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毕业生家庭赤贫知识为何没有改变她的命运呢?

如题所述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94级学生伍继红,毕业前通过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但在面试环节遭淘汰,未能正常就业。毕业后,伍继红返回广东,打工并嫁人,几年即离婚。离婚后,伍继红因生活中系列打击,精神出现问题,辗转流落前夫家乡江西修水乡下,再嫁他人。两度婚姻共生养6个孩子,家庭陷入赤贫……

上世纪90年代正是人才稀缺的时候,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作为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的毕业生,伍继红却沦落为低保户,看来,高等教育并没有改变伍继红的命运。其中缘由,值得我们思考。

伍继红能够在那个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年代考上名牌大学,说明其学习知识的能力是相当出众的,然而教育之所以重要,不在于它传授给了人多少固有的知识、规则,更重要的是它使人们通过积累知识促进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显然,伍继红只学到了知识,却没能将它们转化为内在的个人素质和精神力量。


毕业后,伍继红在公务员考试中落选,工作接连碰壁,深切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和打击。的确,大学的理论知识不可能与社会就业需求完全接轨,学习能力强悍不代表社会就业能力的出色,毕业生们的就业之路难免会有波折,但是凭借名校的文凭,在那个年代,还是会有很多其他单位愿意吸纳伍继红这样的人才的。但是,最终她选择回到广东打工,从此她的人生开始转向。挫折往往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是面对这些挫折的态度。很显然,伍继红没能承受打击,教育给了她知识却没有给她强大的精神力量,她没能承受住挫折,没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自此一蹶不振。

据报道,回到广东后,伍继红很快就结婚生子,她坦言,从那时起,她就再也没从事任何工作,只是在家操持家务带孩子,家庭收入全靠丈夫维持,她的这种无业状态一直持续至今,长达17年。明明接受过普通人羡慕不已的高等教育,伍继红却轻易地选择了放弃,甘愿让自己的才华在婚姻中慢慢消磨,最终变成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她将自己的生活全部寄托于另一半,完全没有独立意识,丈夫的婚变对她来说就是失去了一切,她的精神崩溃并不让人意外。女性的独立意识早已觉醒,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名牌大学生,却毫无独立自强可言,空耗一身才华,最终还因为丈夫的离去而精神失常,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剧。

伍继红的不幸并不是个例,这个社会上恐怕还有不少像伍继红一样接受过高等教育,却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的人。这其中可能有社会制度或教育制度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将教育赋予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让自己进步的内在力量。

伍继红的悲剧完全是个人造成的悲剧,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学习知识很重要,然而只有将知识转化为素质,让自己的思想通过教育得到真正的提高,才能让知识转化为改变命运的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