性,并建议我们应视上师所作的一切为正确无误。这对于如帝洛巴及那诺巴两位祖师那样完全具德的上师及完全具根的弟子而言,是正确无误的;但我们大部份人应以比较温和的态度去面对这师徒关系。
作为弟子应全面观察上师乃至于只须以世俗的看法,把上师看作佛陀的代表,而不须认为他是真正的佛陀。至于“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教法,则留到修学无上瑜伽密法时才全面运用它,那时这个教法就有新的意义了。因为修学密乘(尤其是无上瑜伽密)中有一个主要的本尊瑜伽法,就是将整个世间看成佛的坛城,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此时在这种每一个人都是佛的情况下,上师反而不是佛,这岂不是既荒谬又可笑吗?
如果你对上师说的话感到怀疑,那就必须先很善巧的把这个疑问弄清楚,然而这种做法在无上瑜伽密中是非常敏感的。因为修学无上瑜伽密的先决条件,就是弟子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上师。但是即使是无上密续中所说的无条件服从,也只是在特别的意义下进行。
假若上师指着东边告诉你要向西边走,这是当弟子的人必须毫无选择的加以抗议。但是态度仍必须非常的恭敬和婉转。否则就不是回谢上师大恩之正当方式了。

法海渊深非我境,文义误失当悔除。
福施无边诸有情,速证无上微妙智。
第4个回答  2022-08-29
近今一些学密者及传授密法者颇喜在忽略种种基础下,动辄强调“视师如佛”的规条及违反此誓约的过患,至令正邪不分,是非莫辨;盲信加持之风日长,正智法炬之光渐晦。此举除招世间所诟病外,更让无德欺诈之辈有机可乘,实令卫道贤者所忧。
(一)视师如佛于显教经律而言,实为通过对四谛等的认知后,从而引发出对传授灭苦之道者(师)的一种纯净、谦逊的受学心态,若心态偏执骄慢、桀骜难驯,便如容器之不洁,难获法雨甘露之益。
于密教而言,此乃是依果位净见所施设的调心方便之一。彼有助行者对治自心的贪嗔二边庸常执见。由此而安立的真言密法修持,乃重于认知一切有情本心皆是平等一如,本来清静且具足成佛的一切功德生源的自性空明心。三界有情既有如是之德,何况早我发心,先我入道的师长?法王说:“修学密乘(尤其是无上瑜伽密)中有一个主要的本尊瑜伽法,就是将整个世间看成佛的坛城,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此时在这种每一个人都是佛的情况下,上师反而不是佛,这岂不是既荒谬又可笑吗?”
故“视师如佛”不论在显在密均有别于宗教神权规条,而是调心修持的方便。
(二)佛如是说:要接受我的教法,不能依靠盲目的信仰,而是必须透过理智的抉择,就象买金子的人须先把金子鉴定一样。(比丘与智者,当善观我语,如链截磨金,信受非唯敬)
(三)一个能如法为弟子传授无上瑜伽密法第四灌顶的上师,他必须现证幻身与究竟净光。而净光与幻身的关系,就如人御马匹一样。故同时上师亦必须亲证大双运位,并以此传授给他的弟子。所以,金刚上师必须是佛。(法王如是说)
(四)上师如果利用密宗上师三昧耶戒来愚弄虔诚而无知的弟子,却于弟子处获得他所要的好处(不管他要的是名闻利养或是淫欲),这种行为就像是把地狱中的滚热铜汁硬灌进弟子的肚子里一样。带着佛法之假面具,利用众生,这种恶行损害了正法和善行的根源。(密勒日巴尊者如是说:“修道之人的行为若不如法,那么他的行为皆是在破坏佛法”)(法王如是说)
根敦珠巴曾说:“一个够条件的上师,应该以慈悲心观视一切众生,尊敬任何一个教法的传承上师,他绝不攻击任何人,知识毁损自己内心的敌人——无明。”密勒日巴尊者曾说:“修道之人的行为若不如法,那么他的行为皆是在破坏佛法”。所以凡是利用教法来分宗立派,或利用教法来欺骗众生,这种行为就是在破坏佛法。
(五)我们与其花费很大的力气供设佛堂,或长途跋涉地去朝圣,倒不如忆念佛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之教诫来得好。修道之人如果因为修行而增长了自己的恶业和愚痴,更令自心烦恼,那显然这是修错方向了。据说八百年前的印度佛法之所以衰落,是由于具器不够的人修了金刚乘的密法,以及僧伽的腐化,而造成宗派林立。所以任何人在弘扬西藏佛法的时候,都应牢牢记住,随意使用“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教法是十分危险的,尤其是对于初学的人。(法王如是说)
(六)作为弟子,即使上师没有获得如上述的成就,而向你灌顶的话,这样的灌顶主要是替你在心识中种下殊胜种子,其力量的大小则取决于你在灌顶时的心态。当时如果你能事师如佛的话,那你就获得最有力的种子。事实上,这也正是上师在第四灌顶中该教你做的。
所以作为一个佛弟子,依止上师一定要依理智和佛之正见来作主要的引导。如果弟子不具备这样的善巧方便,是绝对无法在佛法上获得证悟的。
做弟子的人应负的责任,就是必须运用智慧,善巧的表达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因为信心固然可以产生功德,但若不在智慧的指引下,会造成很多的麻烦和失望,乃至断送自己的慧命。
在修行之初,最重要的就是找寻一位具量的上师,对他生起稳定而殷重的信心作依止;但应注意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阐释具德上师所应具备的条件及品质。大师于论中无谬而中肯地列出这种正确师徒关系的条件。有些传承较着重清净信心的重要性,并建议我们应视上师所作的一切为正确无误。这对于如帝洛巴及那诺巴两位祖师那样完全具德的上师及完全具根的弟子而言,是正确无误的;但我们大部份人应以比较温和的态度去面对这师徒关系。
作为弟子应全面观察上师乃至于只须以世俗的看法,把上师看作佛陀的代表,而不须认为他是真正的佛陀。至于“把上师的一切行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教法,则留到修学无上瑜伽密法时才全面运用它,那时这个教法就有新的意义了。因为修学密乘(尤其是无上瑜伽密)中有一个主要的本尊瑜伽法,就是将整个世间看成佛的坛城,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此时在这种每一个人都是佛的情况下,上师反而不是佛,这岂不是既荒谬又可笑吗?
如果你对上师说的话感到怀疑,那就必须先很善巧的把这个疑问弄清楚,然而这种做法在无上瑜伽密中是非常敏感的。因为修学无上瑜伽密的先决条件,就是弟子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上师。但是即使是无上密续中所说的无条件服从,也只是在特别的意义下进行。
假若上师指着东边告诉你要向西边走,这是当弟子的人必须毫无选择的加以抗议。但是态度仍必须非常的恭敬和婉转。否则就不是回谢上师大恩之正当方式了。

法海渊深非我境,文义误失当悔除。
福施无边诸有情,速证无上微妙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