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创客教育存在问题的一点思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1. 大部分“创客教育从业者”拔高了 “创客”在小学生范畴内的要求。

近年来,创客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创客教育的理念也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与认同,然而大部分“创客教育从业者”(包括管理者、一线教师、以及校外机构、科技公司等)并不能真正理解“创客”的真正含义,他们往往对“小学生创客”要求过高,希望他们创新,创造,能制作一些智能化的“上得了台面”的作品。殊不知,这些“拔苗助长”的举动并不符合“创客文化”的最初定义。“创客”在百度百科的定义—— “创客”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这个词译自英文单词“Maker”。我认为“创客”在小学生范畴内应该被重新定义,应该被理解为他们是一群充满好奇心,热爱动手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并且乐于分享的小学生。“创客教育从业者”对“小学生创客”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小学生喜欢动手制作,坚持不懈地捣鼓一些“小玩意儿”,就应该认为他是“Maker”,鼓励他们,给他们提供支持,让他们保持“持续动手”的勇气、动力,从而度过一个有点“科技风”的快乐童年。“小学生创客”的重新定义,应该是创客教育者的基本共识。

2. “小学生创客教育”正在逐渐地被给予“厚望”,继而功利化。

“创客教育”虽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的产物,但它并不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如今,在创客教育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渲染、媒体的炒作、教育者面对教育变革的焦虑和热切变革心理等多重作用下,“创客教育”似乎成为了“万能处方”。普罗大众似乎对“创客教育”寄予了“对中国应试教育的伟大补充”般的厚望。只要一件事物被给予厚望,那么这件事情就有可能失去原来的乐趣,取而代之的是“‘厚望’带来的逐渐增加的压力”。我没有说“创客教育”的不对或不好,而只是怀疑如此规模浩荡的“创客教育”首要目的是什么?我们是否还在“还给孩子最真实快乐的创客教育”的道路上努力?在“创客教育之风”盛行之下,理性审视“创客教育”及其作用,警惕“创客教育风”,是有必要的。尊重,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敬畏,不随意破坏孩子的童年;支持,对有需要的孩子提供我们理解的“创客教育”支持。以上三点是创客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3. 优质“创客课程”的缺失,不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课程铺天盖地。

“创客课程”是开展“创客教育”的“支点”,有可能成为撬动整个创客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力量,然而“创客教育从业者”往往忽视了“创客课程”的重要性。管理层有时急于求成,大刀阔斧地建设“创客空间”,当“创客空间”建设完毕后,才发现“创客课程”没有匹配到位。还有些学校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但是缺少对课程优劣的甄别能力。市场上和学校里都比较缺少优质的“创客课程”——由专业的课程团队写就,并经过一线教师和学生检验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的课程。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国内已有少数高校、 中小学以及企业探索性地开发了一些“创客课程”,但这些毕竟是少数,还有很多“创客设备”是缺少课程支持的。

4. “创客设备”的大量购置,大大丰富了“吸收灰尘的创客库存”。

“创客设备”是开展“创客教育”的基本保障,没有“创客设备”,再好的老师配上再好的“创客课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目前“创客教育之风”盛行之下,创客设备被大量购置,例如“创客教育三件宝”——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和无人机。这些 “创客教育大跃进”时期的设备,因为无人使用而逐渐被封存。这么巨大的教育投入,最后换来的教育产出非常渺小。那么,如何将“创客设备”可持续地使用起来,成为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

5. 不解决“缺少师资,缺少课时”的问题,“创客教育”只能是小打小闹。

“创客教育”的推出和普及,是自上而下的短时间内“大行其道”的,这样有好处——普及速度大大加快,然而也有它固然的弊端——学校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具有良好“创客素质”的师资,也没有对应的用于多数学生的“创客课时”。如何解决这两大难题,政府和学校的层面都在研究办法——有开展四点半课程的,有开展半日化社团课程的,有借助 “校外力量”的,也有 “在固定年级固定专用课时”的。但这些还是无法从根本解决这两大难题,因为无法保证“有兴趣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创客教育”,这里指的是“每一个孩子”。

注:以上所有观点仅代表工作室某成员的观点,不代表工作室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