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实现统一后,从明君变成昏君,司马衷并非嫡长子,为何让他继位?

如题所述

司马炎实现统一后,从明君变成昏君

外患已清除,国家已统一,司马炎便将关键时间精力投入到了奖赏农作,修复经济发展,发展生产上去。史料记载,到太康县三年(280年),汉朝已经有371万家,灭吴时有且只有240余万户,仅两、三年时间便提升130余万户,由此可见人口增加速度很快,从而可以想象那时全国各地人口数量都是相当可观的。

在官府的激发下,全国的田地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农业的提高影响着经济的繁荣昌盛,“占田制”的落实对提升民众的生产制造主动性,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从泰康年间的兴盛便能管中窥豹一豹。

从忧虑的岁月走入友谊安宁的日子,晋武帝司马炎对大一统的态势觉得达到与沉醉,此后一直奋发进取的脚步越来越更加缓慢,其奋斗的生命之船也会跟着搁浅了。

晋武帝本人是承继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伟业而篡魏即位的,虽然他上台早期算是奋发图强,但历史时间对他的总体评价并不是远见卓识的明智之君,特别是灭吴后,一直以简洁廉洁自恃的司马炎,在生活中越来越日益奢糜下去,时间很短,他就彻底变成一个被物质欲望、肉欲所主宰者的暴君。

他当政后半期,日常生活骄奢淫逸,没理政务。他就解除州郡的地方武装、大张旗鼓分封制列侯、没法妥善处置北方游牧民族巨资内迁、无法控制宗王以及各州郡拥兵军阀割据的种种问题,种下了日后“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的祸患。

司马炎最大的优点是极其贪色,史料记载她曾“指染逾万富娥”。他后宫嫔妃成千上万、丽人众多,生下25个儿子,但是他选定的继任者司马衷但不合适为帝,当初还没立太子时,就会有重臣谏阻说“此座遗憾”,但司马炎舔犊情深,还是坚持让司马衷继承自已的皇位。

结果他去世后,诸子及其弟兄侄子们兵戎相见、相互残杀很多年,通过将近八年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都城洛阳、长安陆续失陷,两任皇上及其诸多列侯亲贵被俘获、遭诛灭,除开散兵游勇司马睿,司马氏集团的子孙后代几乎被斩尽杀绝。有史家评价,当初司马懿发动政变后诛灭杜家数百口男人女人,连出嫁的女儿也不放过,现如今自身的后裔也被别人灭亡。天日景晴,因果循环!

从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建晋,到建兴四年(316年)晋愍帝出降,汉朝只是通过51年就迅速房倒屋塌了。非常明显,一个被腐烂堕落的望族集团公司执政的国家,只意味着名门巨族的利益,必被多数人所抛下。在内乱持续、外敌的双重打击下,汉朝快速由盛转衰,最后又快速坍塌,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司马衷并非嫡长子,为何让他继位?

嫡生真实身份,珍贵极其:真实身份确定影响力长幼尊卑,自古这般。有着一个好的出生,生活就成功了一半。司马衷为晋武帝司马炎次子,并不是嫡子,只能算是嫡次子。但人家的母亲是武元皇后陈氏,这名皇后深受武帝司马炎的敬仰和萌宠。

自然地,她膝前的子女们也是一般的获得优惠待遇。司马炎后嗣诸多,孩子就会有二十八个,那么多人可供选择,而最后却偏偏选择了不是很聪明的司马衷来继承大统,这是为何?史书记载司马衷的哥哥司马轨悲剧在三岁时夭亡,他就顺理成章地从曾孙升级成嫡长子,时岁9岁,被封为皇太子。在司马炎诸多孩子之中,司马衷并不突出,这一点武帝心里十分清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08
因为司马衷的母亲是武元皇后杨氏,杨氏生前得到了司马炎的敬重和宠爱,这位皇后在司马炎心中的地位不一般,司马炎的子嗣众多,经过反复的观察之后,才选定司马衷继承皇位的。
第2个回答  2022-08-08
可能是他比较厉害的,人际关系比较好的,会做人才可以继承,所以他复合需要的。
第3个回答  2022-08-08
原因是司马衷的嫡长子司马轨不幸在两岁时夭折,司马衷虽然不是长子,但是却是嫡子,是武元皇后杨氏的儿子,而司马炎对于武元皇后也非常的敬重,在参考了她的建议之后,就把司马衷立为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